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走进国际重要湿地———2002湿地使者行动”已经结束了。这是今年夏天最富特色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从湿地归来的年轻人倍受人们尤其是环保志愿者们的关注。这些大学生们对湿地,对生命和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悟?本刊从这一期开始陆续选登一些“湿地使者”的手记,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辛劳、喜悦、忧思和梦想。  相似文献   

2.
绿文 《国土绿化》2022,(11):4-5
<正>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习主席的致辞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深刻把握了全球生态保护治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主张,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湿地——自然之肾 狭义的湿地是水陆交汇处,是海洋、河滨和沼泽等的总称。从广义上讲,湿地的概念强调水陆交汇,强调生态功能。目前,科学家们已把生物圈内生态系统一级分类从原来划分的海洋生态和陆地生态两大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它是惟一的一个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共存的交汇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低环境污染,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而被人们誉之为“自然之肾”。 我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工作。 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94年,我国政府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中国 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湿地不仅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改善人类生活居住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众多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处,被誉为大地的“肾脏”,自然资源的“天然物种库”。为使广大读者对湿地的概念、由来及国际、国内温地保护与研究等情况有所了解,以共同保护湿地,特编发此文。  相似文献   

5.
野生生物的宝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维护着陆地生态安全,保护着生物的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肺”。广西的季雨林地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张伟 《绿色大世界》2013,(5):131-133
指出了城市的滨湖景观带是城市中的水生生态系统,属湿地中的浅水湖泊湿地,在此范围之内的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形成具有极高生态敏感度的滨水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针对当前出现的现实问题,运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生态学理论原理保护开发城市滨湖生态系统。进而提出了治理和改善城市滨湖景观带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休闲的场所:湿地又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湿地的保护管理影响到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这个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减贫”,突出体现湿地在消除贫困、提高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人们通常都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湿地在我们身边,并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自然湿地约为3620万…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发展自然保护事业,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享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的美誉。然而当今,全世界各地的湿地都处于不断退化或即将退化的厄运之中。如何保护并可持续利用湿地,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湿地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区,储存着陆地生物圈35%的碳,养育着地球40%的物种,提供给人类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可以说湿地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更具有特殊性。中国拥有广阔多样的湿地,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分布。中国的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也十分显著,是国家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自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的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湿地保护管理和研究事业又有新进展,为保护湿地全球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国土绿化》2012,(2):1-1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去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上,《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达先生号召各国通过加强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继续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在促进人类福祉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发祥地,被科学家誉为“自然之’臣”、“生命摇篮”、“鸟类的乐园”。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曹妃甸区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曹妃甸区西南部,2005年9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5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北省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81.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504公顷,缓冲区面积1503公顷,实验区面积5074.4公顷,以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曹妃甸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野生  相似文献   

15.
"湿地保护,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这其中的艰难困苦,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净污除垢、蓄水防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强大的经济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功能,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固定二氧化碳、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元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载体。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如果我们翻开人类发展史,就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发源于湿地。人类的启蒙时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逐水草而居”。古老的河流、湖泊,神秘的沼泽、海滨,风吹稻香的水田、池塘,氤氲丰饶的“生命的摇篮”赋予大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唐香明  夏坤 《中国林业》2013,(22):39-39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本身具有广泛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生态学家通常称之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正因为湿地具有如此特殊的作用,加之现在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正在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新疆林业》2011,(3):2
湿地通常是指有水或潮湿的地方,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沼泽地等。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涝灾害;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如温湿度、降雨量等),控制土壤侵蚀湿地,支撑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为人类提供粮食、肉类、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湿地蕴藏着大量的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系统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之间并具有高生产力和生态多样性等特点的生态系统。辽河三角洲湿地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然而,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行为破坏了辽河三角洲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此,文章对辽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程构建与配套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