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研究将从大麦中克隆到的大麦胚乳特异型启动子HorD和小麦中克隆到的小麦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GBSSⅠ)通过中间载体pGM-T-HorD和pGM-T-GBSSⅠ,定向连接到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上,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HorD-GBSSⅠ并转入农杆菌EHA105,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Y423体细胞胚胎,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并得到了再生植株,经PCR分子检测,共有35株呈阳性,阳性率为15%。我们认为本研究可能为进一步改良玉米淀粉品质提供一条分子育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伟  杨文鹏  王明春 《种子》2017,(4):105-108
为拓宽优质蛋白糯玉米种质资源,以太系19、QCL3021、QCL 3024、QCL 5013、QCL 5019为材料,经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分别构建F、C、G、I4个群体,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了21份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其支链淀粉含量变幅为98.64%~100%,平均为99.4%,符合糯玉米对支链淀粉含量的要求(95%以上),赖氨酸含量变幅为0.37%~0.63%,平均为o.53%,部分达到优质蛋白玉米对赖氨酸含量的要求(0.4%以上).获得的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对糯玉米或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糯玉米种质waxy基因的Eco-TILLIN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Eco-TILLING分析技术结合测序技术,对糯玉米种质材料的waxy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waxy基因从第9外显子到第14外显子总长为1 752 bp的序列中共发现72个突变位点;我们将156份糯玉米材料划分为13个单倍型,发现不同来源糯玉米种质糯质表现型的遗传基础表现出较大差异,在DNA序列上表现为SNP、InDel等不同类型的突变。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表明,中国不同生态区糯玉米waxy基因序列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和进化方向,主要分为种群Ⅰ、种群Ⅱ两个大的种群,其中种群Ⅱ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糯质玉米类型。研究探索了中国糯玉米种质遗传机制,发掘了有育种价值的有利等位基因资源,为糯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糯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进程,以糯玉米自交系云539和普通玉米自交系昌7-2为材料,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分析,探明糯玉米自交系云539 wx基因属于wx-D7突变类型。根据2个自交系基因组序列差异,开发出waxy基因功能标记FMD7,并通过了表型验证和通用性验证。利用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FMD7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产量、株型和品质性状分析,获得携带wx基因的优良昌7-2改良系6个。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FMD7进行辅助选择可加快回交转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选育高产糯玉米杂交种提供材料基础,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基因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的性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甜、糯玉米高叶酸基因型的CAPS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2970-2976
叶酸是一类水溶性B族维生素,它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叶酸,只能依靠食物摄取。因此利用遗传育种手段培育高叶酸含量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是人类叶酸营养强化的重要途经。玉米谷氨酸亚胺甲基转移酶Ⅰ基因(ZmGFT1)是叶酸含量相关的关键基因,普通玉米该等位基因的SNP位点导致天冬酰胺转变为甘氨酸,从而影响总叶酸的含量。2个位点处的碱基均为G的玉米叶酸含量显著高于2个位点处的碱基均为A的玉米叶酸含量。本研究通过检测218份甜、糯玉米自交系GFT1基因的功能SNP位点发现该位点存在3种类型的等位变异,即GGG、CAA、GAA,根据功能SNP位点设计CAPS标记GFT1-2。利用该标记对甜玉米和糯玉米GFT1基因型进行鉴定,与测序结果一致。同时检测了鲜果穗叶酸含量,结果表明GFT1-2标记能准确鉴定GFT1的基因型,可用于加快高叶酸含量甜玉米和糯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淀粉分支酶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是木薯淀粉合成过程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木薯淀粉合成相关的淀粉分支酶基因(SBEI)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Ⅰ,GBSSⅡ)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GBSSⅠ和GBSSⅡ基因分别定位于木薯华南6号的第13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和第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信号位点到着丝点的百分距离分别为26.3±0.1和14.0±0.5,信号检出率分别为12.9%和7.9%。而SBEI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长臂上,信号位点到着丝点的百分距离为76.2±0.2,信号检出率为9.4%。GBSSⅠ、GBSSⅡ和SBEⅠ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互为独立基因。本研究揭示了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和基因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连锁情况,为分子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西南糯玉米地方品种waxy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糯玉米和硬粒玉米waxy基因核苷酸多态性, 对23份中国西南玉米地方品种(16份糯玉米和7份硬粒玉米)、2份美洲糯玉米种质的waxy基因第9外显子至第14外显子之间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16份同源序列(来自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美洲地方栽培品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西南糯玉米、西南硬粒玉米和小颖大刍草分别具有14、19和40个多态性位点, 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为西南硬粒玉米的30%, 是小颖大刍草的14%, Tajima’D检验仅在糯玉米群体D值显著, HKA检验表明waxy位点未受选择作用; 序列比对发现12份西南糯玉米第10外显子同一位置缺失15个核苷酸, 该位点恰为糖基转移酶结构域的起始位置。可见我国糯玉米通过较为独特的突变机制而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驯化瓶颈, 奠基者效应使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大大降低, 从近缘物种中引入等位变异是改良玉米淀粉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水稻淀粉脱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PUL基因的变异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籼稻品种桂朝2号和粳型糯稻品种苏御糯互为供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多代回交构建了PUL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分析了各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的蒸煮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晶体结构等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和淀粉黏滞性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PUL基因是影响稻米蒸煮品质的重要基因之一。来源于籼稻桂朝2号和粳稻苏御糯的PUL等位基因在功能上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本研究中基于PUL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可以直接用于水稻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opaque2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创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paque2基因能够提高糯玉米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用2种优质蛋白玉米(QPM)CA339和鲁2548自交系作为opaque2基因供体,25个品质较好的糯玉米自交系作为受体,利用回交技术和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创制糯玉米opaque2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不同受体以及两种供体间都存在多态性。5套创制成功的opaque2近等基因系的赖氨酸含量比其轮回亲本分别提高了59.0%、52.7%、48.5%、46.3%和61.9%,分别由0.308%、0.313%、0.309%、0.341%、0.323%提高到0.489%、0.478%、0.458%、0.498%、0.522%。本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此方法通过向不同遗传背景的多种受体导入opaque2,选取赖氨酸含量提高较大、透明表型的近等基因系,提高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均含有3个Waxy蛋白亚基的普通小麦品种济麦20(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鲁麦21(高直链淀粉含量)为材料,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鲁麦21的上述酶活性均高于济麦20。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AGPP、SSS和SB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AGPP和GBSS呈极显著正相关。Logistic方程拟合淀粉积累过程发现,支、直链淀粉最终积累量的高低取决于积累启动时间的早晚和积累速率的高低,而积累持续期的调节作用较小。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除受GBSS活性影响外,还受SS和AGPP活性的影响,其中,GBSS活性的变化与2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情况基本吻合。籽粒灌浆后期的GBSS活性对直链淀粉最终积累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灌浆前期,说明对同时具有3个Waxy蛋白亚基的不同品种,Waxy蛋白亚基表达量(GBSS活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品种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较大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waxycorn)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的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W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的第59座位点上。糯玉米也称为蜡质玉米,子粒的胚乳是由100%的支链淀粉组成。糯玉米育种与生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速,糯玉米WX基因的遗传功能及广泛的用途受到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糯玉米育种现状、种质创新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育成糯玉米品种性状及选系、种质等分析,提出今后贵州糯玉米的育种方向和目标性状要求,并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并加强利用;产量、株型、抗性等性状可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回交转育;逐步开展糯玉米二环系的选育;采用轮回选择改良选育糯玉米自交系;采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恢复系,以HC086为供体亲本(其Wx基因来自美国水稻品种Francis),以优良的水稻恢复系R898、R476、R838、R6547为受体亲本,利用PCR-AccI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在回交世代进行辅助选择,将供体材料控制直链淀粉的Wx基因导入到不同恢复系中。对后代株系的基因型及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普遍有了显著提高,受体亲本的直链淀粉含量由10.6-14.4%提高到了18.0-21.4%。改良株系与广占63S和Y58S的配组实验表明,F1代杂交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原组合有显著提高,并达到适中直链淀粉含量水平,且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改良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淀粉玉米的产业化潜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1 高淀粉玉米的概念高淀粉玉米是指子粒淀粉含量达72% (农业部暂定的标准 )以上的专用型玉米,而普通玉米只有60%~69%。玉米淀粉由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组成,由于二者的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通常根据二者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混合型高淀粉玉米、高支链淀粉玉米 (糯玉米 )和高直链淀粉玉米。混合型高淀粉玉米是指子粒淀粉含量达72%以上的玉米,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所占的比重大约为28%和72%。高支链淀粉玉米 (糯玉米)其子粒淀粉含量几乎100%为支链淀粉。高直链淀粉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在50%~80%。……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特青及其杂交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籼稻的Wx基因,选育了仍保持原有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3个优质品系特青TT-1、特青TT-2和特青TT-3。改良品系胚乳中Wx基因表达量较改良前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合成大幅减少,由改良前的28.5%成功下调至15%左右的中等偏低水平。用改良品系与培矮64S所配两系杂交组合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及其他优异农艺性状,而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改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亲本及杂种稻米中胶稠度等其他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物质积累特点、激素含量变化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方面的类型间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进程早于干物质的增加进程,普、糯、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分别在授粉后24、18和13 d达到最大值,粒重分别在授粉后45、40和30 d达最大值;在籽粒淀粉积累全程,糯玉米总淀粉含量高于同时期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尤其是在授粉后30 d内差异最明显,普通玉米与爆裂玉米间差异不大;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类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积累速率极值大小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两个方面,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分别是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的1.61倍和1.34倍,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授粉后10 d,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则在授粉后20 d。普通玉米的胚乳细胞数目与籽粒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显著正相关,爆裂玉米相关不显著。在整个籽粒充实期,普通玉米籽粒的玉米素(ZR)含量都高于同时期的糯玉米和爆裂玉米,而糯玉米又高于爆裂玉米;籽粒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在3个类型间的差异规律则与ZR刚好相反。3个品质类型的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籽粒充实后期普通玉米SS活性下降最慢,而爆裂玉米下降最快;糯玉米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爆裂玉米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高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糯玉米是不含直链淀粉,为100%的文链淀粉。而普通玉米含20%直链淀粉和80%支链淀粉。糯玉米粉的营养成分比糯米粉高,蛋白质(10.60%)和氨基酸(8.09%~8.33%)分别比  相似文献   

18.
R15是适应性较广,产量较高的中熟晚籼香稻品系,但由于含有Wx^a基因,其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3.5%,严重影响食用口感。因此,我们以含有Wx^b等位基因的不育系Y58S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利用RAD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等技术,经过8个世代的筛选,成功用Wx^b基因替换掉R15中的Wx^a基因,培育出1个新的纯合株系——‘深华R16’,其染色体上有10882234 bp长度的碱基,基因型和供体亲本‘Y58S’一致,占2.92%;有362363285 bp长度的DNA片段基因型和受体亲本‘R15’一致,占97.08%;其直链淀粉含量为14%。将‘Y58S’分别与‘深华R16’和‘R15’进行组配,结果表明,‘Y58S’/‘深华R16’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13.9%)低于‘Y58S’/‘R15’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19.9%),其它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基本一致。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培育出一新的水稻品系。  相似文献   

19.
SSR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冈46B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浩杰  李平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作物学报》2004,30(11):1159-1163
本试验以美国光身稻Lemont作优质基因供体,优良籼稻保持系冈46B(G46B)为轮回亲本,利用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484/485对G46B/Lemont回交及其自交群体进行目的基因型选择,并对每一回交群体中的目的基因植株进行G46B遗传背景筛选。结果表明,在回交后代的自交群体中,分子标记484/485三种带型的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G型>H型>L  相似文献   

20.
超级黑糯玉米杂交种黑玫瑰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濉溪县农科所特种玉米育种课题组,1999年开始以美国普通黑玉米为供体,以自育普通黑糯玉米自交系为授体,在国内率先把美国普通黑玉米特殊黑色遗传性状,导入到自育的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和优良品质的普通黑糯玉米自交系中,通过回交选择培育出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48份,并以特殊黑色、优质、高产、抗病为育种目标,于2002年夏季从600多个新组配的杂交组合中,在国内首次培育出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黑玫瑰1号。1超级黑糯玉米与普通黑糯玉米的主要区别1.1普通黑糯玉米籽粒一般在授粉后20d左右开始由白色(黄白色)→浅紫色→深紫色,籽粒成熟后变为紫黑色,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