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9年我县晚稻面积64100亩,其中杂 交水稻占42.1%,在杂优中博优64种植11000 多亩,占杂优面积的40.7%。这年晚造后期 连遭四次台风暴雨袭击,杂交水稻受到一定 影响,但是博优64损失较轻。据全县组织田 间调查结果。博优64名列6个组合前茅,汕 优63居第二。博优64百亩以上的高产片平均 亩产4.50公斤以上,高产丘亩产达5371.5公斤。 博优64在我县具体表现是:(1)丰产 性能好,穗型中等,结实率高,高产稳产; (2)抗逆性强,植株虽受强台风袭击,但损伤程度轻微;(3)适应性广,肥田、瘦田、新开荒田种植都取得比本地当家品种比较高的产量;(4)茎秆较细,叶小…  相似文献   

2.
博优湛14是湛江市杂优研究中心于1990年用博A与湛14配组育成。它具有高抗稻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l 产量表现 1991年晚造在阳春县重瘟区双 和廉江石颈镇试种,平均亩产分别为640.6kg和625.3kg,其中石颈试点比对照博优64亩产601.7kg、亩增30.9kg、增产4.8%,1992年晚造在廉江石颈、石岭两片百亩试种,平均亩产分别为502.6kg和443.2kg,其中石颈试点比常规稻七桂早增产63.6kg,比杂交稻博优64增产42.5kg。经验收林家寿农户0.71亩.总产480.1kg,折合亩产676.1kg。2.主要特征特性 博优湛14属感光型组合,全生育期118天,株高9…  相似文献   

3.
博优64是广西博白县农科所用珍汕97与广东省农家种钢技占进行杂交制保,再与珍汕97A测交,回交转育成的不育系博A与恢复系测64—7配组的杂交晚籼组合。1987年引进我省,当年试种1200余亩,第二年种植2万亩,1989年达130余万亩。经三年试种示范,表现杂种优势明显,适应性广,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较优,饭味适口性好等优点。1990年 1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可推广的组合。预计1990年该组合在我省可扩种到250万亩左右。 1、杂种优势明显,丰产性能好。博优64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青翠,叶片窄厚,受光态势好。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成…  相似文献   

4.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5.
上犹县位于赣南的西部,是全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县之一,粮食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摆脱困境,该县在“七五”期间大力抓了杂交早稻的推广。由1984年试种35亩到1990年全县早杂面积达6.225万亩,占早稻播面的56%。早稻总产比1985年增加5803吨,年递增3.5%,亩产提高34公斤,年均递增2.1%。上犹县在发展杂交早稻的主要经验是: 一、抓示范样板田 该县种植杂交早稻七年来,试验示范的累计面积达4万余亩,都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如1990年在全县示范推广的2.01万亩威优华联2号样板,平均亩产达501.5公斤;尤其在寺下乡抓的四千亩连片高产栽培示…  相似文献   

6.
<正> 查哈阳农场地处北纬48°,无霜期在105~124天,年平均日照3773小时,≥10℃积温在2400℃左右。1992年推广旱育稀植107,025亩,95%的面积是盘育机插,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30%的地块亩产600公斤以上,总产达55000吨,纯效益2000万元。1989年前建场43年水稻平均亩产114公斤;1990年大面积推广旱育稀植面积33,947亩,亩产424公斤;1991年  相似文献   

7.
1989年,武冈县农业局在该县江塘乡新竹村,试种一亩威20A×测64-7再生制种,获得亩产32.1公斤种子,加上头季的243公斤,两季制种亩产275.1公斤。 再生母本株高49.8厘米,30.64万穗,穗长14.1厘米,穗总粒61.3粒,实粒5.3粒,千粒重25.6克;父本株高92.4厘米,9.49万  相似文献   

8.
<正> 据程全生报道: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管局水稻发展快。一九八四年种植水稻面积7411亩,亩产仅149.8公斤,至1990年水稻面积达17.76万亩,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例如该局青龙山农场1988年水稻面积仅2500亩,亩产60公斤;1989年水稻面积增至7000亩,亩产448.5公斤。发展水稻基本经验有三: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经济效益,我县制种基地北风头村“油 -稻-制”1989年示范面积133亩,1990年扩 大到269亩,两年来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89年“油-稻-制”高产田块验收,中油821亩产油菜籽105.4公斤,产值149.67 元(1.42元/公斤);早稻浙辐802亩产426公斤,产值298、2元(0.7元/公斤),秋制 汕优64,亩产202.5公斤,产值11.74.5元 (5.8元/公斤);对照晚杂汕优64亩产512公斤,产值358.4元。“油-稻-制”亩产值共计为1622.37元,除去制种每亩投入多100元,实为1522.37元,与“油-稻-杂”比较亩增产值716.1元。 1990年“油-稻-制”…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早、晚季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乡新厝村科技组进行百亩“籼128”双季亩产超吨粮示范,取得百亩平均亩产1057.92公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丘,早季亩产达607.95公斤,晚季559.2公斤,双季合计亩产1167.15公斤。“籼128”双季亩产超吨粮,在栽培上应以主功穗数为主,兼功大穗,以发挥其穗多粒多的优势。采用16.5×19.8厘米的插秧规格,亩插2.0万丛,每丛插7~8本,亩基本苗12~14万苗,最高茎蘖数35~40万苗,最终有效穗24~28万穗,平均穗粒数100~11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7.5~28.5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全县实收面积5200亩,亩产种子112.2160万公斤,平均亩产215.8公斤。其中早熟组合面积432亩,亩产165.2公斤,中熟组合面积3171.4亩,亩产231.6公斤,迟熟组合面积1597亩,亩产198.1公斤。比历史上最好的1988年亩产214.6公斤亩增1.2公斤,并出现亩产225公斤的乡  相似文献   

12.
1987~1989年府场镇实施开发“吨粮田”工程的面积为26200亩,三年平均亩产1154公斤,其中早稻平均亩产 426公斤,而汕优63作晚杂栽培平均亩产高达728公斤,比常规晚稻增产258公斤,比其他晚杂组合增130公斤以上)。三年“吨粮田”栽培研究累计增产粮食170.3万公斤。1989年10月初由洪湖市委、市政府农业局组织从事水稻栽培研究的专家现场鉴定,一致认定汕优63大面积复晚实施成功是晚稻生产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洪湖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全市推广以汕优63为复晚开发 “吨粮田”20万亩。 汕优63作复晚能显示强大优势,但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博优64     
博优64是广西博白县农科所于1986年用自选的不育系博A(利用钢枝粘与珍汕97的杂交后代与珍汕97A测交回交转育成的)与恢复系测64—7配组而成的杂交组合。1产量表现1986年晚季,博白县农科所进行杂交稻对比试验,博优64亩产524.8kg,比汕优30选亩增96kg。1988年参加玉林地区杂交晚稻区试,博优64的产量再居首位,亩产为482.9kg,比汕优桂44亩增39.5kg。据广西农业大学试验,博优64亩产460.5kg,比汕优桂44亩增60.7kg。1988年玉林地区种子公司在4个县共11个…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我们在隆回县双江乡组织Ⅱ优64高产制种攻关。面积358.7亩,平均亩产342公斤。其中祝家村祝海根的1.07亩高产田,经现场验收,亩产达417.5公斤,创隆回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 Ⅱ优64高产制种的突出矛盾是:Ⅱ-32A生育期长,播种早于父本。分蘖力强,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而测64-7则因播种迟, 秧苗较母本矮小,插秧后常被母本荫蔽。特别是母本根系占据父本行间而导致父本叶色褪淡,叶片窄小,分蘖减慢,植株矮小。形成“母强父弱”的局面。既影响父本花粉量,又影响花期。针对以上矛盾,我们采取了 “母增颖花父增粉,围绕花字作文章”的技术策略,夺…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们从湖南龙山县引进了优ⅠA不育系,与测64-7配组进行大面积制种,获得出乎意料的高产。 一、主要表现 1.不论东南西北,平原丘陵,都能高产。这年首次在三阳、渥江、金瑞、楠木四个乡镇配制了优Ⅰ64(即优 1A×测64-7)283.65亩,平均亩产169.8公斤。其中地处平原的下门、焦溪基地,亩产接近200公斤;地处丘陵的上石、利田基地,亩产也超150公斤;位于车顶山脚下的槐溪基地,由于严重缺秧,行比由2: 12改为2:7-9,且基本苗不足,喷“九二○”和抽穗扬花期又遇上阴雨天气,但秋制亩产仍达116公斤。 2.不论夏制、秋制都能高产。优Ⅰ 64夏制137亩,平…  相似文献   

16.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1989年永丰县开始试行和推广“早椒──晚杂”耕作制,经过几多的实践,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取得显著效益。第1年在坑田乡上西村试种45亩,验收结果早椒(早杂2号)亩产2254公斤,投入237.0元.产值2254.0元;晚杂(汕优桂33)亩产465公斤,投入31元.产值325.5元;共计投入268元,产值2579.5元。比双杂(亩产1003公斤,投入124.7元,产值702.1元多净增1734.l元。1990年,该县种植5000多亩,产值突破15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1%。1992年推广至1.1万亩。早椒后杂交晚稻的产量也不断提高,亩产达540.4公斤。 “早椒──晚杂”耕作制不仅经济效益高,也有…  相似文献   

18.
威优647是湖南省安江农校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选育的一个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1990~1991年在资兴市作中、晚稻种植,平均亩产600kg左右,比本地推广组合温优3号增产10%以上。威优647的制种技术,1989年我们小面积试制取得成功,1990~1992年连续试制,亩产250kg以上。现将其主要制种技术概述如下。l 合理安排播差期 父本647比测64-7花期长1~2天,盛花期多2~3天。647在资兴市4月5日播种,7月11日始穗,播始历期97天,比测64-7长3~4天。主茎15.9叶,比测64-7多0.2~0.3叶。与V20A配组,春制时差37天,叶差7.0叶,能确保父母本花期理想…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浦江县是一个苎麻新发展区,1986年苎麻面积超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岩头镇飞轮村18个农户连片的二龄麻园10.28亩,平均年亩产210.01公斤,其中头麻亩产79.17公斤。二麻亩产65.95公斤、三麻亩产64.89公斤,最高亩产达360公斤。  相似文献   

20.
1983年我县洋际乡界背村在干旱田试种0.295亩“早稻——秋花生——油菜”获得成功,面积逐年扩大。1986年全县有四个乡种植,面积达210亩。其中洋际乡种植151亩,经取样测产验收,早稻亩产401公斤,花生亩产148.5公斤、油菜籽亩产61.5公斤,洋际乡村民李位禄种植1.5亩,早稻亩产412.5公斤,花生亩产225.5公斤,油菜籽亩产100公斤。试种证明:“早稻——秋花生——油菜”在缺水的高岸田、天水田复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耕作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