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水泥搅拌桩是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机械搅拌,使软土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固体土,提高地基承载力要求。该技术适用各种粘性土、充填土和砂性土地基,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已大量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坝基防渗加固工程中。本文结合试验场水库主坝防渗施工实例,介绍了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工程实施质量,同时探讨了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在水库大坝防渗施工中的应用,以期为水库大坝的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齐江鹏  李鹤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60-260,262
结合新疆石油管理局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深层搅拌桩施工的实例,介绍了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在黏土心墙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泥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在水闸工程施工中,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处理效果显著。文章结合峰崎水闸拆除重建工程实例,对水闸基础处理中水泥搅拌桩施工具体情况及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中以深层水泥搅拌桩为核心,列举工程案例,分析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应用优势,提出深层水泥搅拌桩在水利河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保证水利河道工程项目的综合质量,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江苏省建湖地区应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试验,进行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重度试验,并采取了钻探取芯、静载试验等手段,论证了水泥搅拌桩技术在建湖地区加固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治理桥头跳车现象,减小桥坡工后沉降,针对填土速率、桥台侧向位移、总沉降及分层沉降等技术参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重点对真空降水预压和水泥搅拌桩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对软土层较薄、填土高度较低的路段,可只做浅层处理,采取换土法、石灰短桩法,辅以砂垫层、复合土工布等减小不均匀沉降;对于深层处理方法,在桥坡填土较高、填土速率较快的条件下,真空降水预压法较经济但侧向位移相对较大,水泥搅拌桩加固法侧向挤压力较小但费用较大,结合工程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大小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大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很多试验实测结果表明:在复合地基中,单桩承载力发挥值均没有达到理论计算值.因此有必要对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某道路工程水泥搅拌桩钻芯取样试验研究.结果 总结出钻芯取样扰动、桩距大小、场地地质差异等因素均影响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结论 :针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改进意见,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午建民 《现代农业》2012,(5):204-205
承包商应按图纸或合同要求采用静荷载法试验检测单桩或复合桩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规定。一、前言水泥搅拌桩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饱和性土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某工程深层搅拌桩施工实际案例,详尽地介绍了施工布置、生产性试验、施工准备、压浆浆液、一般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查与验收。可供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工程实例从地质、地貌、地下水、荷载及桩基处理效果等多角度出发分析瓯江下游感潮型河段,坍塌成因,并结合每次坍塌后进行的临时简易加固处理方案足该范围内水泥搅拌桩在超70%高含水率软上中处理后对边坡稳定的改善效果,确定坍塌段堤防采用?800mm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加固设计方案经加固后运行多年且经历多次强降雨及高潮位影响,堤防运行安全,说明加固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水泥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配合比例决定着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工程成本。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及原材料的技术性能来确定混凝土的各组分的适当的配合比例,从而尽可能经济地配制出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均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本文对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昇 《北京农业》2012,(30):147
市政道路施工是市政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而人行道和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的基本形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就人行道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关键环节进行一些分享。  相似文献   

13.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年对合肥市营建的部分优秀道路花境进行跟踪调查,分别在秋冬季节、深冬阶段、春节之后三个时间节点进行。对耐寒过冬花境植被的生物学习性、适应性、长势等进行分析研究。为后期花境营建的植被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资料,避免造成的不必要浪费;也为合肥地区冬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提升提供参考;同时,还为选择引种培育新优植被提供前提,有效丰富合肥地区花境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中的河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以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城市河道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从单纯的治污工程转向生态工程、景观工程,用新景观生态的理念进行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在合肥市南淝河城郊示范段的现状特征和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提出南淝河城郊示范段景观设计原则和功能定位,并重点对河道景观设计内容进行分类,提出河道景观适配构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景观色彩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控制对于有效塑造城市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道路功能、环境色彩、绿化空间、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色彩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原则;结合生态、林荫、滨水、文化等道路景观主题,提出了交通性与生活性道路植物景观色彩的控制要点;借鉴城市色彩的研究经验,以张家港人民路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提出植物景观色彩配置的具体方法:主色调统一法、辅色调统一法、点缀色统一法和混合运用法。完善了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研究,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色彩构建提供了较全面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甄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6):113-113,121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对水泥搅拌桩浆喷和粉喷的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粉喷更适用于含水量大、塑性指数高的软土路基处理。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就穿越流砂层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难题展开探讨,该施工方案实施后施工桩的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