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母牛的繁殖力,提高情期受胎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一般较低,根据南方黑白花奶牛育种科研协作组统计,使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平均情期受胎率为45%,但场与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高达60.0%以上,而有些场仅在30.0%左右。我场多年来平均情期受胎率一般在40.0%左右,不容易提高。但据我们试验分析,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到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奶牛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繁殖力较低,情期受胎率一般只有50%左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迅速而有效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则是目前养牛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1适时配种奶年发情持续期较短,外部表现不很明显,所以  相似文献   

3.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可达到60%以上,年总受胎率达到85%~90%.但是目前我省多数奶牛场和奶牛小区受胎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省奶牛生产和奶农积极性. 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饲养管理、生理、环境、遗传、产科疾病和人工授精员的技术等.其中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技术是影响受胎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效益。所以提高奶牛受胎率,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成为了增加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下面就怎样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浅谈几点措施。1做好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奶牛适时输精的前提,选择适宜的输精时间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为此我们要重视发情鉴定工作,在最适宜的时间给母牛输精。可通过外部观察、试情、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奶牛繁殖力与头年单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力与单产作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受胎率、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率与奶牛单产均有极显著(P<0.01)的强正相关关系:年繁殖率与奶牛单产呈显著(P<0.05)的强正相关;空怀天数、半年未娠率、胎间距与奶牛单产均有显著(P<0.05)的强负相关作用。繁殖力对奶牛单产的综合决定程度为86.23%。上年平均空怀天数与本年平均胎间距呈极显著(P<0.01)的强正相关,建立回归方程,早期预测胎间距、奶牛单产。  相似文献   

6.
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一直是困扰奶牛业的难题。据统计,大部分奶牛场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于60%,使奶牛胎间距延长,影响了奶牛繁殖率和产奶量,增大了饲养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牛受胎率的高低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情况有关。本文探讨提高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应该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奶牛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的高低,是影响繁殖性能高低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养殖奶牛经济效益的关键.奶牛情期受胎率除了受环境、技术、个体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还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本文探讨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行产后监护提高奶牛繁殖力山东省日照市良种奶牛场(276800)韩圣光为提高奶牛繁殖力,我场1993年制定了奶牛产后监护措施,使奶牛情期受胎率、总受胎率分别由上年的70.5%、79.2%提高到79.6%、85.5%产科患病率由32.1%下降到6.8%...  相似文献   

9.
从1986年1月至1987年10月,在浙江省对537头黑白花奶牛及部份其他家畜进行了提高情期受胎率的临床试验。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一般为40—50%。情期受胎率低使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每推迟一个情期受胎,一头奶牛的经济损失一般达500元左右。若推迟到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奶牛性控冻精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输精,是快速高效扩繁高产奶牛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践中,情期受胎率偏低是推广性控冻精的技术障碍。作者总结了多年来性控冻精使用情况取得的好效果,得出结论是育成牛情期受胎率为67.2%.1-3胎成年奶牛情期受胎率为57.9%.本文对奶牛性控冻精应用和提高高产奶牛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奶牛场2014年、2015年奶牛情期受胎率数据跟踪调查和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归纳分析,以数据图表形式总结2年来每个月的情期受胎率变化和外界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高温天气对情期受胎率的影响。奶牛场通过应用28 d早期孕检、配种时提高卵泡活性等繁殖技术和风扇喷淋设备,提高了情期受胎率。本文数据源于奶牛场的日常生产记录,对奶牛养殖者了解环境气温变化对受胎率影响、减少热应激具有参考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奶牛品种改良与培育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是推动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一般而言,若饲养管理条件优越,奶牛情期受胎率高达50%以上,年总受胎率最高可达95%以上。然而,人工授精操作不当是导致奶牛受胎率低的关键因素,甚至诱发疾病。  相似文献   

13.
用荷斯坦奶牛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进行试验。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性控精液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为59%,采用常规精液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为74%。试验表明,性控精液组的受胎率明显低于常规精液组。其主要原因是性控精液在分离过程中,精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精子的存活时间缩短,从而增加了未受精率,导致奶牛的受胎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应用性控冻精快速扩繁高产奶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性控冻精快速扩繁高产奶牛,是应用繁殖新技术来推动奶牛业实现快速发展,即在提高奶牛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增加高产奶牛的数量.笔者从2006年3~7月间,在宁夏银川市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育成奶牛情期受胎率79.2%(164/207);经产奶牛情期受胎率71%(35/49).应用B超随机抽检30头妊娠60~85 d的试验牛,母犊率为96.7%(1/29),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家畜改良工作中 ,很多从事改良工作的同事普遍反映 ,奶牛情期受胎率很低 ,有的受胎率仅5 0 % ,给饲养奶牛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严重打击了饲养户的积极性。随着农业部奶业行动计划工程及省奶改工程的实施 ,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 ,增加农民收入 ,刻不容缓。近几年 ,本人从事改良工作 ,共冷配奶牛 1 0 0 0余头次 ,情期受胎率 85 %左右 ,冷配黄牛 1 .5万余头次 ,情期受胎率 90 %以上 ,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请同行们借鉴。1 造成奶牛受胎率不高的原因造成奶牛受胎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先天性原因 ,如子宫颈位置不正 ,阴道狭窄 ,畸…  相似文献   

16.
不同厂家分离奶牛X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成牛发情开始后的20~24 h内,输精部位为子宫角大弯至小弯之间的技术条件下,用国内三家生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分组进行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2.50%、74.00%、7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犊率在89.04%~93.33%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用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在快繁高产奶牛中,情期受胎率无显著差异;母犊率可以达到90.00%。奶牛生产者在选择奶牛X性控冻精时,应根据牛场的育种计划,参考不同厂家的种公牛的遗传指数和生产性能,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适用于高产奶牛的同期发情程序方案,将218头膘情良好、子宫和卵巢发育正常的不同胎次荷斯坦牛随机分成两组,试验1组为106头,试验2组为112头,分别采用两种同期程序(0.5.6.8和0.7.8.9)进行处理,测定情期受胎率,用于评价两种同期程序对高产奶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2组情期受胎率平均为41.96%,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平均情期受胎率30.19%(P<0.01);将参与试验的218头牛根据胎次分成1胎组、2胎组和3胎及以上组,分析不同胎次对输精效果的影响,2胎情期受胎率最高为40.68%,与1胎情期受胎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3胎及以上的情期受胎率最低为28.79%,与2胎、1胎存在极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择荷斯坦母牛17头,分为两组,采用"阴道栓+氯前列醇钠+促排卵素3号"模式(试验Ⅰ组)和"阴道栓+氯前列醇钠"模式(试验Ⅱ组)分别对奶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观察奶牛发情效果。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情期发情率100%,试验Ⅱ组情期发情率为77.7%,两组情期发情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受胎率87.5%,试验Ⅱ组受胎率66.6%,两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阴道栓+氯前列醇钠+促排卵素3号"模式较"阴道栓+氯前列醇钠"模式在奶牛情期发情和受胎上有显著效果,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对奶牛情期受胎率有影响的几个因素2.1季节与奶牛情期受胎率季节对奶牛情期受胎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南方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影响更大,实验结果显示:在春季,奶牛情期受胎率平均在44%,秋季平均在35.9%,这两个季节的受胎率相对较高;在冬季情期受胎率平均在34.5%,相对偏低;而在夏季只有23.9%,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通过应用奶牛性控精液配种,汇总统计了青年母牛、成年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和母犊的出生比例。结果表明:应用奶牛性控精液给青年母牛配种,可以提高母牛的情期受胎率,降低配种成本;奶牛性控精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