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地形条件与土层厚度对刺槐人工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徂徕山不同立地条件对二十五年生刺槐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刺槐树高、材积影响不显著(P>0.05),坡向和土层厚度对刺槐的树高及材积影响极显著(P<0.01);坡度对刺槐胸径、冠幅的影响不显著(P>0.05),海拔、坡向及土层厚度对刺槐胸径、冠幅的影响显著(P<0.05)。可以看出,土层厚度对刺槐人工林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徂徕山不同立地条件对25a刺槐人工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海拔对树高、材积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坡向、坡度以及土壤厚度对刺槐树高、材积的影响显著,其中坡向和土壤厚度对刺槐的树高及材积影响极显著;坡度对刺槐胸径、冠幅的影响不显著,海拔、坡向以及土壤厚度对刺槐胸径、冠幅的影响极显著。在这其中土层厚度对生长量的影响最大,其树高、胸径、材积都远远大于其他样地。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刺槐的经营管理和立地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以河南省丘陵低山区106块1~26年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样地内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各调查指标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对刺槐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复相关系数的t检验得t=14.96,复相关系数及各立地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此次所构建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适用于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采用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4个主要因子的组合,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80个立地类型。将80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3个立地等级,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河南省丘陵低山地区刺槐人工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为中厚(>30 cm)、壤土、小坡度、阴坡。  相似文献   

4.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不同坡向刺槐林对蜂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最高日均产量为6.8 kg.箱-1,不同坡向刺槐林日均蜂蜜产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山区刺槐林物候时间晚于塬面刺槐林,塬面刺槐林开花最早,阴坡开花最晚。在不同蜂子比值水平上,不同坡向刺槐林对蜂蜜收获影响不同,阳坡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延安人工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SON(可溶性有机氮)在延安燕沟流域土壤中的分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刺槐林(15年)、刺槐林(5年)、灌木林(拧条)、苹果林(3年)、侧柏林(15年)等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地土壤中SON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类型林地土壤SON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具体为:刺槐林(15年)〉灌木林(拧条)〉侧柏林(15年)〉刺槐林(5年)〉苹果林(3年)。林地土壤提取液中SON的平均含量为19.24 mg/L,高于谷子地(15.85 mg/L)土壤提取液。林地土壤SON含量平均占其总可溶性氮含量的68%以上,不同类型林地比较,林地土壤SON含量平均占其总可溶性氮含量的比例为:刺槐林(15年)〉侧柏林(15年)〉灌木林(拧条)〉刺槐林(5年)〉苹果林(3年)。[结论]人工造林增加了土壤中的SON含量。林地土壤的SON组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倪珍  刘兆顺  李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9-10131
[目的]研究吉林西部葵花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与葵花籽品质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葵花品质和土壤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关联度和关联系数。[结果]品质与全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rω(Mo)〉rω(B)〉rω(Zn)〉rω(Fe2O3)≈rω(Mn)〉rω(Cu);品质与有效态含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r(Fe)〉rW(Mn)≈rW(Mo)〉rW(Zn)〉rW(B)〉rW(Cu)。其中,农安工作区葵花籽品质与全量铁、铜、钼、硼关联度较高,较全量相比有效态元素与葵花籽品质关联度降低;大安工作区葵花籽品质与全量铁、锰、锌、钼含量关联度较高,与有效态铁、锰、钼、硼含量关联度较高;通榆工作区葵花籽品质与全量锌、钼、硼含量关联度较高,与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关联度较高。[结论]葵花子品质与土壤中全量铁、锌、钼、硼含量关联度较高,与有效态铁、锰、锌、钼含量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主要经济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贵州大学油料所的14份双低油菜种质资源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双低油菜材料同一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同一材料内的不同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每角粒数(γ=0.709 8)〉千粒重(γ=0.684 1)〉角果长(γ=0.647 7)〉株高(γ=0.645 7)〉单株角果数(γ=0.641 9)〉二次分枝数(γ=0.637 0)〉分枝高度(γ=0.636 7)〉一次分枝数(γ=0.623 9)。因而,在双低油菜的选育过程中,应加强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的选择,同时考虑株高适度及单株角果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坡位(温度、湿度)、海拔、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5个因子作为研究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对油松人工林影响作用最大的因子。结果表明,对树高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海拔、土壤有机质、坡度;对胸径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海拔、坡度,故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  相似文献   

10.
人为干扰对徐州石灰岩山地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不同林分类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dP),Menhinick指数(dMe),Simpson指数(SSP),Shannon-Wiener指数(S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P)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人为干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同一林分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顺序是草本层〉灌木层,但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林(对照地)中由于特殊生境影响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②不同林分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顺序是侧柏(对照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侧柏(下坡)〉侧柏(2a)〉侧柏+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侧柏+朴树Celtis sihensis+青桐Firmiana simple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雪松Cedrus deodara(2a)〉侧柏+栾树(上坡)〉女贞(2a),草本层植物多样性顺序是侧柏+朴树+青桐+刺槐〉女贞(2a)〉女贞+雪松(2a)〉栾树+侧柏(下坡)〉侧柏+黄连木〉侧柏+栾树(上坡)〉侧柏(2a)〉侧柏(对照地);③不同人为干扰对人工林下植物组成影响不同,结果显示不同林分间相似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560~0.5854,林分间共有种较少,差异大,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1.
在178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上进行各个立地因子和优势木平均高的调查、测定、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刺槐生长的最主导因素为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对当地众多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并结合改算为同一基准年龄(14年)的各个标准地刺槐林优势木的平均高进行运算,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优势木的预测方程,编制出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由立地指数表看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母质,这四个因子恰可集中地综合地反映出影响刺槐生长最主导因素(土壤水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据此,可应用地形,母质立地因子的外部特征及立地指数表提出刺槐立地条件类型表,它可反映刺槐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在基准年龄的生长指标。这个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有其科学基础和实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后对土壤水分和刺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建萍  贾生海  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18-3619,3625
在兰州市北山采用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覆盖水平沟处理和无覆盖对照处理,在树木生长期内,对土壤水分和刺槐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较对照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400 g/m2无纺布覆盖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不同厚度的覆盖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400和450 g/m2无纺布覆盖对刺槐叶片生长有极显著影响,覆盖处理刺槐叶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无纺布覆盖对刺槐生长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7月份以后,400和450 g/m2无纺布表现出了较强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豫西伏牛山生长的日本落叶松为对象,以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坡拉、坡度和降水量等6个因子为指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建立了多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重要因子,坡位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红花刺槐(R.pseudoacacia var.decaisneana Carr.)、四倍体刺槐(Tetraploid R.pseudoacacia L.)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对3种刺槐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对3种刺槐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因种而异。刺槐和红花刺槐的平均花粉萌发率明显高于四倍体刺槐。不同种刺槐的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不同;同种刺槐,不同花粉采集期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也不尽相同,并得出了每种花粉各自的最适萌发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油菜素内酯对土壤石油污染下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石油污染下油菜素内酯对刺槐的生长影响,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0、0.1、0.3、0.5 mg·L-1)通过栽前浸根加展叶期叶面喷施处理,对生长在不同土壤石油污染浓度(10、15、20 g·kg-1)下的1年生刺槐苗进行了生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下,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相比清水对照,均能促进刺槐苗株高、地径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干物质积累,有效地缓解石油污染胁迫对刺槐苗生长的影响。综合10~20 g·kg-1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下,油菜素内酯对刺槐苗生长的促进效应,最佳的施用浓度为0.3 mg·L-1。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松塔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与生长坡向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落叶松松塔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与生长坡向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 同生长坡向条件下的落叶松松塔样本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生长坡向条件的不同,落叶松松塔中的多酚类化 合物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变化不显著(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总还原能力与多酚(R2 为0郾786)和原花青 素(R2 为0.899)含量的相关性较高,而清除1,1-二苯基鄄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与多酚和原花青素含量的 相关性较弱;生长坡向的改变不会显著影响落叶松松塔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短尾铁线莲和刺槐人工林的种间关系,探究短尾铁线莲是否对刺槐幼苗有潜在的化感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5、10、20、30和50 g·L-1)的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各部位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短尾铁线莲不同组织(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对刺槐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浸提液在<2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根、茎浸提液对其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叶浸提液;而在50 g·L-1时却抑制其生长;(2)3种浸提液在5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50 g·L-1时3种浸提液浇灌刺槐幼苗后,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38.10%、33.25%和51.49%(P<0.05);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38.09、25.25和18.99 nmol·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理解立地条件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柠条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充分认识柠条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完善柠条的适应性研究。  方法  基于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109丛柠条灌木生物量数据,将坡向、海拔(1 218 ~ 1 476 m)、坡度3个立地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分类,分别采用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方法,探讨立地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叶质比、茎质比、根质比和根冠比)及其综合特征的影响。  结果  (1)坡向对叶质比和茎质比的解释度最高,解释度因子R2分别为0.144 5和0.281 0;海拔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解释度均最高,R2分别为0.296 7和0.295 7。(2)在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 < 0.05),坡向、海拔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茎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 < 0.05)。(3)根据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到坡向、海拔、坡度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综合影响均呈现显著性(P < 0.05),且坡向的影响最大(R2 = 0.232 2和0.235 7),海拔(R2 = 0.221 3和0.221 1)次之,坡度(R2 = 0.035 8和0.029 2)影响最小;在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以及坡向、海拔、坡度3因素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影响显著(P < 0.05)。  结论  不同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同,且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也会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最终确立了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为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在生物量分配格局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灌木的碳储量及其生态意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河南豫西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经营世代及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在连续多代栽培下腐殖质对刺槐苗更新的影响,为刺槐多代连栽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刺槐不同经营世代及不同林龄的9种林分(编号为F1~F9)为研究对象,各设置3块样地进行基本林分调查,制备0.4 g/mL(C1,原液),0.2 g/mL(C2),0.1 g/mL(C3),0.05 g/mL(C4),0.025 g/mL(C5)不同林分腐殖质浸提液,进行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刺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苗鲜质量、苗干质量,以及刺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根系SOD、POD、CAT活性等指标,采用GC MS技术分析不同林分乙酸乙酯腐殖质浸提液中的化合物质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刺槐腐殖质浸提液会影响刺槐种子萌发及胚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在不同林分以及不同质量浓度间存在差异。大部分林分C1、C2和C3处理腐殖质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具有抑制作用,C4和C5处理腐殖质浸提液对各指标呈低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化感综合效应指数表明,一代和三代刺槐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二代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且稳定。从9种刺槐林分腐殖质浸提液中共检测出31种化合物质,且各林分中均以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在三代林中,随着经营世代的增加化合物质种类呈上升趋势;异胆酸乙酯、4,4,6a,6b,8a,11,11,14b-八甲基-13-氧化十二碳二烯-3-乙酸酯、十八碳酸甲酯、2-[3-乙酰氧基-4,4,14三甲基雄甾-8-烯-17-基]丙酸和Z-5-甲基-6-二十一碳烯-11-酮5种化合物质在9种林分腐殖质浸提液中均被检测到。【结论】刺槐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刺槐实生苗更新,但不同刺槐林分腐殖质浸提液的抑制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