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5,(4):84-91
为客观地评价青海省林地土壤养分,选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与速效钾为评价指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量获得土壤养分数据,将偏相关法与物元分析结合构建模型,对青海省72个样地开展林地土壤养分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林地整体土壤养分状况良好,等级分布主要集中在三级水平以上;单项评价指标除速效磷含量极贫乏,其余指标均含量丰富;各地区中西宁市养分状况最好,海西最差,其余地区较好;海西地区有机质与氮素等级低,导致地区整体养分差,表明有机质与氮素是影响整体土壤养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草坪施肥,一方面补充草坪对氮素等矿质养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着眼于培肥土壤,以期进入"好草坪、好土壤,好土壤、好草坪"的良性循环,是获得优质长寿草坪的又一重要措施。(1)根据草坪的需肥特点,强调以氮肥为主,配合钾、磷,兼及其他的全价肥料。低培育管理的草坪,每年至少补给氮素0.5kg/100m2(相当于尿素1.2kg/100m2);高者可达5~7.5kg/100m2(相当尿素11.1~16.7kg/100m2)或更多。草坪对钾磷的需要量分别为氮的1/2~1/3、1/5~1/10,加上考虑营养元素间的淋溶、固定等差异,一般氮∶钾∶磷比例为2∶1~1.5∶1(氮的  相似文献   

3.
了解亚热带天然林土壤养分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确定不同土壤养分梯度下的指示种,对评价森林土壤肥力和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胸径1 cm以上的植被进行每木调查,采集每个小样方的表层土壤,通过Spearman R.分析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发现,影响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养分元素是全氮、全钾和土壤有机质;样地中含量较低的全磷与物种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含量偏高的全钾与物种多度和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全氮对物种分布影响不显著,在典范对应分析取得的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对各土壤养分元素的指示种分析结果发现,全磷的指示种最多,而全氮和碱解氮没有达标的指示种。这些结果表明,全磷、全钾及土壤有机质是天然林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的限制因子,与南方砖红壤缺磷和有机质的状况相吻合;而氮素并不缺乏,不成为天然林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限制因子,可能与氮沉降对氮素的持续补充有关。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香椿苗对氮素敏感,合理施用氮肥促进苗木磷、氮元素吸收,生长期间叶片含磷量≥0.14%,含氮量≥4.o%.该试验地条件下,在施P2O5130kg·hm-2基础上,氮肥施用量与造林合格苗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30310.6+546.89x-l.039x3,适宜施氮量范围为180~270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61.35kg·hm-2.试验还对施肥后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寒富苹果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测定对苹果根系活力、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根际微生物活性、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对苹果的作用相对一致,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根系活力动态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酰胺态氮则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明显地提高了苹果根系NR的活性,而铵态氮则降低了NR的活性,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的动态变化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间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都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根际脲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各处理间根际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动态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总之,三种氮肥对苹果根系和土壤的作用效果表现为NO_3~--NCO(NH_2)_2-NNH_4~+-N。  相似文献   

6.
<正>枣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养分,如氮、磷、钾、钙、镁、硫、锌、锰、铁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枣树寿命很长,几十年、几百年地从同一地点有选择地吸收营养,常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只有通过施肥来补充,才能保证枣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青县无核枣树生产施肥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提倡施用生物菌肥,配合适量氮、磷、钾肥及微肥。氮肥可以使用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但不能使用硝态氮肥,使用量不  相似文献   

7.
<正> 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成份,高等植物组织平均含有氮素2-4%。植物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中,以氮素为最多。当土壤缺氮时,植物碳素同化能力降低,生长明显受抑,并提前衰老。而且,充足的氮素还可提高植物对磷、钾、钙的吸收。但过多的氮素会降低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土壤的氮素供应状况,对于林木生长至关重要。所以,研究土壤氮素供应,对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土壤的氮素供应,决定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的状况。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这方面的实证。本文根据林业区划中的土壤调查资料,对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韦林 《广西林业》2002,(4):29-30
合理施肥的目的是满足果树对养分的需求,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培肥土壤,改善土壤条件。如果施肥不当,不但能获的经济效益低,而且还可能给果树、土壤和环境带来不良后果。合理施肥方法主要有:依土壤条件施肥。土壤的养分含量、质地、保肥性能及酸碱度等条件,能影响施肥的效果。在含速效氮高的果园里偏施氮肥,常造成氮素过量和缺磷、缺钾现象。因此,宜用土壤营养诊断来指导施肥,及时补充果树生长所需的养分。质地粘重的果园,保肥性能较好,可将全生育期所需肥料一次性施入,使肥效慢慢释放。而质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根际土壤氮素的富集程度和差异性,选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其全氮、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树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5—10月波动在1.22~5.43 g·kg-1之间,最大值均在5月;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波动在22.41~53.75 mg·kg-1和0.79~2.06 mg·kg-1之间,含量均在7、8月较低,且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月平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为最高。2)研究区无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占95%以上;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P <0.05)高于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101.77%、29.26%和9.07%;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全氮富集率达101.25%,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均最高为39.37%和15.34%;樟子松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分别为95.98%、34.86%和7.84%;白桦全氮的富集率最高为125.73%,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为30.30%和7.31%;山杨根际土壤氮素富集率最小。3)根际土壤铵态氮与全氮、硝态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与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4)4个树种根际土壤对氮素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正根际效应,其中针叶树种对无机氮素的富集能力强于阔叶树种,且兴安落叶松对氮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因此,在森林经营和调整林分结构时可适当调整兴安落叶松树种比例,以提高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一)氮肥施用技术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氮肥,主要有碳酸氢铵、氨水、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几种。以碳酸氢铵和氨水产量最大,约占目前氮肥总产量的70%。氮肥施用得当,每斤氮肥(按硫酸铵计算)一般增产水稻3-5斤,小麦2-4斤,玉米3-6斤。施用不当,肥效降低,增产就不显著。影响氮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是:①施肥方法不当造成挥发、淋失或在水田中转化成气态氮而损失。②土壤中缺乏可供作物吸收的磷素(有效磷)或其他养分,使作物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氮素。③施用量或施肥时期不适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判别分析法评价利用叶片氮浓度(FN)和根据林分年龄校正的叶片氮浓度(FA),以及N/P比率划分缺氮立地的效果。N/P比率是衡量氮素缺乏的最佳指标。FA始终是一个比FN可靠的分类方法,但其准确度还不足于实际应用,业已证明N/P临界值为14—15。叶片养分分析不适于划分对氮肥有长期反应的立地,这主要是由于对施用氮肥的材积反应是施肥后立地和林分条件以及以往林分氮素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开花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北京市早园竹开花竹林和正常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竹林土壤中氮肥和磷肥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竹林,钾肥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中氮、磷、钾肥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竹鞭和竹根集中分布的10~30 cm深的土层,土壤养分严重亏缺。因此,在竹林经营中,应以"补氮提磷"为土壤养分管理目标,同时将10~30 cm深的土层作为竹林施肥的"目标土层",积极探索有效的竹林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芮城县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以芮城县主产苹果的7个乡镇的40个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40 cm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值水平。结果表明:芮城县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全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含量处于高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的果园分别占总体的77.5%、60%;有机质平均值含量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分布差异过大;土壤pH值平均值为8.27,属于碱性土壤。芮城县苹果园在施肥中应注重平衡施用化肥,多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并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以及碱性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及剖面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氮素、有机质及全钾(与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农田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磷素及速效钾;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及农田土壤有机质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下降;土壤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变化情况与有机质一致;农田磷素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乔木林地土壤全钾含量略高,农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2)通过对土壤不同粒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土壤各粒级(粉粒除外)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作用;其中土壤的碳、氮和钾含量均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砂砾含量呈负相关,磷含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全量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经过采伐,森林土壤的这些养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养分变化上,磷明显增加;有机质全部降低;氮普遍减少。另外,各亚类、各层次养分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庞泉沟河岸带落叶松林的土壤氮素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了解河岸带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储量以及氮素的空间格局,为河岸带对河流氮素的净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氮素含量较高,土壤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空间异质性明显,并且氮素在土壤层之间、高地连续体上存在不规则的垂直格局和水平格局。2)在高地连续体上,河岸带土壤全氮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r=0.613),全氮与铵态氮呈正相关(r=0.114),全氮与与河岸带宽度呈负相关(r=-0.075),铵态氮与硝态氮呈负相关(r=-0.004)。土壤氮素格局受多因素影响,氮素的形态与含量主要受地形、林分、降水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以6年生健康花椒植株和根腐病花椒植株为对象,采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阐明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养分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揭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花椒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患病花椒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根际中显著升高(p<0.05),而pH在非根际中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磷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根腐病花椒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呈现酸化趋势;建议通过施加有机肥,防止土壤养分的下降和酸化,同时减少硝态氮肥的使用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促进患根腐病后花椒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海南主要油茶林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海南省油茶主要种植区土壤养分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选择临高、文昌、屯昌、琼中、五指山等8市县的主要野生油茶园采集表层土壤(0~40cm),调查海南省主要野生油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和有效锌等12项指标,参照土壤肥力丰缺指标评价了各调查点的肥力水平。结果表明:海南省主要野生油茶园土壤pH值普遍偏低,集中分布于4.15~4.94范围内;土壤中的氮素和微量元素均较为丰富;磷、钾处于缺乏状态,钙和镁则处于极度缺乏状态。琼海的中原、屯昌的坡心和五指山的南圣镇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澄迈的中兴和临高的南宝镇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低,建议重视钙镁肥的应用,改善土壤养分结构,提高产量和茶油品质。  相似文献   

20.
肖靖  李莉 《绿色科技》2014,(2):40-42
综述了近年来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致使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8个影响因素,包括氮肥施用量、植物覆盖度、植被格局等,同时提出了防治氮素流失的7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