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该病又称“鲤嗜子宫线虫病”。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和东北各省区流行较广。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鲤嗜子官线虫的雌虫。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成熟的雌虫体长可达10—13.5厘米,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体表分布着许多透明的疣突。雄虫则寄生于寄入的腹腔和鳔中,乳白色,体长仅为3.5—4.1毫米。幼虫寄生长在萨氏虫镖水蚤等大型剑水蚤的血腔中。鲤鱼吞食有幼虫寄生的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雌、雄虫在腹腔或鳔中成熟交配,雌虫迁移到鳞下生长发育。该虫寿命仅一年,春天雌虫钻破鳞囊,由于水的渗透压而使虫体吸水后胀破,幼虫散入水中。鲤鱼吞食有幼虫寄生的大型剑水蚤而完成其生活史。症状与危害: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而且主要危害2龄以上大鲤鱼和红鲤。其在鳞片下吸取鱼体的营养,并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长大,鳞片松散、竖起,有时导致鳞片落,周围组  相似文献   

2.
<正> 北方地区的精养池塘大多以放养鲤鱼为主,并搭配少量白鲢或花鲢,放养的品种较单一,在春季越冬鲤鱼易患鲤嗜子宫线虫病。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和试验观察,找出了一条预防鲤嗜子宫线虫病的新途径,供参考。1 发病病源 据有关资料报导:在冬季,鲤嗜子宫线虫寄生在鲤成鱼鳞片下,随着春季水温的提高,虫体生长加速而使鱼致病,而部分散落在水中的幼虫被萨氏中鳔水蚤、大型剑水蚤吞食,并在水蚤体腔中发育,鲤鱼因吞食水蚤而使幼虫进入鲤鱼体腔内,  相似文献   

3.
<正> 据《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二版)一书记载:“根据目前资料,鲤嗜子宫线虫仅寄生于鲤鱼,一尾亲鱼身上最多寄生到30条(安徽省农林厅的资料),使亲鱼在产卵前就大量死亡。”据此书记载,该病的流行地区有:辽宁、湖北、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山东等省市。1975年4月22日,笔者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柏各庄农场五分场渔林队,曾发现较多越冬后的亲鲤患嗜子宫线虫病,病情十分严重,引起产卵前的亲鲤大批死亡。当时,取其中一尾雌鲤(全长39厘米,体长31厘米,体重525克)进行检查,其体表竟然寄生了101条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数量十分惊人。该虫寄生在头后  相似文献   

4.
鱼类红线虫病又称嗜子宫线虫病 ,因其虫体细长 ,颜色鲜红故称红线虫病 ,该病又可分为鲤嗜子宫线虫和鲫嗜子宫线虫两种。下面介绍两种线虫病的区别及防治。1鲤嗜子宫线虫病症状 :该虫主要危害鲤鱼 ,雌虫盘曲寄生在鲤鱼的鳞片下面 ,使鳞片隆起。虫体经常在鳞片下蠕动 ,能破坏皮肤 ,引起皮肤发炎和出血。在皮肤发炎处往往寄生水霉病 ,引起继发性感染 ,严重时肌肉也发生腐烂现象 ,造成病鱼死亡。流行 :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鲤鱼和产卵亲鱼 ,流行季节为春季。2鲫嗜子宫线虫症状 :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在鱼尾鳍 ,臀鳍和背鳍鳍条间的柔软组织中 ,…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地养殖乌鳢的单位,普遍发生红线虫病。此病病原为鲤嗜子宫线虫,主要危害二龄以上的红色,雌虫寄生子鲤鱼鳞片下面,但马虹是寄生子背对基都。此虫虫体细长,两端稍细,血红色,俗称“红线虫”,体表上有许多还明乳突。发病丰节多在木车。彼此虫寄生的乌幢,由于虫体寄生,钻伤皮肤,引起皮肤肌肉发炎和充血。发炎处往往井发水霉菌便人严重时肌肉出现腐烂现象,造成病鱼死亡。其防治方法为:1.用生石灰清塘,杀灭其幼虫和成虫。2.用州医用碘酒或5%高锰较拥溶液涂抹息部。3.用品体及百虫和面减(食用碱或工业用碱)合剂泼洒(两…  相似文献   

6.
鲫嗜子宫线虫病在全围各养鱼区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鲫鱼和鲤鱼。雌虫寄生于鲫鱼的尾鳍鳍条间膜内,大量寄生时造成亲鱼不能繁殖产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鲤指环虫病的暴发与诊治鲤鱼指环虫病的病原为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鲤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引起鳃组织的损害,造成鱼体呼吸困难而死亡。1995年9月下旬,四川三台和盐亭县两个湖的渔场网箱鲤鱼同时暴发指环虫病,该病来势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引起鲤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两种鲤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嗜水气单胞菌抗病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同塘饲养的高寒鲤,散鳞镜鲤当年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耐受力进行比较,侵袭性病原体检出8种,其中绦虫只有散鳞镜鲤感染,感染率达到29%,其余种类二种鲤鱼体表,鳃都有寄生,但寄生的程度有所不同,高寒鲤的抵抗力要比散鳞镜鲤强,对人工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受力高寒鲤比散镜鲤高,这可能与品种对病原菌耐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兴国红鲤父本提前催熟,再采用模拟生态环境方法孵化鱼苗,从而提高异育银鲫出苗率,并取得了省事降本的效果。具体技术如下:一、亲鱼1.亲鱼的选择。母本为黑龙江方正鲫,侧线鳞 30~ 31,体重 250克以上;父本为江西兴国红鲤,侧线鳞 35~ 36,体重 500克左右,雌∶雄比为 1∶ 1~ 1∶ 2。注意母本中不可混入雄鲫鱼,父本中不可混入雌鲤鱼。2.亲鱼培育池。面积 2亩左右,水深 1.5~ 2米,池底平坦,排灌方便。放养前彻底清塘,进水时严格过滤,塘边除草,特别要防止任何雄鱼混入方正鲫的亲鱼群中,因该鱼性腺成熟后,遇到任何雄鱼的…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原 为艾美虫属中的种类,属球虫目,艾美虫科。在我国淡水鱼中已知的有20余种。常见的有青鱼艾美虫、住肠艾美虫、鲤艾美虫、中华艾美虫和鳙艾美虫。艾美虫寄生在肠道等内脏器官内。 各种艾美虫,在发育过程中都产生圆形的卵(膜)囊,直径在6-14μm。成熟的卵囊具有4个孢子,成熟的孢子呈卵形,由一层薄而透明的孢子膜包着。  相似文献   

12.
<正>偶然发现乌克兰鳞鲤雌雄同体亲鱼2015年4月13日,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在进行鲤鱼苗种生产时,偶然发现一尾鱼龄4年,体长69cm、体重12.75kg的乌克兰鳞鲤雌雄同体亲鱼。注射催产药物12小时后,按常规的人工采精卵进行"干法授精",该乌克兰鳞鲤雌雄同体亲鱼生殖孔中排出大量乳白色精液,约4g成熟的卵子就裹在这些精液中。技术人员立  相似文献   

13.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0):22-23
每年4~6月为三角帆蚌的最佳繁殖季节,雌蚌将成熟的卵球输送到外鳃瓣的鳃丝间隙中,再将雄蚌释放在水体中的精子随呼吸水流纳入外套腔被外鳃瓣滤取,并与待留在鳃丝间隙中的卵球受精。受精卵即滞留在鳃丝间隙中进行胚胎发育。当胚胎发育至钩介幼虫时,雌蚌将成熟的钩介幼虫排放到水体中钩介幼虫遇到鱼体便寄生在鱼鳃和鱼鳍上营寄生生活变态完毕形成仔蚌从鱼体上脱落下来,落入泥底中营独立的埋栖生活。1亲蚌的选择与培育1.1亲蚌雌雄鉴别1雄蚌较狭长,后端较尖,雌蚌体厚,后端较圆2雌蚌的内脏团丰满、色深,雄蚌则小而呈…  相似文献   

14.
渔工 《海鲜世界》2002,(5):40-41
一、病原体 1、中华鳋病 病原体为中华鳋,隶属于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鳋科、中华鳋属。寄生在鱼鳃上。雄鳋终身营自由生活,雌鳋幼体营自由生活,成体营寄生生活。中华鳋属主要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两种。  相似文献   

15.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6,31(4):45-45
锚头鳋病是病原锚头鳋寄生鱼体后发生的一种鱼类疾病。锚头鳋的形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雄虫不侵害鱼体,营自由生活。雌虫头部扎入鱼体内吸收营养,胸、腹裸露在外进行消化、排泄和繁殖。性成熟后的雌虫,卵囊逐渐肿大,临产时呈半透明状,内有一个黄黑色亮点。这一特征是观察  相似文献   

16.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1,26(4):28-28
锚头鳋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也是精养塘内最主要的鱼病病害。病原有寄生于草鱼的鲩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鱼的鲤锚头鳋,寄生于鲢、鳙鱼的多态锚头鳋。在发病的高峰季节,鱼塘内 90%以上的鱼种可染上此病。病鱼发病初期,因痛痒烦躁不安,离群单游,常与水下物体相擦,食量锐减,继而体质消瘦最后死亡。由此,了解锚头鳋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是防治此病的关键。 1特征与习性 锚头鳋长为 6~ 12毫米,分头、胸、腹三部分,其界限不明显。头部有背角、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雌虫寄生于鱼体,生育季节常见一对卵囊;寄生…  相似文献   

17.
鲤似嗜子宫线虫病在我国已有很多报道。它对鱼体的危害主要是嗜子宫线虫的雌虫虫体夺取鱼体营养,破坏皮肤组织,引起发炎和充血,继发性感染细菌病和水霉,特别严重的能引起鱼类死亡。1996年4月榆中县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暴发此病,作者及时进行了诊治,现报道如下:1鲤嗜子宫线虫病的发现过程1996年4月9日,该场1号鱼种池投放的草鱼、鲤、彭泽鲫每天都有零星死亡,其共同特征是绝大部分的鱼鳞片局部脱落,体表充血、发炎,有的已滋生水霉菌;其中以当年鲤鱼种居多,约占90%,M龄鲤占10%左右。一龄鲤体质极差,从背部看,体瘦如柴,脊背…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丽棘虫在粗唇Wei肠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8尾粗唇Wei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粗唇Wei体长8.0-12.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88.9%,体长12.1-29.3cm感染率为100%。随着粗唇Wei体长增长,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群主要由2.5-6.5mm长度的虫体组成,种群中雌虫显著于雄虫。84.0%的虫体附差在粗唇Wei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的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辽宁省黄海北部沿岸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浮游生物调查,共检测出浮游动物35种,其中夏季30种,秋季34种。浮游动物以小型桡足类和浮游幼虫为主。洪氏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小拟哲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强壮箭虫、异体柱囊虫和双壳类幼体为夏季优势种;洪氏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强壮箭虫、异体柱囊虫、桡足类幼虫、沃氏纺锤水蚤为秋季优势种。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秋季,生物量则低于秋季。季节变化会影响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辽宁省黄海北部沿岸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较高,小型桡足类在黄海北部沿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鲤鱼指环虫病的暴发与诊治报道汪开毓(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625014)鲤鱼指环虫病的病原为坏鳃指环虫,该虫主要寄生在鲤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会引起鳃组织的损害,造成鱼体呼吸困难而死亡。1995年9月下旬,四川三台和盐亭县两个湖渔场网箱内养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