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雏鸡的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特别是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及继发感染和双重感染,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仅美国养鸡业每年因本病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000万美元以上。我国曾多次分离到CAV,在许多地区鸡群CIA血清抗体的阴性检出率也高达70%~90%,这证明鸡传染性贫血在我国已广泛存在。日龄健康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后,一般5~10d即可产生毒血症,建立免疫应答。而据试验显示,受CAV感染的雏鸡出壳时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要7周左右…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它主要致4周龄以下易感雏鸡的发病和一定比例的死亡,其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尤其是胸腺的萎缩和骨髓髓质的脂肪变性。由于CAV感染的靶细胞是胸腺的前T细胞、脾脏的成熟T细胞和骨髓中的成血细胞,所以感染CAV的成鸡仍然会出现一过性的免疫抑制[1],从而容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病原的感染,如MDV、IBDV、NDV等。感染鸡对正常的疫苗免疫的反应性下降,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CIA主要发生于2-3同龄的雏鸡,病鸡的造血器官和淋病组织受损,主要导致贫血、免疫抑制,甚至造成死亡。1979年Yuasa N等首次在日本发现,此后在英国、德国、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贫血病毒fchicken anemia virus,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其特征性病变为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刘华忠  罗萍 《畜禽业》2000,(1):16-17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aemia virus.CAV)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毒首先由日本学者Yuasa等于1979年发现,相继在一些国家也发现该病,中国于1992年分离到该病病毒.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对MDV、网状内皮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IBDV、NDV等的易感性增强,甚至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0):46-46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经常合并和继发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危害甚大。CIA曾被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Tuasa于197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之后相继在许多国家均分离到CIAV,我国于1992年从东北某地分离到该病病毒。据国内外的病原分离和血清调查结果表明,CIA可能呈世界性分布。1流行病学鸡是CI…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IBV可导致不同日龄的鸡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雏鸡感染后常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和鸡蛋品质下降,甚至死亡;肉鸡生产能力下降。同时,使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增加,给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9.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良玉  杨帆 《畜禽业》2004,(5):42-43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雏鸡感染后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鸡感染本病后,通常使饲料的报酬率降低,死淘率增加,给世界范围内的养鸡业造成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病种类很多,如鸡白痢、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有些传染病可以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鸡,引起鸡群大规模的死亡,带来经济损失。掌握鸡传染病的防疫措施,对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和养殖户的增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介绍了鸡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几种常见的鸡传染病的防疫方法,以期为鸡传染病的防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19,(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作为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不仅可使产蛋鸡的蛋产量和鸡蛋品质下降,还可对养鸡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现状5个方面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兽医诊断和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季文亚 《畜禽业》2012,(4):50-51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A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血样渗出物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流泪、流涕、面部肿胀为特征、这两种疾病在养鸡业中可同时发生,并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何欣云  钟建钢 《畜禽业》2002,(7):X035-X0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冈博罗病(Gumborodisease).目前,也是威胁我国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差异很大,低者为3%~5%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尤以产蛋鸡症状较典型。其主要特征为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脸部肿胀、打喷嚏。本病病死率虽较低,但发帆率则可高达70%左右,可导致蛋鸡产量明显下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5)
鸡传染性鼻炎是现代养鸡业中最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即会给养鸡生产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对一典型病例治疗情况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探索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生产实践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呈流行性,临床表现以雏鸡拉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成年鸡多为慢性经过或呈隐性感染。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球虫寄生在鸡肠道上皮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以血痢、消瘦、贫血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侵害2月龄内的雏鸡,造成幼龄鸡大批死亡,耐过鸡长期不得康复,生长发育严重受阻,饲料报酬下降,抵抗力降低,易继发其他疾病。笔者于2005年5月诊治了一起雏鸡鸡白痢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传染性鼻炎这两种疾病在养鸡业中可同时发生,并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6,(4)
近年来,疾病频发,控制难度较大,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给养鸡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综述了病原、发病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何茂平 《畜禽业》2008,(6):69-7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哕音。雏鸡还可出现流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该病因病原系多血清型,而使免疫接种复杂化。鸡感染该病后生长受阻.耗料增多、产卵下降、死亡率增加。该病一旦在规模鸡场发生,会给养鸡业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类型及防制措施浅谈如下,供规模鸡场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对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