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的方法,在DNA分子水平上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化性的71个柞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从1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条可稳定扩增条带的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92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带数的29%;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简称UPGMA)聚类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构建了71个柞蚕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各个地区与不同化性的柞蚕品种之间亲缘关系没有明显区别,遗传类型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柞蚕丝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织造各种柞蚕茧绸、装饰绸,还作为一些工业、国防用丝制品的原料。本章就对柞蚕茧做简要介绍,旨在提高蚕农对柞蚕茧的认识。一、对柞蚕的简介柞蚕在外国称为中国柞蚕,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柞蚕种。它与印度柞蚕、日本柞蚕(又名天蚕、山蚕)同属异种。柞蚕生长在野外的柞树即栎树上,用人工看护,称放养。中国柞蚕品种很多,目前放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4.
柞蚕微粒子病同桑蚕微粒子病一样,都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危害柞蚕生产,是目前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种级的柞蚕种茧、幼虫、收获的丝茧调查结果看:柞蚕微粒子病毒率在品种间略有差异,但不十分明显。种级间差异显著,原种级的种茧、幼虫、收获丝茧的微粒子病毒率高于双母级的种茧,杂交种高于原种级的种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忠文 《北京农业》1999,(12):51-52
本文探讨了贵州一化性柞蚕品种“101”感光解除滞育的技术。经过多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50cm照距,17h光周期下通过萤光灯感光处理40天,可以有效地解除一化性柞蚕蛹的滞育,羽化率达55%左右。通过改进试验方法,可将羽化率提高到75%左右,提高20个百分点,为人工解除一化性柞蚕蛹的滞育,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柞蚕品种882的优良性状,采用促早养殖技术,发现柞蚕品种882性状优势显著,可在磐石地区推广应用,为越区养殖柞蚕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理角度和文献角度阐述了二化一放柞蚕绿肚的发生原因、认为生产中有时会因为检测不到位、保种不标准,制种不规范,而在制种时出现异常蛾,发生时期主要在制种后期。柞蚕绿肚蛾的发生畸变仅在侧输卵管以上的特定部位,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卵巢管畸变、卵粒畸变和卵粒排列畸变。这类蛾不产卵或产不受精卵,严重影响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生产能力。采用耐储存品种及与春蚕杂交,规范保种、规范制种,保持相关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保种设施完善,都是提高制种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标记分析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彦群  鲁成  秦利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608-2614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柞蚕的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来自中国6个主要柞蚕产区的66个品种(系)和2个朝鲜的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聚类图。【结果】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对68个柞蚕品种(系)共扩增出296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69条(90.88%)。品种间的成对遗传距离在0.120~0.324之间,主要集中在0.200~0.300之间,有99.05%的品种对的遗传距离小于0.300。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68个柞蚕品种(系)聚为6个类群,并表现出按目前所在地域(产地)聚类的特性。【结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并且遗传聚类与其目前的地理分布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青霉属 ( 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 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结论】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柞蚕生产基本情况、柞蚕种繁育及其市场供应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柞蚕种繁育供给中存在的无序竞争扰乱市场,供求不稳定、繁种主体利益与责任不统一、监管不到位,《蚕种管理办法》执行不力等是导致种子质量无法完全保证的主要问题。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柞蚕种质资源创新、建立柞蚕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全国柞蚕种业战略联盟等有效措施。力求为保障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柞蚕场主要分布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主要饲料植物是麻栎、栓皮栎,是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为了提高柞林利用效率,增加蚕农养蚕收益,近些年,河南积极推广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产量不稳定,影响了广大蚕农饲养秋柞蚕的生产积极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秋柞蚕收蚁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方法]对川柞1号、川柞2号、河33、贵101及通江这5个柞蚕品种鲜蛹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川柞2号鲜蛹营养组分综合表现最优,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1%,EAA/TAA为40.37%,EAA/NEAA为67.6%,药效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其他品种,鲜味氨基酸仅次于贵101;维生素A、B_1、B_2、C、E及微量元素锌、硒含量较为丰富。[结论]川柞2号属优质蛋白质资源,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作为蛹丝兼用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柞蚕是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柞蚕及其蚕蛹营养丰富,也倍受人们青睐。那么保证养蚕增产,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就要购买优质种子、制好优质种卵和正确暖卵,搞好柞蚕放养中关键的的几项技术处理,才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蚕业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放养中创造蚕体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使蚕健壮,提高柞蚕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常规优质稻种子的生产技术与提高种子质量的主要措施,提出在品种布局上最好实行一村一种,或利用不同地形等天然屏障进行品种隔离;在栽培措施上利用“远距离”和“时间差”安排生育期不同的品种;在各生产环节严格把关,防止种子混杂;以及在晒种等收割后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清理器械、处理芽谷种子等方法,提高种子纯度与净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贵州柞蚕品种101与河南柞蚕品种河33在贵州省的黔北与黔东南放养调查比较,对其产卵数、二日孵化率、普通孵化率、发育整齐度、收蚁结茧率、千粒茧重、茧层率、茧层量、幼虫统一生命率、不受精卵率、全龄经过、全茧量等主要经济形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柞蚕品种河33表现的各性状都接近贵州省主要生产用种101,较适合在贵州放养,建议在必要时可利用该品种作为生产用种进行繁育。  相似文献   

18.
品种纯度是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种子纯度高,其典型一致性好,能充分表现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如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抗倒性等优良品质。相反,如果品种纯度低,发生混杂和退化,不但直接影响其产量水平,而且其优质性、抗病性、抗倒性也会明显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也给种子生产企业带来损失和影响。品种的纯度与发芽率、净度、水分等质量指标不同,不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种子净度和水分质量指标可以通过种子加工、烘干等补救措施加以改良,而生产的种子纯度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几乎无法补救,只有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进行种子纯度监控,才是提高制种纯度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的种子管理工作经验,对种子企业如何提高制种纯度的主要途径做以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芹菜,别名芹、早芹、香芹、蒲芹、药芹菜、野芫荽,为伞形科芹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芹菜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属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温。芹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及挥发性芳香油气味,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主要蔬菜之一,成都地区可实行周年生产。一、品种选择芹菜品种较多,主要分本芹和西芹两大类。郫县地区以本芹栽培为主,品种选择草白芹、二黄芹、雪白芹等。二、播种育苗1.种子处理夏末初秋播种(早芹菜),播前须先浸种催芽:将芹菜种子用  相似文献   

20.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属杆状病毒科包含体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该成熟病毒包含体的断面分三层结构:最外层是致密层,次外层是多角体蛋白层,内部是病毒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核酸为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I,HindⅢ,BamH,XhoI,SalI,EcoR I和EcoR I BamH I酶解后,电泳分别形成31,25,6,15,24,5,7条谱带。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途径感染柞蚕幼虫,不同病毒株对柞蚕的致病性存在着差异。柞蚕幼虫消化液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溶解、灭活作用;柞蚕幼虫中肠围食膜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在自然条件下有自然裂解现象,游离的病毒粒子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失活。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在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