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对辣椒M1代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60Co-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辣椒种子,结果表明,M1代的损伤效应随着复合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发芽势、根长表现累加效应,成株率表现协和效应,但对最终发芽率影响很小;复合处理最优诱变剂量为30(1×10)Gyγ射线与0.05mol/L的HNO2浸种70min;复合处理最优诱变剂量的早期形态预测指标是M1根长为对照的54%;诱变处理对发芽势、成株率、株高和根长的效应趋势一致,其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据此认为,发芽势、成株率和株高可作为早期测定复合处理生物学效应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60Co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辣椒干种子,研究M2代的开花期、株高、单株果数、侧枝数4个性状的诱变效应以及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诱变效应相关性.结果表明,诱变剂在辣椒M2代株高,单株果数,开花期性状表现了生理损伤.数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3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70min,质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7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60min.M1代的发芽势,根长,成苗率损伤效应与M2代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相关不显著.M1代的株高损伤效应与M2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科学》1993,(2):51-54
以秋水仙素三种浓度处理两个组合的春小麦杂种F_1代种子,再分别用~(60)Coγ射线5种剂量辐照,结果γ射线对观察性状的诱变效应均极显著。秋水仙素仅对一个组合的株高和主穗长有诱变作用,表明秋水仙素的诱变作用受基因型和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而秋水仙素与~(60)Coγ射线的交互作用和秋水仙素的作用一致,说明只有在秋水仙素诱变作用有效时,它与γ射线的互作才可能显著。同质性方差分析表明,两个组合5个性状(株高、主穗长、小穗数、每穗粒数和小穗粒数)的变异无差异,这表明复合处理不受基因型和材料的影响。若以秋水仙素和~(60)Coγ射线两因素处理的变异系数为指标,则新春2号×761的适宜处理法为α_2(秋水仙素400mg/kg)×b_1(~(60)Coγ射线10krad),而Pavan×761的适宜处理方法为α_2(秋水仙素400mg/kg)×b_1(~(60)Coγ射线5krad)。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37Cs-γ射线开展不同剂量率和剂量对水稻诱变效应影响的试验,设10、60、250 Gy·h-1不同剂量率和0、150、250、350、400、450 Gy不同辐射剂量,对2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较高剂量下水稻苗高和根系生长受到限制,辐射效应明显;在较高剂量辐射处理后低剂量率的辐射效应与高剂量率间差异显著,低剂量率处理水稻成株后株高下降幅度大,高剂量率处理结实率大幅度下降。本研究对提高水稻辐射诱变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6个玉米自交系种子,研究对玉米自交系M1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主要株型性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主要雄穗性状和果穗性状却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②处理后群体内各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表明60Co-γ射线能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结合不同性状的诱变效应,探讨了在实践中对研究材料适宜的60Co-γ射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钴60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方法]利用钴60提供的γ射线离子束,对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块茎分别进行5、10、20、30、50、70Gy剂量辐照诱变育种试验,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重离子辐照对马铃薯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剂量重离子辐照后马铃薯出苗率、成苗率、植株长势、产量和商品性表现不一,10Gy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正效应,高剂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起到负效应。辐照后M1代植物学性状变异较大,产生了许多有益的突变性状;M2、M3代部分性状趋于稳定遗传。[结论]钴60辐照育种有利于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是马铃薯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γ射线与EMS单一及复合处理对烤烟种子活力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γ射线与EMS对烤烟诱变的适宜剂量,以K346、NC82和云85等3个品种的风干种子为材料,设置10个~(60)Co-γ射线剂量梯度和11个EMS浓度梯度及其组合共计330个处理,研究了γ射线与EMS单一及复合处理对烤烟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EMS、品种及其两两互作等因素均对种子活力指数有极显著影响.3个品种对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顺序为云85>K346>NC82,烟草γ射线诱变适宜剂量为300~350 Gy;3个品种对EMS的诱变敏感性顺序为云85>K346≈NC82;烟草EMS诱变适宜浓度为0.35%;γ射线与EMS复合诱变敏感性顺序为云85>K346≈NC82,复合处理中γ射线对活力指数的损伤效应大于EMS.  相似文献   

9.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0.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技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Nutt.) 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200、1400、1600、1800、2000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验探索了木薯辐射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和变异特点,为木薯育种提供技术方法.以‘新选048’和‘华南205’2个木薯品种的成熟种茎为材料,用0~90Gy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线(剂量率为1 Gy/min)进行辐照处理,分析其辐射后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90 Gy辐射剂量内,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木薯种茎腋芽的伸长和叶片发生,但促进多腋芽的萌发,同时辐射剂量的增加提高了变异芽数和致死率;用∞Co-γ射线诱变木薯成熟种茎有明显效果,其适宜诱变剂量为90 Gy,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批突变嵌合体植株和1株田间表现纯合的变异株,∞Co-γ线辐射诱变成熟种茎为木薯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成株率下降;M2代中,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处理浓度下,花了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的诱变效应的大小因材料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辐照对胡麻种子的诱变作用,以5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胡麻种子进行辐照处理,观察其对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胡麻种子具有一定的辐照效应;200 Gy剂量~(60)Co-γ辐射可以提高胡麻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1 500 Gy以下剂量~(60)Co-γ辐射可以增加胡麻幼苗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及根冠比,但降低了种子的发芽速度。胡麻种子的抗辐射能力较强,半致死剂量大于1 500 Gy。  相似文献   

16.
卫星搭载处理两系不育水稻诱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种子(株1S、陆18S)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种植,并与^60Co-γ单独和^60Co-γ与卫星搭载复合诱变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卫星搭栽对当代两系不育水稻农艺性状有刺激作用;2个两系不育水稻品种对卫星搭栽处理辐射敏感性均为不敏感;M2代突变频率均为SP+γ〉γ〉SP,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变异单株。同时对M2代中筛选出的特殊变异株进行了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探求太空环境对两系不育水稻生物学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卫星搭载诱变处理水稻种子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剂量(200 ̄400Gy)的60Coγ射线对3个不同品种的烟草干种子辐射,对其M1代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调查,测定了M1代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测量了幼苗7天、14天芽长及根长,对所得数据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200 ̄400Gy范围里,随着剂量增加,烟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降低,幼芽、幼根生长缓慢,各剂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到0.01或者0.05水平,其中对芽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各剂量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为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EDTA对γ射线诱发水稻突变的修饰效应。结果表明,γ射线和EDTA复合处理对水稻M_1代的损伤效应大于单-γ射线处理。诱发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抽穗期和株高突变的频率也高于单一处理。结果还表明,应用椭圆法筛选抽穗期和株高这两个数量性状同时突变的频率,优于突变界限法。前者能更真实地反映诱变效率和突变方向。  相似文献   

19.
^60Coγ辐射和航天搭载对甘薯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0Coγ辐射、航天搭载及其复合处理对两种类型甘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诱变处理甘薯种子的最终萌芽率差异不显著;在对甘薯真叶形成、实生苗生物量、根长及主茎长的影响方面,辐射处理表现出极显著的生理损伤效应,航天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两者的复合处理总体上表现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了解藜麦的辐照效应,初步探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藜麦的适宜剂量。【方法】用~(60)Co-γ射线对4份藜麦材料(NX-1,CX-2,SHX-8和SHX9)的干种子进行了7个剂量梯度的辐照处理,对辐照当代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成活率、株高、穗长、茎粗、千粒重和籽粒粗蛋白含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NX-1的M2代群体进行了选育和考种。【结果】不同藜麦材料间和不同剂量间的辐照效应均存在差异,参试藜麦的半致死剂量为84.2~152.4 Gy,平均116.2 Gy,致死剂量均低于320 Gy;随辐照剂量增大,发芽率、苗高、株高、穗长显著降低;千粒重、茎粗变化不明显;籽粒粗蛋白含量增加。辐照M1代中,剂量、苗高、发芽率、成活率、穗长、籽粒粗蛋白含量等性状间大多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千粒重、茎粗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M2代中选单株主要来自80 Gy和160 Gy的后代,平均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比NX-1原始种质有一定提高。【结论】~(60)Co-γ射线用于藜麦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可能是平均半致死剂量(116.2 Gy)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在实践中,可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平均半致死或更低的剂量进行辐照处理。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藜麦的辐照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