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增加莲子剥壳去膜机的加工效率,设计了全自动送料装置。送料装置采用振动排料机构和送料滚轮设计,能够实现莲子有序分离和摆正功能。通过送料装置试验,试验表明:莲子摆正率达95%,破损率小于1%,送料装置能够实现莲子有序送入剥壳去膜装置,基本满足送料要求。采用送料装置的剥壳去膜机自动化程度高,剥壳去膜效率是手工的10倍,莲仁质量好,能显著提高莲子经济效益,很适合在莲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落葵籽油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旋转回流提取(ME)和超临界CO2萃取(SCE)的提取率分别为20.14%和20.93%,明显高于索氏法(SE)的提取率15.37%;GC-MS分离鉴定,三种方法提取的落葵籽油均检测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酸共有成分为13种,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2.49%)明显高于SE法(24.73%)和ME(24.34%)法,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4.16%)却明显低于SE法(43.38%)和ME法(38.48%),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29.67%)略高于SE法(27.62%)和ME法(26.92%)。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山东乳山松花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2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4%以上。结果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松花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玫瑰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粒度60目,流量18L/h,萃取时间1.5h,温度40℃,压力16MPa。GC/MS联用仪对产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0种化合物,并给出它们的百分含量,通过谱库检索,结合裂解机理,参照ISO9842-2003标准对其中17种重要化合物进行鉴别,主要产物含量与ISO标准要求的含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
SCF-CO2对玫瑰精油提取的研究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玫瑰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粒度60目,流量18L/h,萃取时间1.5 h,温度40℃,压力16MPa.GC/MS联用仪对产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0种化合物,并给出它们的百分含量,通过谱库检索,结合裂解机理,参照ISO9842-2003标准对其中17种重要化合物进行鉴别,主要产物含量与ISO标准要求的含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前,将莲子从莲蓬中剥离出来,都是采用手工完成,效率非常低。为此,设计了一种莲子剥蓬机,加工效率高,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莲子本身比莲蓬的蜂窝状结构更硬,在将莲蓬的蜂窝状结构破碎的同时,莲子本身并不会损伤,利用莲子和莲蓬的结实度有很大差异这个特点,使用钢丝轮将莲蓬先破碎,再将破碎的莲蓬与莲子通过带齿滚轮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剥蓬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剥蓬率、损伤率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100%、2.59%和109.02kg/h,满足农艺要求,适用于莲蓬的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7.
鲜莲子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品种差异和成熟度差异,鲜莲子剥壳去膜机在不同地区使用时需要根据加工效果对各工作部件参数进行实时调节。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鲜莲子剥壳去膜机传动复杂、各工作部件相互关联调节困难等问题,将鲜莲子剥壳去膜机进行模块化、电气化设计。首先根据鲜莲子剥壳、去膜工序要求,将整机分为进料装置、剥壳装置和去膜装置3个工作模块,各个模块均采用独立的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并采用变频器、继电器、光电开关进行信号检测与控制。然后对各个作业装置进行结构设计与计算。最后进行整机剥壳、去膜试验,试验表明:该机平均加工合格率为91.5%,破损率为2.5%,加工速率约为58颗/min,加工效率约为15.4 kg/h。该文设计的全自动鲜莲子剥壳去膜机结构简单、工作参数调节方便,为后续整机工作参数优化、性能提升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反胶束法萃取葵花蛋白,考察了KCl溶液浓度、缓冲液pH值和萃取时间对葵花蛋白后萃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反胶束法后萃取葵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缓冲液pH值9.49、KCl浓度1.35mol/L和萃取时间50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葵花蛋白后萃率达到52.54%,与模型的预测值(53.17%)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全面、快速分析鱼粉的新鲜度,将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以挥发性物质含量辅助评价鱼粉的新鲜度。首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18种储藏时间鱼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储藏时间鱼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最近邻回归方法对鱼粉各类挥发性物质和表征新鲜度的标记物与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共鉴定出101种,主要包括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等11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醛酮类化合物种类较多。随着鱼粉逐渐腐败,气味阈值较低的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并出现了二甲基三硫、三甲胺等表征鱼粉新鲜度的标记物;在储藏过程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酸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相比,最近邻回归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测试集相关系数在0.763 3~0.999 9之间,均方根误差在0.086 7%~8.465 5%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沙棘籽及果渣进行脱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120min和CO2流量为15L/min,在此工艺下能够脱除脂肪17.82%,萃取率可达到94.18%,并着重探讨了各萃取条件对沙棘籽及果渣脱脂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沙棘果浆提油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分步提取的方法,既先采用乳脂离心机进行初步提取沙棘果油,沙棘果浆出油率6.1%;对离心后的沙棘果浆用盐水破乳处理,通过离心分离去除大量水分,通过添加高温豆粕调整轻相液的水分,然后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沙棘下脚料进行萃取,分析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对沙棘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萃取条件:料粕比1∶2、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min、分离温度45℃,提油率可达68.3%。  相似文献   

12.
莲子分级剥壳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莲子具有大小不一、脱壳去膜难度大及莲心苦的特点,必须对莲子进行分级、剥壳和穿心处理。传统的人工加工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及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应对莲子进行机械化加工。为此,分析了常用的莲子分级机、剥壳机和穿心机的原理和特点,引入电子检测技术,把莲子分级机、剥壳机和穿心机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了莲子分级、剥壳、穿心一体计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胚芽是大豆的精华部分,营养最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最多。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业生产技术从大豆胚芽中萃取出了天然绿色、无溶剂残留、含有大量的天然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质量大豆胚芽油,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姜品种药效略有不同,通过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试验分析可鉴别出不同品种的生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老姜、沙姜、竹根姜、红芽嫩姜4种生姜的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沙姜中特有成分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较高,为90.43%;竹根姜中特有成分为贡蒿萜醇,含量为4.59%;红芽嫩姜中特有成分为香橙烯,含量为1.45%;老姜中特有成分为[1aS(1aα,3aα,7aβ,7bα.)]十氢-1,1,3a-三甲基-7亚甲基-1H环丙烷[a]萘,含量为1.16%。根据生姜特有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可实现生姜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臧红霞 《农业机械》2011,(11):59-61
本研究以哈密瓜籽油的最大提取率为目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哈密瓜籽油的提取工艺,分析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哈密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哈密瓜籽油的萃取得率为25.93%。对超临界萃取哈密瓜籽油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GC-MS分析表明,超临界萃取哈密瓜籽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麻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苎麻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8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2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64.53%。异叶绿醇是苎麻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苎麻叶挥发油总体百分含量12.52%。  相似文献   

17.
鲜莲子通芯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子广泛种植于中国,传统的鲜莲子去芯都是手工加工,费时费力。鲜莲子头尾有别,只有从莲子的头部去芯才能得到完整的莲芯,这给鲜莲子去芯机械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为解决鲜莲子去芯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鲜莲子通芯机,利用槽轮机构实现机构的间歇运动,通过进料装置进行逐个进料,夹持机构夹紧莲子,磁力牵引装置驱动滚轮旋转使得莲子方向定正,利用色标传感器进行头尾识别,识别后气缸驱动空心针以及集芯管相向运动,从而使得莲子前后夹紧,同时电磁水阀打开,高压水将莲芯完整地冲出到集芯管,完成去芯作业后,机器运转到落料工位自动落料,从而实现进料落料一体化加工,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通芯率、损伤率、吨料电耗和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91.0%、2.2%、46.4 kW·h/t、25.3 kg/h。总体来说,该机适用于莲子通芯的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3种芝麻木脂素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采用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和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双柱串联固相萃取技术提取净化样品。本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芝麻素(0.01mg/g)、芝麻林素(0.02mg/g)和细辛素(0.01mg/g)。标准曲线在1~6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8.1%和98.9%,平均RSD分别为2.24%、2.30%和2.81%,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和重复性好的木脂素检测方法。检测市售30种压榨芝麻油和10种小磨芝麻油中木脂素的含量发现,压榨芝麻油含量高于小磨芝麻油,细辛素含量最低,与芝麻素成显著负相关(r=-0.39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由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璜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缓冲溶液组成的反胶束体系从葵花粕中前萃取蛋白质,考查了AOT浓度、缓冲溶液pH值、葵花粕粉加入量和温度对葵花蛋白萃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反胶束法前萃取葵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缓冲溶液pH值为9.3、AOT浓度为1.98g/50mL异辛烷、葵花粕粉加入量为0.75g和温度为37℃。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葵花蛋白萃取率可以达到82.61%,与模型的预测值(84.49%)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莲子受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建立了莲子受静态正压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设定了短轴方向加载集中力、加载均布的线载荷、加载一定区域内的面载荷3种受力工况,对莲子在该3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脱壳的施力方式是在莲子短轴方向加载沿长轴均布的线载荷,这时莲子的应力、应变分布有一定方向性,有利于裂纹扩展,使莲子有效脱壳,从而为脱壳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