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9.翻蛋能工作但是出现翻蛋故障报警,为什么? 答:翻蛋出现故障报警,肯定是CPU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翻蛋到位信号,原因只可能出现在检测回路中。检测回路包括行程开关和CPU等。 处理如下:水平或倾斜限位开关位置不当(尤其是水平行程开关,它是可以上下调节以调整蛋车的水平度)、接线不良或本身损坏,若损坏则更换或重新调整位置;控制柜内的手动翻蛋开关不在中间位置,应重新置于中间位置;翻蛋拨盘位置不正,重新校正,要保证拨盘和箱板尽量平行。  相似文献   

2.
电器孵化机就是提供一定的禽胚发育所必须的条件而进行人工孵化的设备。其中温度、湿度、 通风和翻蛋是孵化所必须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其中一项出现差错,轻者影响孵化、出雏率,重者造成种蛋全部损失。因此, 正确的调试方法是孵化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现就孵化机在孵化前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介绍如下。   一、孵化蛋车及翻蛋机构的正确调试   翻蛋系统的调试、 保养不当会造成蛋车和传动系统变形、损坏,电机过载烧坏,掉蛋、翻蛋角度不均、 不准而压坏种蛋的现象。翻蛋系统主要有:蛋车、 导转、传动系统组成,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了解三个机构的关系。蛋车工作是由传动机构带动的, 如果工作中强行操作会导致不良结果, 因此翻蛋系统在入孵前必须正确调试。调试操作过程如下:   1.开机检查是否有自动翻蛋功能。  相似文献   

3.
孵化期一般每2h翻蛋1次,3~7d是翻蛋的关键时刻.目前,大型孵化机均有自动转蛋装置,每次使蛋转动45°.采用我国人工孵化法孵种蛋时,炕孵是通过上下、前后调盘结合翻蛋来达到均温和翻蛋的目的的,一般每天翻蛋4或6次.平箱孵化时,翻蛋是结合调筛进行的,当入孵温度正常后,每隔0.5h转筛1次(180°)、每隔1h调筛1次、每隔6h翻蛋1次.总之,翻蛋时间和次数,主要根据温度来确定,原则是温度超过标准,各点种蛋温度差别大时就应进行翻蛋.把高温和低温位置上的种蛋进行对调,一方面使各个种蛋受温均匀,另一方面又能达到翻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石传林 《中国家禽》2001,23(15):32-32
在家禽人工孵化中,因蛋黄本身含脂肪多,比重小,胚胎总是浮在蛋的上半部,如种蛋长时间处于同一个位置,胚胎易与内壳膜、浓蛋白接触,发生粘连而致死。翻蛋可防止胚胎粘连,帮助胚胎运动,改善胚胎血液循环,增加与蛋黄、蛋白质的接触面积,加速营养物质供给,满足胚胎生长发育需要,还能使胚胎各部受热均匀,保证胚胎发育整齐。翻蛋最佳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 45°为宜。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部分孵化设备厂在生产孵化器时设计的翻蛋角度往往达不到 90°,经常造成用户孵化成绩不理想,影响孵化经济效益。现将我市兽医站加大孵化器翻…  相似文献   

5.
鸡群的种蛋合格率是一个重要的生产指标,与鸡场的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要切实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必须认真注意如下技术措施: 1.选择生产性能优良的种鸡。目前国内常见的优良种鸡品种,蛋鸡有海兰、海赛克斯、罗曼、北京白鸡等,肉鸡有AA、艾维茵、彼得逊等。 2.蛋箱高度、位置应适当,其中添加少许木屑、木花、稻草等。针对所饲养的品种,购买合适的蛋托、蛋车,防止挤、压、撞、翻、倒。  相似文献   

6.
在禽蛋的孵化过程中,根据胚胎的发育,严格掌握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孵化条件时,不断地进行翻蛋,可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获得好的孵化率和健雏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蛋内水分不断蒸发,如果长时间不翻蛋,因蛋内水分的蒸发,就会导致胚胎粘结在蛋壳上,造成胚胎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人工孵化的最佳翻蛋频率的研究由来已久。Olsen在1930年就注意到自然孵化的母鸡每天翻蛋96次。Olsen和Byerley(1936)报道与每天翻3次相比,人工孵化每天翻48或者96次提高了孵化率。其他人(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s,1954,Km.hofen1955,1956)也报道了每天翻24次比更少次孵化率高。高翻蛋率如480次/d孵化率反而比96次/d更低(Robertson,1961a)。Wilson(1991)得出结论:96次/d是最佳孵化率的翻蛋频率,而实践上多采用24次/d。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鸡蛋椭圆形、光滑、饱满,同一日龄的鸡群所产鸡蛋大小适中,均匀一致.所谓畸形蛋就是不"饱满"、形状不规则的蛋.它包括:球形蛋、扁形蛋、条形蛋、尖形蛋、皱壳蛋、薄壳蛋、无壳蛋、糙壳蛋、小蛋等.  相似文献   

9.
在种蛋大头开1.5 cm×1.0 cm椭圆形口的情况下,就翻蛋和码蛋方式对X期鸡胚体外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试验结果来看,(1)9日龄的存活率两组分别达73%和80%,表明0日龄种蛋在大头开孔后,0~8日龄小头向上翻蛋进行孵化是较为合适的。8日龄时码蛋方式的转变,即小头向上转变为大头向上,使鸡胚出现快速死亡,12日龄时两组鸡胚全部死亡。(2)对比6~9日龄的存活率,大头向上码蛋组从6日龄到9日龄存活率下降了7%,而横放码蛋组的存活率没有下降,因此,在8日龄码蛋方式发生改变后,两组存活率的下降并不明显(P0.05),但至12日龄时两组鸡胚均全部死亡。试验结果表明,8日龄时,码蛋方式由小头向上转变为大头向上或横放会加快鸡胚的死亡,尤其是转变为大头向上。  相似文献   

10.
4.臭蛋处理。蛋车拉出后,要及时挑出腐败蛋即臭蛋,放入特制的不漏水、密闭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5.倒盘和倒车。晾蛋到21天时要倒盘,方法是:把蛋车底下的两层和蛋车上面的第3层和第4层交换位置,即底下的倒到上面去,上面的第3层和第4层倒到下面去。倒盘时不能用力过猛,使蛋盘脱槽。  相似文献   

11.
1 准备工作 照蛋前需准备的用品有照蛋器、蛋盘架(或桌子)、空蛋盘、凳子及其他物品并放在合适的位置.关闭门窗,使室温达到30℃.将孵化器停机,把蛋架翻至水平,接通照蛋器电源,关掉室内其他光源.打开机门,抽出蛋盘放在蛋盘架(或桌子)上.照蛋的人右手持灯逐个逐行地照,左手将无精蛋、弱精蛋、死精蛋、臭蛋、破蛋等挑出放在身旁的空蛋盘里,将小头朝上的蛋翻过来.  相似文献   

12.
田家峰  孙文芳 《中国家禽》2002,24(17):24-24
要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健雏率,除满足孵化所必需的条件外,如何搞好人员的管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工作有章可依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制定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细则,以助管理制度化。1接蛋接蛋人员要爱护种蛋,轻拿轻放。严格剔除破蛋、脏蛋、畸形蛋,蛋箱垫草要适宜。运输过程中,蛋车要平稳,上下蛋要轻抬轻放,接蛋后地面要清刷干净,接蛋车的消毒工作由上半夜值班人员负责。2熏蛋种蛋入熏蒸室后,要及时熏蒸。药品称量由值班人员负责,要求剂量准确,消毒确实,并做好记录。3入库熏蒸20分钟后排风…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02,23(4):53-53
种蛋在上孵之前,需要保存一段时间,现将保存种蛋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1温度要适宜保存种蛋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2湿度要适宜种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在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气孔不断被蒸发,必须使贮蛋室保持一定的湿度。种蛋贮存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3定期翻蛋种蛋保存期间,宜将种蛋钝端朝下放置。这样,可使蛋黄位于种蛋的中心。保存时间稍长时(6d~7d以上),每天应翻蛋一次,以防胚胎粘连,保证正常的孵化率。4环境清洁、空气新鲜贮蛋室和接触种蛋的蛋盘、蛋架等要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4.
蛋鸡从48周至淘汰称为产蛋后期,是鸡群生产性能平稳下降的阶段,这个阶段鸡只体重几乎没有变化,但是蛋重增大、蛋壳质量变差,且脂肪沉积,易患输卵管炎、肠炎,所以此阶段管理也不可忽视。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良好发挥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益水平,在产蛋后期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调整饲料营养1.适当降低日粮营养浓度。降低日粮营养浓度,防止鸡只过肥造成产蛋性能下降,加大杂粕类原料的使用比例。若鸡群产蛋率高于  相似文献   

15.
我厂从美国鸡王公司引进102S—2型孵化器四套,每套可孵化种蛋87 480枚。因照蛋方式要求严格,所以工作量大问题多。普通的手持照蛋器已不能适应此类设备的需要,故此我们研制出照蛋车。该车具有用工少、效率高、成本低、易维修的特点,而且在性能与价格上均优于美国进口的同类设备。因国内刊物尚无报导,故介绍给读者供  相似文献   

16.
各种家禽都有一定的孵化期,但胚胎发育的确切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蛋用型鸡比肉用型鸡孵化期稍短:小蛋比大蛋孵化期短:种蛋保存期太长时孵化期延长:孵化温度略高时,孵化期缩短同,反之则延长.孵化期延长或缩短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有不良影响.禽蛋孵化条件主要有五个,即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  相似文献   

17.
番鸭产蛋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昂  王宏  王光瑛  仲妍妍 《中国家禽》2004,8(Z1):100-103
采用"泄殖腔外托蛋法"对番鸭产蛋规律跟踪测试,结果表明:①番鸭产蛋分为第一、二产蛋期,第一产蛋期持续22-25周,换羽期10-12周;换羽后进入第二产蛋期,经20-22周产蛋后即可淘汰。第一、二产蛋期平均产蛋频率分别为0.48和0.46,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经测定番鸭(60周)平均产蛋量为156.57个,高产者达213个,少者仅73个。②番鸭冬季日产蛋高峰于凌晨4点,而夏季的高峰时间出现在凌晨5点,且夏季产蛋多、持续时间也较长。环境温度对番鸭产蛋性能有较大影响,冬、夏季平均产蛋率分别为27.48%和51.5%。③番鸭开产体重与开产日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98(P<0.05),但与第一产蛋期产蛋量呈弱负相关(r=-0.015);开产体重与第一产蛋期产蛋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272)(P<0.01)。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蛋种鸡育成期生长性能及后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9周龄"京红1号"蛋种鸡1 2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3只鸡,4个处理组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30、11.50、11.70、11.90 MJ/kg,粗蛋白水平均为15.5%,试验期为4周。饲养试验结束后育成鸡转入产蛋舍,4个处理组饲喂同一种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51 MJ/kg、粗蛋白水平为16.4%),从见蛋开始跟踪记录鸡只的生产性能(1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代谢能水平的增加,蛋鸡平均体重、日增重和胫长均显著增加(P0.05);耗料增重比和血浆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11.90 MJ/kg处理组平均体重、日增重和胫长最高,耗料增重比和血浆尿素氮水平最低;11.70 MJ/kg处理组的生长性能次之,后续的生产性能表现最好,其见蛋日龄最早,初始产蛋率最高。综合育成期生长性能和后续生产性能结果,"京红1号"蛋种鸡育成期(9~13周龄)代谢能水平在11.70 MJ/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蛋白质水平。试验选用41周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720只,按实测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8%、14.53%、14.98%和15.44%)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预试期1周,正试期22周。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影响显著(P0.05),且其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线性增加(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料蛋比影响显著(P0.05),且其随粗蛋白质水平升高线性降低(P0.05)。2)Ⅳ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Ⅳ组蛋重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蛋重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线性增加(P0.05)。3)经济效益分析表明Ⅳ组蛋重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综合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分析,42~64周龄"京红1号"蛋鸡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5.44%,适宜蛋白质能量比为13.41 g/MJ。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蛋鸡每日中不同时间产蛋分布及其蛋重的变化规律,选择800只健康海兰褐父母代产蛋鸡开展了连续25 d的观测试验。结果:海兰褐父母代鸡日不同时间的产蛋比例和产蛋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6:00至10:00,产蛋比例逐步升高,而从10:00至22:00,产蛋比例逐步降低,14:01~17:00和17:00后的产蛋比例分别只有5.20%和0.96%;从6:00至17:00,平均每枚蛋重逐步减少。可见,海兰褐父母代鸡产蛋主要集中在14:00以前,其后则很少产蛋,而平均每枚蛋重从早晨至晚上逐步减少,由61.65 g减至58.27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