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Issaacs等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综述了干扰素的基本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Isaacs和Lindenmann等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综述了干扰素的种类、基本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猪β-干扰素的基本特性、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禽类干扰素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干扰素的基因结构、基因工程及重组干扰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以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本文综述了γ-干扰素的基本特性、生物学活性和在畜牧业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英国科学家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mann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它是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受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作用后,由受体细胞分泌的糖蛋白。这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够干扰病毒的繁殖,称之为干扰素。干扰素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其抗病毒活性为其唯一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IFN除了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研究进展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IFN)是动物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于1957年被Isaacs和Lindenmann两人发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掀起了一场研究干扰素的热潮。干扰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菲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180-180
对于干扰素是在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在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次发现的,至此,科学界对于干扰素的性质、作用、作用机理、治疗效果及工业生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并且在工业生产以及制造中都有了相应的成果。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对于许多病毒都有抗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其它干扰诱导剂作用下由机体易感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小分子糖蛋白,因最初发现其能够干扰病毒的增殖而命名。干扰素包括I型(IFN-I)和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刺激基因15蛋白(ISG15)是一种类泛素蛋白,可在干扰素刺激下由 isg15基因编码产生。其在序列、结构和功能上均与泛素类似,能够通过酶级联反应共价修饰靶蛋白。ISG15及其类泛素修饰系统参与免疫应答,是干扰素发挥抗病毒效应的重要途径。目前已证明 ISG15可针对多种病毒发挥抗病毒活性,包括逆转录酶病毒、大 DNA 病毒、正链 RNA 病毒和负链 RNA 病毒等。论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 ISG15及其类泛素修饰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讨论了 ISG15的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将灭活的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因此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1]。IFN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2],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也是目前被应用最多的3个特性[3]。根据干扰素的结构、序列、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受体特异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4]。Ⅰ型干扰素已发现IFN-α、IFN-β、IFN-ω、IFN-κ、IFN-δ、IFN-ε等,Ⅱ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了IFN-γ[2],Ⅲ型干扰素目前发现了IFN-λ1、IFN-λ2、IFN-λ3,Ⅲ型干扰素的许多功能同Ⅰ型干扰素是类似的[5,6]。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由Issacs和Lindenmann等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及DNA重组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会生产出大量高效的十扰素应用于人畜疾病。同时中药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从而发挥其各种生物学作用,相信随着中药有效成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干扰素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了干扰素。由于其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活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类干扰素20世纪70年代进行临床试验,80年代基因重组干扰素获得成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肿瘤性、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疾病以及抗纤维化、抗寄生虫感染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干扰素研究的深入和商品化的猪、犬、鸡等重组干扰素产品面市。  相似文献   

14.
犬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FN)是由Isasscs等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的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并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由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细胞膜后,可使细胞产生一种特异因子,这种因子和细胞DNA中的干扰素基因抑制物结合,解除了干扰素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06,26(4):356-356
日本理化研究所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机体的抗病毒免疫触发机制。他们发现,一种名为IKK—α的激酶,是诱导产生具有抗病毒作用的Ⅰ型干扰素必需的信号传递分子。这家研究所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说,病毒等异物侵入机体后,免疫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会依靠其表面的TLR膜蛋白识别异物,并启动免疫反应。TLR共有10种,其中的TLR7和TLR9能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作用,但若过剩则会引发自体免疫疾病。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 ( Interference,IFN)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 1 95 7年 Isaccs和 Linden-mann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首先发现了干扰素。此后 40年 ,IFN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1 963年 L ampson等纯化了干扰素 ,证明其是分子量为 2 0~ 34KD的蛋白质。研究表明 ,干扰素可抑制被病毒感染细胞中蛋白质、DNA的合成 ;活化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去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诱导 MHCI分子的表达和呈递抗原。即干扰素具有…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 -τ是由反刍动物孕体附植时发出的特有妊娠信号 ,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的一种主要因子。反刍动物早期妊娠识别和妊娠诊断是影响其繁殖力的关键因素。文章对干扰素 -τ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妊娠识别中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作了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ε(IFN-ε)是新发现的一种Ⅰ型干扰素(IFNs),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细胞因子,其本质是一种糖蛋白,可间接发挥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生物学活性。但与其他Ⅰ型干扰素不同,IFN-ε的产生不需要病毒诱导,其由黏膜上皮细胞组成型表达,并受激素调节,在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人和不同动物IFN-ε的起源、体内分布规律,以及对生殖系统的保护、神经系统的调节及抗病毒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开发新型干扰素。  相似文献   

19.
猪干扰素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扰素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细胞因子之一,目前计有5种猪干扰素(I型干扰素α、β、ω、δ和Ⅱ型干扰素γ)被发现。作者列举了主要猪干扰素(INFα、β、γ)的基因结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概述了干扰素在机体中以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方式为主的抗病毒机理,同时分析了猪干扰素基因可能存在与猪综合抗病力密切相关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猪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IFN)是一类由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糖蛋白。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干扰素最先发挥作用。干扰素在抵抗病毒感染和干扰病毒复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家禽流行性病毒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文章就几种不同类型禽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进行综述,包括禽干扰素的产生及分类、作用机制、应用等,为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