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洪光  王旭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4):24-25,35
在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果树试验场,按果树树冠垂直投影筑树盘,对树盘进行稻草覆盖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地高出16.0%;经覆草处理的土壤,生长前期土温上升缓慢,后期土温下降缓慢,越冬前,土温高于清耕地2.00℃,可减少低温对根系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果园行内起垅覆草,加厚了根区的有效活土层,提高了保水和排水能力,改善了果树根系的生活环境,土壤容量降低9.7%,空隙度提高42.5%,0-40cm土层内总根数增加289条;促进树体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新梢长增加16.8%;提高了果树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效应可为在华东地区推行葡萄园生草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机械刈割、行内覆盖与行间行内均清耕进行对比,测定其对结果部位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生草降低了结果部位的温度,对照最高温度为37.5℃,而生草处理仅为33.8℃,有效避免了果实日灼的发生;自然生草行内土壤表层温差降低3.2℃,最高温度降低2.9℃,改善了表层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自然生草使春秋干旱时期行内土壤含水量升高;显著增加了行间和行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行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改善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下施草法与地面覆草法对比其改良土壤,促进果树生根结果的效益,地下施草法较地面覆草法增根106条,土壤有机质增加0.64%,容重减少0.28g/cm^3,空隙度增加11.7%,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不板结,使果品增产增收,明显提高果的经济效益,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每公顷每年可增加产值2722元。  相似文献   

5.
油茶夏秋季节抗旱措施对林地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产油茶林抗旱技术,对油茶夏秋林地不同抗旱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9,10月各抗旱措施下的林地含水量均高于CK,且以8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率最大,抗旱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覆膜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覆草有利于保持中、下层土壤的水分.9月灌溉措施对油茶林地保水效果更好,覆草效果优于覆膜;10月覆膜为保持土壤含水量较经济适用的措施,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土壤各层水分,而覆草土壤表层0~10 cm全日各时间点的含水量变化较大.油茶林地采取灌溉A、灌溉B、覆膜、覆草措施后0~40 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到1.163,1.158,1.133和1.112倍.油茶林地覆膜与覆草后的土壤0~40 cm日均容积含水量分别为29.70%和27.53%,均高于CK(25.52%),全日变异系数则分别为2.466%和7.873%,低于CK(8.794%),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夏秋季节油茶林地覆盖与灌溉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且适宜的灌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旱地桃园土壤环境及桃树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营养水平,促进桃树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3种覆盖处理桃树根系数量明显增加,根系分布范围扩大,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覆膜处理土壤表层温度和含水量达到最大,桃树根系分布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分布最多;覆草处理土壤理化性状最好、有机质含量最高;生草处理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最高,桃树生长发育和结果最好,细根数量是对照的210.73%,中长枝比例和百叶质量分别是对照的133.63%和119.58%,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107.34%和135.62%,产较对照增加280 kg/667 m~2,达到2 258 kg/667 m~2,是当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五味子园采取双层黑地膜、单层白膜、覆盖稻草、覆细沙、单层黑地膜、双层白地膜和对照无覆盖等7个不同土壤覆盖措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覆盖措施对北五味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双层黑地膜较其他6个试验处理在产量上差异显著,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覆双层黑地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8.1%,单层黑膜覆盖提高24.0%,覆单层白膜提高13.6%,覆双层白膜提高12.9%,覆稻草提高2.5%,覆沙提高2%。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主要植被类型根系分布及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太行山五种主要植被类型根系系分布及其改善土壤孔隙状况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乔,灌,草7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cm-20cm深的土层中,因而该土层土壤容重比荒坡降低15.04%-36.15%,且在土壤总孔隙度提高的基础上,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占总孔隙度比例与荒坡相比平均提高4.50%-6.37%,  相似文献   

9.
果园覆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保土蓄水,减少蒸发和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较稳定的土壤温度,夏季可以防止烈日曝晒灼伤表面根系;秋末土壤降温减缓,延长了吸收根的生长期,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果园覆草,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复田立地上杨,柳,榆,刺槐根系的分布和生长特点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粉煤灰复田立地(利用电厂粉煤灰填充采煤塌陷区,在其上再覆30cm土壤)营造人工林的可行性和造林树种选择等问题,调查了该立地上生长的4—5年生欧美杨、旱柳、白榆和刺槐人工林根系的分布及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四树种根系分布深达180cm以下,水平延伸达8m。在粉煤灰层中,各树种根系均能正常生长,其中根系长度和根系重量分别占总量的68%和87%以上。在30cm厚表层土壤中,根系长度和重量分别低于总量的30%和13%。欧美杨、旱柳、白榆和刺槐的根系总长度和总重量分别为每株49.24、29.45、25.42、68.08km和7.45、7.54、10.05、13.37kg。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林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我国林业科技进步的现状和国内外林业科技进步评价的研究情况。讨论了科技进步评价方法以及影响林业科技进步的因素,指出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了林业科技进步评价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野外观测试验,对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前土壤含水量越大,产流越早;土层越厚,土壤蓄水量越大;累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时间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方程为W=a+blnt,相关系数均大于0 9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拟合方程为Y=aebx,相关系数均大于0 95;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与30min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对数曲线关系,坡度越大,土壤侵蚀量也越大,拟合方程为Y=a+blnx;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增量随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为坡耕地>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荒坡草地。  相似文献   

13.
为正确总结过去,探索我国自己的林业调查规划道路,本文提出要历史、辨证地看待过去近40年的工作,并从几个方面列举事实,说明成绩是主要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查规划工作的目标:及时查清森林资源;建立和管好资源档案;掌握森林消长动态,摸清变化规律;积极、有计划地开展林业区划、规划设计、各种专业调查,为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不断引进新技术,实现调查规划现代化。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调查管理体系——统一标准、分级调查、分级管理,将林业调查规划列为进行林业生产建设的法定程序,统一管理好我国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精辟地论述了科研机构科技产业化的内涵和外延,阐明了其意义和作用,并以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科技产业化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科技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策略和应该解决的问题。这将对推动科技产业化起到抛砖引玉和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李世东  吴转颖 《林业科学》2002,38(3):154-159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广东板栗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广东省板栗病虫害的现状,分别描述了几种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特征、生活习性等,并提出其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降雨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点定位观测及面上调查与分析 ,阐明了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及地表径流量 ,并给出了各因子之间的定量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几种花卉植物体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2000年,根据物候期分6次测定了月季,西洋杜鹃,冬珊瑚,南洋杉,马拉巴栗,广东万年青,龟背竹年周期内植物体营养元素含量。植物体中许多元素含量因物候期而异,而且类间差别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花果花卉,木本观叶花卉,草本观叶花卉。据此提出了参试花卉施肥配方基本比例与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人工林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以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为条件,即PI30>3.20mm2·min-1和I30>0.28mm·5min-1,分析了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及整地工程对林地减蚀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盖度林地减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式(V=0~100;PI30=3.20~100·mm2·min-1)R%=160.426-28.906 44(1/V)-37.442log(PI30·V), r=0.835**, n=88S%=161.953-31.031 89(1/V)-30.985log(PI30·V), r=0.682**, n=88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东北山地沙地区和京津周围沙地平原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共计9个亚区31个小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