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对总氮(TN)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收集长江流域生态排水沟渠的639项野外现场试验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W检验方法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沟渠类型、强化措施类型、温度范围和进水浓度范围等因子对生态排水沟渠TN削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排水沟渠中,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多种人工植被对TN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削减效率为47.72%;沟渠类型为边坡半衬砌(沟壁材质为部分混凝土,沟底材质为全土)对TN去除效果最佳,其平均削减率为58.18%;强化措施类型中,添加基质类和设置拦截类强化措施的生态排水沟渠对TN削减效果最好,其平均削减效率为54.24%;气温处于>25~35℃时生态排水沟渠TN削减效果更有效,而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种植耐寒植物(绿狐尾藻、黑麦草等)提高削减率;沟渠进口TN浓度多数集中在>2~4 mg·L-1之间,沟渠出口TN浓度主要分布在0~2 mg·L-1之间,TN进口浓度为>2~4 mg·L-1时沟渠TN削减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条件下,沟渠选择种植多种人工植被,对沟壁进行半衬砌,设有强化措施都能有效提高TN的净化效果; TN削减效率与水力停留时间、沟渠长度、水深呈现正相关;在多种因素最优的情形下,TN表面去除负荷随着TN进口浓度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选择多种人工挑选的植被、沟渠类型选择边坡半衬砌、同时添加基质类和设置拦截类强化措施更能有效地削减TN,并且控制气温在>25~35℃和进口浓度为>2~4 mg·L-1来削减TN,另外延长沟渠长度和控制水体的水深、水力停留时间可更好地削减TN。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在灌区农田选取典型支沟、斗沟和农沟,并在每条沟渠布设上、中、下游断面,断面上设置样方大小进行退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多度、盖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生植物由11个科,13个属,20个种组成,其中,芦苇、藨草、水莎草、香蒲、龙须眼子菜和浮叶眼子菜是分布较广的优势种。群落垂直分层明显,但以芦苇及其伴生种组成的挺水群落多见。灌区农田排水沟各层次植物种类分布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现为农沟>斗沟>支沟。水位和流速是影响沟渠水生植物形态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农沟中水流速度较慢,生长环境稳定,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繁殖,为科学合理布局优势物种富集农田排水中的养分,以达到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目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丁香属6种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丁香的叶片气孔都分布于下表皮中,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气孔器类型均为无规则型,细胞形状多为不规则型;但气孔大小、气孔形状、气孔密度、气孔的开张度、上下表皮细胞的大小、垂周壁式样均表现出种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在老树沟堆放陕北榆林1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产生大量弃渣,弃渣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和少量的酸性物质,是否能安全堆放,对周围生态环境和无定河水质影响较大。本工程水土保持确定渣场采用"上拦下堆、周边截流、沟底排导、地表防渗和地上防尘"的布设指导思想,以此来保护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基于此指导思想,渣场措施在空间上布置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综合布局。  相似文献   

5.
在老树沟堆放陕北榆林10万吨/年聚氯乙烯工程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产生大量弃渣,弃渣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和少量的酸性物质,是否能安全堆放,对周围生态环境和无定河水质影响较大。本工程水土保持确定渣场采用"上拦下堆、周边截流、沟底排导、地表防渗和地上防尘"的布设指导思想,以此来保护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基于此指导思想,渣场措施在空间上布置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综合布局。  相似文献   

6.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秋英属两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波斯菊和硫华菊老根均具有次生结构且髓部明显,但髓部形状、各结构厚度及所占比例不同。两种植物茎横切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但茎横切面形状、表皮毛存在较大差异,维管束数量也不相同。波斯菊与硫华菊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叶片横切面各结构厚度、气孔大小及密度存在差异。从生态适应性来看,两种植物均具有阳生植物的特征,其中硫华菊耐旱性较波斯菊强,但波斯菊茎的机械支持和输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长三角地区某水稻种植密集区,建设农田面源污染沟渠塘生态净化工程,并根据水流方向对各区域生态沟渠的作用和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中氮、磷具有显著的去除作用,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74.13%、68.63%。但各周期污染物去除作用波动较大,需要从维持植物高生物量、植物残体清理和沟渠水位恒定等方面继续改进,同时为保证工程的长效运行,应建立"区-镇-村"于一体的梯度式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植物"柔性坝"阻水试验及固沙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较系统地分析了植物"柔性坝"在交错布置方式下,5种不同排列方式对水流的影响。由试验得出,交错布置时植物"柔性坝"的阻水、拦沙作用更强,在坝长和种植密度相对较大的6cm×9cm×9排列方式下,植物坝上游区流速减小幅度最大,壅水最高,其阻水效果相对最好。同时还说明植物"柔性坝"可以削减水流的剪切应力,减小泥沙的输移比,使部分泥沙在坝上游沉积下来,起到拦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植密度与重心高度的关系及对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65-67
选用丹玉8479为试材,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重心高度和穗位重心差对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植株重心高度都随之增加,穗位高增幅大于植株重心高度增幅;穗位重心差数值从负值逐渐向正值转变,说明玉米处于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本能反应,做出自我生长调节,尽可能降低自身发生倒伏的几率,穗位重心差数值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倒伏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倒伏与穗位高、重心高度以及播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重心高度和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重心高度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都对植株倒伏产生一定影响,穗位重心差可以作为衡量倒伏的一项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气孔性状是反映植物生态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气孔性状对荒漠植物生态适应性的影响及不同植物间气孔性状的差异性,本文采用印痕法,利用数码显微镜对鄂尔多斯6种荒漠植物的气孔性状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以期为揭示鄂尔多斯荒漠植物气孔性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策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气孔保卫细胞肾形,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气孔随机分布,气孔器多为无规则型,气孔呈椭圆形;(2)不同植物上表皮、下表皮气孔长度与宽度存在差异;(3)下表皮气孔密度不同程度的高于上表皮气孔密度;(4)气孔长度与宽度显著正相关,气孔长度、宽度与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荒漠植物的气孔性状是长期适应荒漠环境的结果,植物叶片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孔性状来增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3个粗茎鳞毛蕨种群进行了形态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和光照条件显著影响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冠幅、叶片数量、叶片宽度、孢子叶数等形态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种群间的差异程度依次为株高>冠幅>孢子叶数>叶数>叶宽。可见,不同光环境对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影响最大,对其繁殖能力也有较大影响,而对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影响最小。尽管粗茎鳞毛蕨常生长在林下,有一定的耐阴性,但是过阴环境不利于粗茎鳞毛蕨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自交系日超经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造的种植观察,发现1个突变株,其株高明显增加、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花粉量变大,而株叶形态、果穗形状、籽粒色泽、食用品质等其他性状保持稳定,对该变异株连续5代自交和穗选,获10个变异系。以10个变异系为被测系,4个甜玉米骨干系HZ3、265OR1、N16及C5-1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变异系产量及相关性状、株高及穗位高等进行配合力分析和自身表现评价,结果发现:717、725、726及730 4个变异系具有较好的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且自身表现出生长势强、食用品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从其所配组合中筛选出730×N16、717×C5-1两个苗头组合,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238、1 072 kg,食用品质评分分别为90.2和88.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种粤甜16号。  相似文献   

13.
对3个小冠花品种(品系)(直立品系小冠花、匍匐品系小冠花、‘绿宝石’小冠花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生物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直立品系小冠花有更长的青绿期,各时期株高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系);自5月底开始,直立品系小冠花茎粗、节间长和侧枝长均大于其他2个品种(系);叶面积在6月底之前持续增加,之后开始下降,但始终大于其他2个品种(系);生物量与其相关性状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南疆机采棉品种株型结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的株型结构及产量性状,研究高产优质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与产量结构的特点,为棉花结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试不同机采棉品种的株型结构性状及产量结构相关指标,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几种机采棉品种的株型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其相关性特点。【结果】籽棉产量与株高、主茎节间长、果枝数、果节数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果枝始节高度呈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相关; 17N11株型为塔型结构,其底部主茎叶片保留完整、籽棉产量、株高最高,而17N13主茎叶片数最多,17N5则具有最小的叶片脱落率;在棉花株型结构的共性方面,棉花果枝角度具有由上至下呈增大趋势,而变异能力则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上部>中部>下部)。棉花主茎叶大小具有由上部至下部减小的趋势,变异能力亦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下部>中部>上部)。【结论】株型结构具备中、上部果枝夹角较小(上部<32.0°,中部<50.0°),主茎叶总面积高于320 cm2,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低于20%的机采棉品种产量优势显著,中上部果枝夹角、主茎叶总面积、下部主茎叶片脱落率可作为株型育种后代材料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大豆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底荚高度增高,茎粗、节数、分枝数、分枝总长度降低,倒伏加重,单株有效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重降低,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以45.0万株/hm2处理最佳,产量达5547.81kg/hm2。  相似文献   

16.
10个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10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茎周长、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面积、叶向值和叶形系数8个株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选配杂交组合时,雄穗长度、叶面积和叶形系数的选择应着重双亲的选择,叶向值、雄穗分枝数和茎周长的选择应兼顾双亲和杂交组合的表现,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则可放宽对双亲表现的要求,着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自交系选育中,雄穗长度、叶面积、叶形系数和雄穗分枝数宜早代选择,茎周长、株高、穗位高和叶向值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烟区土壤的普遍缺钾是影响中国烟草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缺钾的土壤特性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的改善。利用不同基因型的烟草品种对钾素利用效率的不同选育钾高效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寻找与钾素利用效率相关的农艺性状,从农艺性状的表现选育钾素高利用效率的烟草品种能够大大加快选育的进程。此项研究对7个亲本材料的烟叶运用盐酸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了钾含量。对19个基因型材料调查株高、茎围、节距、单株叶数、最大叶的叶长和叶宽等农艺性状,取各基因型平均值进行与烟叶钾含量性状的相关分析。发现除了最大叶宽与烟叶钾含量呈负相关外,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和最大叶长与烟叶钾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株高、茎围与烟叶钾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最大叶长与烟叶钾含量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C731为材料,运用盐酸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含量,发现中、上部叶随着叶龄的增大,烟碱含量逐渐增加,在叶龄的第75d,烟碱含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呈现减少趋势;而烟叶钾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大在不断降低。绝对钾含量由于受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变化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仍然是减少的。对于下部叶,烟碱含量在叶龄的第60d增加到最大值,随后呈现减小趋势,烟叶钾含量也随着叶龄的增大在不断地减少。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碱与烟叶钾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中部叶烟碱与相对钾含量(%)和绝对钾含量(g)显著相关,并且与相对钾含量的相关程度也很高(r=-0.7126)。这说明在烟叶的全生育期内,烟叶钾含量增加时,烟碱含量是减少的。因此,提高烟叶钾含量有助于降低烟碱进而改善烟叶品质,尤其对于中、上部叶来说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4 年生湖北海棠实生树为试材, 以1 年生实生苗和4 年生成年芽嫁接树作为4 年生实生树的童区和成年区的对照。从空间角度对不同高度位置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多年生实生树叶片的解剖结构随叶位上升, 逐由阴性结构转变为阳性结构, 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 细胞形状指数等均随叶片位置高度上升而增加。单位刻度内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数却不随高度而发生变化, 且在成年芽嫁接树与实生树之间也无差异。成年芽嫁接树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不随高度而发生变化, 但细胞形状指数、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等与多年生实生树具相同变化趋势, 也具有由阴性结构向阳性结构转变的特点。解剖结构特征不宜作阶段转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农艺、经济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田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D)和施氮量(N)对烤烟的叶宽、叶长和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留叶数(T)的增加,上、中部叶变窄,叶面积变小;D对烤烟的经济性状没有影响。随着T减少,产量、产值显著地增大。在120kg/hm2的中等施氮水平下,烤烟的产量、产值、中等烟比例、下等烟比例、均价处于最佳状态。上部叶、中部叶烟碱含量随着D的减少而增加。所有部位烟叶烟碱含量均随着N的减少而减少。下部叶烟碱含量随着T的增加而减少。在120cm×45cm的种植密度+112.5 kg/hm2的氮肥施用量+18片/株的留叶数的农艺措施组合下,烟碱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