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随着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走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三峡库区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分析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必然,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历史任务。但鉴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及诸多原因,富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已经显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力图透过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特点,在深入阐释和充分肯定富余劳动力转移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作用和战略意义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指出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和矛盾,及其所产生的若干消极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研究,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培训方式。通过分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劳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其主要举措有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筹集资金筹措力度和完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在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据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改革土地制度;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张传恩  文太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58-25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村的发展,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回归创业是实现农村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劳动力回归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要真正实现这种回归,必须要有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通过劳动力回归创业,实现“农户企业化”,进而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双向流动,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村劳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新年农村建设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进行初步研究,以此重点分析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通过对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分析,总结宁夏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西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是西藏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财政作为政府最直接最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公共财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具体区情,分析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给出促进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而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河南"三农"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经济和社会效果,找出了制约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搞好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对于河南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十一五“期间重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江西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压力,深入挖掘影响其转移的内在原因,提出适合江西省省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这一研究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村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审要措施之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适应现代产业的生产技能和业务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工积极性、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村建设有所加强.青海地区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同时畜牧业也成为青海地区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畜牧业的发展对青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但青海地区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畜牧养殖,纷纷外出打工,对青海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畜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作出阐释,并探讨如何减少劳动力转移为畜牧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及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并全方位地做好社会化服务,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1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2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才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劳动力转移、现代农业建设等密切相关,是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整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关键作用,为有效实施"新农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无疑在城市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精英"的外流,同样会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后,农村更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文中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业后备军建设,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影响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有许多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农村物流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灾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农村城市化程度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发展及政府相关政策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物流,必须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8.
耿燕 《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31+339
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有效的转移就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滨州市农村劳动力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滨州市劳动力转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滨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许海英 《新农业》2009,(8):62-62
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效转移,逐步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无疑在城市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精英”的外流,同样会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后,农村更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文中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业后备军建设,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