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壳聚糖乙酸溶液做豆腐的凝固剂,利用壳聚糖能使大豆蛋白发生凝胶的机理,研究新型豆腐制作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制作豆腐的关键工艺参数——凝固剂配比、凝固剂用量、凝固温度和凝固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作豆腐的最佳的凝固剂配方为0.08g的壳聚糖溶解在100mL的浓度为0.1%的乙酸溶液中,制作工艺为混合凝固剂使用量为10%、凝固温度80℃和凝固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黄瓜汁、胡萝卜汁和番茄汁制作出果蔬汁豆腐,确定了影响果蔬汁豆腐得率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依据豆腐得率、感官评定和物性测定等,筛选出最优浸泡时间、磨浆方式、豆乳浓度、处理方式及果蔬汁添加量;经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黄瓜豆腐的最优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大豆浸泡时间14h、豆乳浓度1:8、点浆温度75℃、10%卤水添加量50mL/kg大豆及豆乳:黄瓜汁为60:7,采用胶体磨磨浆,得到的豆腐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3.
将青稞粉与小麦粉混合制作青稞馒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青稞粉添加量对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青稞粉馒头制作工艺。结果表明:青稞粉添加量为10%时,面团粉质特性最好;青稞馒头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g混合粉中青稞粉10%、酵母1.2%、白糖6%、水74%,38℃下发酵1 h,蒸制20 min。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和芹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芹菜内酯豆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保健作用。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芹菜豆腐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大豆与水质量比为l:5,豆浆与芹菜汁质量比为4:1,GDL用量为0.27%,凝固温度为95℃,凝固时间为30min。制作出的芹菜豆腐呈浅绿色,凝固状态好、保水性好、弹性好、质地细嫩,具有纯正豆香味及芹菜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和沙棘籽粕为主要原料制作沙棘内酯豆腐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确定了沙棘豆腐的最佳工艺参数:沙棘籽粕添加量15%、豆浆浓度为20%和葡萄糖酸-δ-内酯(GDL)添加量为0.30%,此工艺下制得的沙棘豆腐呈紫色,具有纯正的豆香味及沙棘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南瓜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南瓜粉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加水量对南瓜馒头的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南瓜馒头及普通白馒头进行理化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制作南瓜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南瓜粉添加量15%、发酵时间3.0 h、加水量55%。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南瓜馒头比普通白馒头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2.1%,膳食纤维提高了2.15倍,多糖含量提高了42.9%,说明南瓜馒头比普通白馒头更具营养和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7.
以木耳粉为面包原料之一,制作含木耳粉的面包。以木耳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和水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工艺:木耳粉添加量3%,发酵时间2 h,水添加量45 mL。以花生壳乙醇提取物为木耳粉面包防腐剂,添加量为1%,微生物检测结果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板栗粉和小麦粉为原料,加入木糖醇,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低糖型板栗饼干.选取板栗粉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黄油添加量及焙烤时间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板栗粉添加量40%、木糖醇添加量25%、黄油添加量45%、焙烤时间14 min.低糖型板栗饼干口感清甜,酥而不焦,营养健康,老少...  相似文献   

9.
以苦荞麦粉、糕点粉、鸡蛋和蔗糖为主要原料制作无水苦荞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苦荞粉、鸡蛋、蔗糖和打发时间4个因素对蛋糕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无水苦荞蛋糕的最佳生产工艺:苦荞粉比例70%、鸡蛋比例163%、蔗糖比例80%和打发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10.
以小米酒糟为原料制作小米酒糟鲜湿面条。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小米酒糟鲜湿面条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条件为小米酒糟粉添加量5%、食盐添加量1.6%、水添加量60%、熟化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11.
将红枣泥、枸杞粉、谷朊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红枣枸杞营养挂面。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红枣泥、枸杞粉和谷朊粉的最佳添加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配方,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成的红枣枸杞营养挂面的品质特性与普通挂面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当红枣泥、枸杞粉、谷朊粉添加量分别为面粉质量的10%、2%和3%时,制作的红枣枸杞营养挂面在烹煮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方面均优于普通挂面。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桃酥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筋粉、马铃薯、白砂糖和猪油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一种新型桃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马铃薯桃酥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低筋粉与马铃薯泥的最佳比例为8:2、白砂糖为面粉含量的30%及猪油为面粉含量的40%。制作的马铃薯桃酥裂凹处淡黄色、表面为深麦黄色,底面为麦黄色,均匀一致,松酥适口,不油腻,有均匀的蜂窝状空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苋菜粉保健面条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感官评分、自然段条率、弯曲段条率、熟段条率为评定指标,确定苋菜粉、食盐、食用碱及复合磷酸盐的最佳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食盐2.0%、苋菜粉15%、食用碱0.30%、复合磷酸盐0.30%。  相似文献   

14.
将金针菇采摘后废弃的菌根研磨成粉,加入到面粉中,经加工制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口感的金针菇菌根粉营养饼干,既减少了废弃金针菇菌根产生的环境污染,又丰富了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金针菇菌根营养饼干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小麦面粉1份,金针菇菌根粉20%、全脂奶粉10%、白砂糖20%、大豆油16%、小苏打4%、食盐2.2%为最佳配方。所制得的饼干外表厚薄均匀、颜色微黄、口感酥脆,具有金针菇特殊香味。   相似文献   

15.
冯彦博 《农业机械》2012,(6):105-106
以紫菜和面包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了紫菜保健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100g面粉中添加4%紫菜、57%水、6%糖和1.5%酵母。  相似文献   

16.
以芸豆和黄豆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双豆营养锅巴的最佳调配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豆渣粉占混合豆粉的比例30%、白砂糖添加量为15%、色拉油添加量20%、无铝膨松剂添加量0.8%时,双豆锅巴的口感酥脆香甜,风味协调。  相似文献   

17.
功能枇杷片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5,5(1):30-34
以枇杷为主原料,添加其他辅料,加工生产一种枇杷新产品——枇杷片。首先确定枇杷片护色工艺;进而选择添加辅料,确定各种添加辅料配比;最后对加工工艺中的3个关键工艺(热煮温度、烘干时间及烘干温度)进行优化。以抑制褐变酶活性(多酚氧化酶)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和温度对褐变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低pH值的条件下,褐变酶活性受到较大抑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抗坏血酸、有机酸两种护色剂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浓度为250 mgkg时对枇杷护色效果最为适宜。选择马铃薯粉、白砂糖和食用胶作为添加辅料,以感官评定值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粉、白砂糖和食用胶的最佳添加量依次为15%、12%和6%。选择热煮温度、烘干时间及烘干温度这3个关键工艺,以水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确定3个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混合料热煮温度100 ℃,热煮时间30 min,烘干时间120 min和烘干温度75 ℃为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3种中筋面粉及新型无铝油条膨松剂进行油条制作,对油条配方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综合评价油条的食用品质,优化油条试验室制作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室制作油条的最佳配方为:中筋面粉200g(14%湿基)、水添加量为粉质仪吸水率的110%、无铝油条膨松剂5g、盐3g和糖2g。  相似文献   

19.
王微  刘贵军 《农业机械》2012,(24):132-134
以姜和大豆为原料研制姜汁保健豆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豆水比1:5、GDL(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0.25%和豆乳姜汁比6:1.5。该产品呈淡黄色,具有豆香味和一定的姜香,是一种保健型的内酯豆腐。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凝固剂,其产出率高,产品细腻,光亮洁白,保水性好,不苦不涩,储期长,但在口感风味上不如传统豆腐,主要是因为葡萄糖酸-δ-内酯在加工中转化为葡萄糖酸,使内酯豆腐略有酸味,所以将姜汁添加在豆乳中制成姜汁豆腐,赋予豆腐姜的香味,既增加了豆腐的营养价值,又改善了豆腐的风味。  相似文献   

20.
钱峰  李超 《农业机械》2012,(33):111-11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牛蒡鸭肉香肠制作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牛蒡鸭肉香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牛蒡添加量8%、瘦肉肥肉比7.0:3.0、腌制时间24h和烘烤温度6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得到感官评分为8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