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蚕病是养蚕的一大威胁衡量养蚕水平的标志是张产茧量。张产量高低是由结茧头数和单粒茧重两个因素构成的。养蚕一旦发病,则结茧数必然减少,导致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相应上  相似文献   

2.
河桥是临安市蚕桑第一大乡镇,全镇4920个农户经营桑园717hm~2,户均拥有桑园0.145hm~2,蚕桑收入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2年晚秋蚕共饲养蚕种10208张,其中9月5日统一发薪杭×白云正反交种7433张,个体户发菁松×皓月、秋丰×白玉等2775张。9月30日至10月1日为大批上簇。10月5日部分农户反映大批蚕不结茧,市农业局业务部门会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病专家金伟教授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领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现有桑园220hm2,年饲养蚕种近万张 ,是该县重点蚕桑基地乡镇之一。2001年10月20日 ,正值晚秋蚕5龄期 ,该镇港中村近6000张蚕种出现不结茧蚕 ,约占洋马镇饲养总量的15% ,其发生规模及损失严重程度为历史所罕见 ,一时蚕农反映强烈 ,不少业内人士也感愕然。鉴此 ,我站迅即派员会同盐城市蚕桑站赶赴洋马镇实地调查 ,为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和慎重行事 ,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省蚕种产品质量鉴定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调查鉴定小组 ,展开细致缜密的调查 ,最终确认发生大量不结茧蚕和薄皮茧 ,是由多种因…  相似文献   

4.
秋季饲养的柞蚕约经40余天(一般于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结茧。在窝茧场内约经10天左右可全部结茧完毕。但由于养蚕目的不同,收茧时期也相差悬殊。丝茧育者在结茧完后,即开始收茧;种茧育者每延迟到10月下旬(霜降节)开始收茧。不论丝茧和种茧养蚕,在茧摘下以后即将柞叶剝掉,进行检查挑  相似文献   

5.
2003年秋蚕期,蚕种于9月1日出库,10月6日开始陆续上山,10月7日本站接到夏集镇三洋河村报告,反映该村出现大面积上山不结茧情况。该村是全县蚕桑重点村,现有桑园42hm^2,2003年秋蚕饲养蚕种620张。对此,笔者于10月8-9日赴实地进行调查和指导,现对事情成因和预防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一、控制蚕病是蚕茧稳产的前提养蚕张产茧标志着养蚕水平,它是由张种结茧头数与单粒茧重构成的。养蚕发病则饲养蚕的结茧数减少,直接影响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就会相应上升。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都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30年来日本的蚕病危害率由1955年的1.88%下降到1985年的3.87%,张产茧(按浙江卵量折算)由1955年的33.46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36.91公斤,生物统计表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2003年秋蚕期,蚕种于9月1日出库,l0月6日开始陆续上山,10月7日本站接到夏集镇三洋河村报告,反映该村出现大面积上山不结茧情况.该村是全县蚕桑重点村,现有桑园42hm2,2003年秋蚕饲养蚕种620张.对此,笔者于10月8~9日赴实地进行调查和指导,现对事情成因和预防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邮市周巷镇连续3年迟中秋蚕同时发生了上蔟后大批不结茧现象。2003~2005分别于年9月513.9月8日和9月12日全镇秋蚕共发种3100张,其中,有1600张上蔟后不能正常吐丝结茧而绝收,极大地挫伤了当地蚕农养蚕的积极性。笔者会同该镇蚕技人员多次到养蚕区走访调查进行分析,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蚕桑生产实行"双包"以后,饲养单位和卖茧笔数都成倍增加,收茧旺季,上市集中,带来了"养蚕容易卖茧难,茧站门前排长队"现象,浪费了大批售茧劳力.海宁县1983年发茧起从周征,红江,郭店等十三个乡试行了叉开发种,1984年春蚕有19个乡实行了叉开发种,占全县发种量的84.35%头批5月2日发种34.789张,二批5月4日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晚秋蚕不结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3年9月、10月全省中晚秋蚕普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结茧,严重的颗粒无收,轻的是部分结茧,影响了茧质和产量,降低了养蚕农户经济收入。1 发生情况 常州市的金坛、南京市的溧水尤为严重。金坛市的社头镇千亩方桑园的养蚕大户,中秋一共饲养  相似文献   

11.
<正> 养蚕时要随时随地注意观察调查,如条件发生变化,必须及时采用应变措施,以确保蚕的健康发育。我场1982年中秋蚕由于僵病严重未能完成任务。但就两个批来看由于采取措施不同收效亦不同,例如23批苏四10克收茧量25公斤,27批苏四28公斤,制种克蚁单产23批苏四14.25张,而27批苏四单产仅4.13张。主要原因:苏四种茧后期僵病发  相似文献   

12.
我县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桑地达13000亩,比去年同期增加3000余亩。到6月15日止,发种26295.5张,比去年同期的10198张增长1.58倍。蚕病不多,收成稳定。6月10日统计,收购蚕茧4518.61担,比去年同期1317.73担,增长2.4倍,头批茧(1036担)送样九江省复评组,复评结果,10粒茧壳重2.11克,解舒83%,500克茧价  相似文献   

13.
清远县的蚕桑生产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较好。在去年产茧(4891担)达建国以来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的产茧比去年可望增产两倍以上。到10月15日止,上市蚕种27256.5张,收茧11326.69担,茧款238.9万元,平均单张产茧41.5斤、产值87.6元。仍有约10000张蚕种陆续上市,估计可收茧4000担、茧款80多万元。到年底,总产茧可达15000担,总产值320万元,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据说清远县最高年产茧量是1922年  相似文献   

14.
一年来,我场在全体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的态度注重把好蚕种质量关。全年共饲养原种368批,1972张,蚁量9800克,收购种茧38581.95斤,平均克蚁产茧为3.94斤;生产合格蚕种70471.5张,蚕  相似文献   

15.
<正> 上簇结茧,是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簇管理及簇具的好坏,是决定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我县近年虽产茧量成倍增长,1986年比1980年增长7.99倍,但上茧率不高,茧价低,经济效益差。1985年全县养蚕2020张,总产茧52120公斤,总产值170327.70元,平均张值84.32元,平均公斤茧价3.26元。1986  相似文献   

16.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秋蚕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耀 《中国蚕业》2006,27(2):100-101
经过多年布局的调整、调优、兴化市秋蚕饲养次数已由原来的早、中、晚秋3期改为目前的晚秋(9月10日前后收蚁)1期。秋蚕效益约占全年养蚕效益的一半,对提高桑园效益,增强蚕桑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近3年来兴化市秋蚕生产连续减产歉收:2003年全市大面积减产,张产茧仅有18kg;2004年一重点乡镇发生大批家蚕见熟不结茧的现象,全镇有近1000张蚕种几乎绝收,近1500张蚕种张产茧只有23kg;2005年全市张产茧只有28kg,少数蚕农基本上粒茧未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本市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桑园保存有不小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据平利县蚕技站袁彪同志来稿,平利县秋坪区今年春蚕普遍出现不结茧的现象,给蚕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平利县秋坪区今春发蚕种950张(品种:皓月×菁松),蚕儿上蔟后,不结茧现象严重。对此,安康地区蚕种场,平利县蚕技站,秋坪区供销社、林特站等单位组成了联合调查组,重点走访了养蚕比较集中的秋河乡、广佛乡4个行政村,8个组,11户蚕农。这11户蚕农共养蚕11.25张,总产茧84kg,平均张产7.45kg,其中最高张产14.4kg,最低仅1.6kg。  相似文献   

19.
<正> 张产茧是由结茧数与茧粒重构成的,它是科学养蚕中养活与养好的标志,也是亩桑产茧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夺取蚕茧稳产多收,必须控制蚕病,猛攻张种产茧。 (一)坚持预防为主,合理布局,妥善安排预防为主,是要主动扑灭各种蚕病发生因素,堵塞各种传染途径,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蚕病损失,促使养蚕稳产、丰收。  相似文献   

20.
长坡公社蚕种站,有职工十四人,从一九六九年办站到一九八一年的十三年间,共饲养原蚕239批,蚁量达14,163公分,总产蚕茧62,926斤,平均公分产茧4.23斤,平均死笼茧率在1.7—4.9%,参加制种的种茧47.182斤,总制种89,852张,平均担茧制种182.6张(81年176张,79年是173.7张)。一九八二年有原蚕户118个,桑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