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了解决生产中绿皮绿肉薄皮甜瓜早春低节位雌花少、坐果率低的问题,采用乙烯利对甜瓜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植株各生育期植株高度、叶片数量、茎粗度和抗病性;与其他处理及对照相比,2叶1心期乙烯利(200 mg·kg-1)喷施处理单瓜质量和667 m2产量最高,分别为0.60 kg和4 133 kg,也可提高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7%和9.6%,高于其他处理。生产中采用乙烯利对薄皮甜瓜幼苗进行处理,以幼苗2叶1心时喷施200 mg·kg-1乙烯利最好,具有坐果性好、提高抗病性、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品种早苦瓜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mg·L-1)的乙烯利处理苦瓜种子,研究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对苦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雌花数、产量、定植后期的叶面积及茎粗均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1雌花节位和雄花数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50mg·L-1乙烯利处理效果最佳,各项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试乙烯利对不同雌雄同株异花瓜类制种产量的影响,以瓠瓜、苦瓜、南瓜和黄瓜作为材料,在2叶1心和3叶1心这2个时期分别喷施100、150、200、250、300 mg/L乙烯利。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显著降低4种瓜类株高,有效降低第1雌花节位和增加20节内雌花数量,增加第1朵雌花开花所需时间,但对单瓜种粒数影响较小。当乙烯利使用浓度为瓠瓜150 mg/L、苦瓜200 mg/L、南瓜200 mg/L和黄瓜100 mg/L时,4种瓜类制种综合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在夏黄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叶青 《长江蔬菜》2000,(12):37-39
在黄瓜苗期不同叶龄 ,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 ,观察黄瓜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和植株主蔓前 2 0个节位的雌花数。结果表明 ,幼苗期用乙烯利处理可以增加黄瓜的雌花数 ,但第雌花节位有明显的上升 ;处理苗龄以 2~ 4叶为宜 ,乙烯利浓度以 50~ 150 μl·l-1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西瓜雌花和雄花的发生规律,调控西瓜开花顺序,简化西瓜杂交制种过程,本试验以西瓜品种雪龙1号为材料,在苗期对其进行不同昼夜温度和不同浓度乙烯利、缩节胺处理,统计西瓜性型分化表达情况,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西瓜幼苗茎尖内源激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缩节胺对西瓜性型分化表达的影响与温度有关,在适宜的较高温度下喷施缩节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不同温度下缩节胺的效果随浓度变化也存在差异,在25 ℃/20 ℃下喷施浓度为400 mg ·L~(-1)的缩节胺对第1雄花和第1雌花节位的促进以及对雌花数目的增加效果最好。乙烯利对西瓜性型分化影响显著,3种浓度的乙烯利均极大地推迟了西瓜雌花的形成,在前30节内无一朵雌花发育表达而只有雄花形成。此外,同时喷施乙烯利和缩节胺时,乙烯利的效果占主导地位。喷施乙烯利后不论是高水平下有利于西瓜雌花分化表达的内源IAA,还是高水平下有利于西瓜雄花分化表达的内源ABA、JA、GA_3和GA_1,其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对旱柳光合作用以及磷钾元素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旱柳扦插苗木繁育中科学合理的施用尿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H1(对照,0g/株)、H2(4.22g/株)、H3(8.44g/株)、H4(12.66g/株)4个处理,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8月份H3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0.70mg/g,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H3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2.64%、76.92%,差异显著;H3处理的皮、叶磷吸收量比对照提高了0.67kg/hm~2、1.80kg/hm~2,差异显著,H4高于H3处理0.04kg/hm~2、0.20kg/hm~2,无显著差异;钾吸收量根、皮、枝、叶H3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5kg/hm~2、10.12kg/hm~2、14.08kg/hm~2、27.78kg/hm~2,差异显著,H4与H3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H3处理尿素施用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早春抢早栽培的绿皮绿肉类甜瓜幼苗(3叶1心)喷施乙烯利,以增加雌花数量,提高坐果率,并为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除了含糖量和单瓜质量以外,经乙烯利溶液处理过的果实纵径、横径、肉厚和结瓜数要大于对照处理的。另外,随着乙烯利处理浓度的增加,各项生长指标的变化与之呈正比的关系,但随着浓度的增加,肉厚、含糖量、单瓜质量增加变缓。数据分析表明,400 mL/L乙烯利溶液浓度是相对理想的浓度,可以在生产上应用,浓度进一步加大可能会不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产上“台农4号”菠萝诱导催花通常采用电石处理2~3次,操作复杂,且不利于绿色安全生产,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台农4号”菠萝诱导催花处理,测定比较不同浓度乙烯利和电石处理的结果性状和果实内外品质。结果表明,“台农4号”菠萝对乙烯利催花较敏感,较低浓度(30 mg/kg)乙烯利处理的抽蕾率可以达到99%以上,而高浓度(960 mg/kg和480 mg/kg)乙烯利和电石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均在1.08 kg以上,低浓度(240、30 mg/kg)乙烯利处理的单果质量较低。在果实外观方面,480、960 mg/kg乙烯利催花处理的圆筒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均超过94%,较1.25%电石灌心2次处理高32%,说明高浓度乙烯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圆筒果率。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乙烯利催花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电石催花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乙烯利催花处理浓度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台农4号”菠萝采用960 mg/kg乙烯利(40%乙烯利水剂500倍液)+0...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和比久对一串红穴盘苗矮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第1阶段(胚根伸长期)、第2阶段(子叶展齐期)用多效唑处理一串红穴盘苗,发现浓度越高,幼苗保存率越小,约50%左右;调整浓度后在子叶展齐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用多效唑和比久处理.结果表明:30 mg/kg PP333处理后,一串红株高在不同处理时期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二叶一心时处理植株株高最矮,为6.09 cm;B9处理各时期和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种生长延缓剂处理均使一串红花期提前7~10 d.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多效唑处理效果优于比久,以30 mg/kg的多效唑在二叶一心期喷施一串红1~2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乙烯利对黄瓜进行了不同浓度、时期及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前期用低浓度乙烯利处理能增加叶面积、茎粗和雌花数,缩短节间长度,显著地提高坐果率和产量.施用浓度以50~100mg·L-1为宜,施用时期在1~2片叶期.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龙眼的“冲梢”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过去常用乙烯利来防止,有一定效果。但是,在花前气温大于18℃以上并连续4~5 d,往往效果不理想。1997~1998年引进新型果树促控剂PBO进行试验,效果极为显著。1999年在0.45 hm~2龙眼园全面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试验方法 试验在东莞市寮步镇西溪区下兰基4巷1号尹广其龙眼园进行,品种为石硖,13 a生,株行距为5 m×7 m,667m~2栽 19株,共130株。该园管理较精细,树势强壮。试验于雌花开放前10 d喷洒300倍液PBO,对照园喷150mg/kg乙烯利,药液喷洒时要全面周到。PBO是江苏省江阴市果树促控剂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瓜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结果表明,施用乙烯利可以降低黄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第一节位随着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升高。施用乙烯利可以增加黄瓜雌花总数特别是前期雌花数,雌花总数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座果率随着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浓度为100μl/L既可以增加雌花总数也有较好的座果率,是较好的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苹果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萘乙酸(NAA)、乙烯及6–苄基腺嘌呤(6-BA)对坐果和13C、15N利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心果直径5 mm时(盛花后14 d)喷施10 mg ? L-1 NAA和600 mg ? L-1乙烯利的植株坐果率显著低于对照,而喷施100 mg ? L-1 6-BA的植株坐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13C和15N分配率规律一致,其果实13C分配率分别为1.11%和1.22%,15N分配率分别为0.39%和0.33%,显著低于对照(9.12%和7.29%),而根系和枝13C分配率和15N分配率显著高于对照;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Ndff值表现规律一致,提高了叶片、根系和枝对15N的征调能力,降低果实对15N的征调能力;与对照相比,NAA和乙烯利处理的植株15N利用率显著增加了2.35和2.37个百分点,促进了根系、叶片和枝的生长和对氮同化物的征调能力,6-BA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杂交辣椒种子经变温处理后对其植株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处理杂交辣椒种子植株株高、株幅、最大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植株;第1雌花节位较对照降低;单果种子数、单株结果数、单株种子质量、小区种子产量和折667 m2的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西葫芦的苗期进行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结果表明:乙烯利100~200ul.1-1浓度范围喷施2次,既分别在一叶一心、三叶一心期处理,西葫芦生长表现最好.平均总雌花数增多,雌花率较增大,早期产量提高,同时对西葫芦的商品性和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1)茄果类防落花落果。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在生长中出现落花、落果现象时,可用250mg/kg对氯苯乙酸钠(防落素)溶液喷花,加速细胞的膨大和延伸,促进发根,防止落花、落果。2)果菜类苗期抑制徒长。苗期喷施矮壮素(PP333),可抑制细胞伸长,使植株变矮变粗。对无限生长型番茄,可用浓度为200mg/kg的矮壮素喷洒苗床土壤,1m2用量为1000ml;或定植时每株浇250~500mg/kg的矮壮素100~200ml,防止徒长。3)控制瓜类雌雄花的分化。在栽培瓜类时用乙烯利处理幼苗可以多产雌花,如用浓度为100~200mg/kg的乙烯利喷洒2~4片真叶的黄瓜,能增加前20节雌…  相似文献   

17.
乙烯、乙烯利和ACC对瓠瓜性别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Ethephon,Ethrel)可以促进瓠瓜(Lagenarialeucantha Rushy)雌花的产生,减少雄花的数目。但过去的试验只用了一个早熟品种,即杭州‘长葫芦’。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乙烯利的反应不同,早熟品种对乙烯利诱导雌花的反应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迟钝。早熟品种(杭州‘长葫芦’)在幼苗期用150ppm乙烯利处理,可以有效地促进雌花产生,而中熟品种(温州‘圆葫芦’)和晚熟品种(杭州‘牛腿葫芦’),则要分别用200和300ppm才能得到相应的效果。不同品种对乙烯利浓度反应的差异,是与品种间茎尖组织的乙烯含量有关。早熟品种茎尖组织的乙烯释放量较多,而晚熟品种较少。但早熟品种茎尖组织中MAC[1-(丙二酰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结合态的ACC]的含量较少,而晚熟品种较多。至于温度对乙烯利诱导多生雌花的效果,则是通过影响乙烯利的分解速率而起作用的。 乙烯利水溶液不论是茎尖喷洒还是叶片喷洒,都可以促进瓠瓜多生雌花。但用乙烯气体处理时,只有当茎尖部分受到处理,才能诱导多生雌花,若仅处理叶部,则没有什么效果。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转,在促进瓠瓜多开雌花方面,与乙烯利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以"金粉1号"粉蕉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植株高度梯度处理,对其进行2次相等用量的多效唑树盘淋施,并对各处理植株新抽生叶片叶间距、株高、茎基围及产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多效唑矮化粉蕉的适宜施用时期。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对粉蕉产量性状无显著性影响,对粉蕉营养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植株叶间距明显缩短,株高降低,茎干比增加。其中T2(90 cm≤株高<120 cm)处理矮化效果最为理想,收获期株高359.4 cm,较对照显著降低20.9%,茎干比较对照显著增加5.7个百分点,果指长、果指周长、株产与对照相比稍有减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裂果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振林 《园艺学报》2012,39(12):2361-2368
为了研究有效防止李(Prunus salicina L.)裂果问题,从乙烯利抑制果实水分超量吸收和GA3促进表皮增长角度入手,筛选试剂及其浓度、组合、剂量和施用时期最佳组合,比较各处理组合果实内物质含量及果皮细胞结构差异。采收前30 d左右,向果实均匀喷布0.5 g · L-1乙烯利,第2天再用0.5 g · L-1 GA3喷布1次,此处理组合裂果率仅为0.4%(对照21.2%),防治效果98.13%,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水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对照的表皮细胞很小,下皮层个别细胞很大,生长速度不同步是导致果皮胀裂的原因。乙烯利可减少果实水分,使下皮层细胞横向变窄小,并由纵向长条形变为横向长条形排列,果皮不易纵向开裂。GA3使表皮细胞明显增大。乙烯利与GA3配合施用,使表皮和下皮层两部分细胞同步增长。单独使用乙烯利易引起落果,降低果实含糖量,结合使用GA3可防止落果,增加含糖量。  相似文献   

20.
以中农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落蔓方法对大棚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15 cm,每株保持功能叶21片以上,株高1.0 m(靠南边)~1.5 m(靠北边)的落蔓处理方式,黄瓜植株生长良好,单株结瓜数、单瓜鲜质量和黄瓜产量都高,并以处理3效果最好(分别为5.2个、389 g和77.7 kg/40株);处理3单瓜质量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2产量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3的落蔓方法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