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以大豆为原料生产豆浆,为了实现传统豆浆工艺的现代化改造,提出了一种干法脱皮处理、浆渣共熟化的豆浆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获得豆浆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脱皮带渣煮浆100℃、10min时,豆浆中蛋白质含量为15.145%,溶出率提高了0.9%,纤维素含量为12mg/mL,溶出率提高了41%,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为0.13U/g,去除率为80%。浆渣共熟化技术生产豆浆从营养成分溶出率方面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2.
不同加热条件对豆浆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水浴锅和通电加热装置对豆浆加热过程中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水浴锅中加热时豆浆的电导率不受加热速率的影响,电导率随固形物含量和温度变化的拟合关系式能够较好地预测豆浆在加热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用50Hz交流电对豆浆进行通电加热时,在等电压正弦波电源条件下,电导率不受电场强度的影响,并且利用通电加热测得的电导率与水浴锅加热时利用电导率计测得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但当用固态继电器控制加热速率时,豆浆的电导率还受加热速率的影响,其原因是电源的波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豆浆通电加热过程有限元解析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电加热加工充填豆腐的过程中,豆浆内部的温度分布对豆腐质构均匀性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分布及变化,有利于豆腐加热凝固系统的研发.对通电加热槽内豆浆的连续通电加热过程进行有限元二维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电加热过程中豆浆的电导率与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升温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豆浆内部温度分布比较均匀,靠近加热槽壁的豆浆温度较低,且随着加热时间从50 s增加到300 s,豆浆的最大温差从3℃增大到20.2℃.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1.86%,利用有限元模拟很好地预测了通电加热过程中豆浆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1.油条油条是不少人早餐的选择,可油条中大多加含铝的明矾,被人体吸收后会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很难被人体排出而逐渐蓄积。长久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记忆力减退、抑郁和烦躁,严重的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解物:豆浆在食用油条时佐以豆浆,那就在无意中保护了自己。因为豆浆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变和电特性的豆浆凝固过程动力学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固工序是豆腐生产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豆腐的品质和得率。凝固温度和凝固时间是影响凝固工序的2个关键因素。为了分析凝固温度和时间对豆浆凝固过程的影响,研究了豆浆在凝固过程中流变特性的在线检测方法,采用电阻抗图谱法和动态流变法检测豆浆在凝固过程中电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变化,建立了不同凝固温度下电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电阻抗图谱法和动态流变法均能分析豆浆的凝固过程,其过程由两段一级反应组成且符合连续一级反应模型;第1段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是第2段反应速率的10多倍;根据电阻率、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计算得到活化能分别为17.82、112.90、53.72 k J/mol,表明豆浆在凝固过程中流变特性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更大。电特性测量提供了豆浆在凝固过程中流变特性的在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数显式豆浆总固形物含量检测仪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川  杨彪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0):287-292
为了给豆浆总固形物含量的检测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仪器,首先研究了豆浆的总固形物含量(2.13~6.50 g/(100 m L))和温度(20~70℃)对其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说明,豆浆的电导率随总固形物含量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可用二元二次模型表达豆浆的电导率与总固形物含量、温度的关系,该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4。进而设计了以STC12C5A16S2单片机为控制器、以DJS-1型电导电极为电导率传感器、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以锂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豆浆总固形物含量检测仪硬件系统。用C51语言设计了检测仪的软件,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对该检测仪的检验结果说明,当总固形物质量浓度在2.00~8.00 g/(100 m L)范围内时,该检测仪的总固形物含量测量误差为-0.52~0.37 g/(100 m L),平均绝对误差为0.17 g/(100 m L),响应时间小于5 s。  相似文献   

7.
基于介电特性的豆浆固形物含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豆浆中固形物含量(S),采用网络分析仪研究了频率(20~4 500 MHz)、温度(20~80℃)和S(2.00~7.01 g/(100 m L))对豆浆介电参数(相对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子ε″)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豆浆介电参数与温度、S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预测S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说明,在20~4 500 MHz的频率范围内,ε'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ε″随频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600~2 000 MHz之间有最小值。ε'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低频段下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高频段下ε″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ε″达到最小值时的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ε'随S的增大而减小,而ε″随S的增大而增大。一定频率下,可用二次多项式表达豆浆的ε'和ε″与温度、S的关系;基于100 MHz下的ε'和20 MHz下的ε″所建立的二次多项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9和0.990。对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基于20 MHz下的ε″计算的S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978。研究结果表明介电特性可用于检测豆浆中的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索了蛋白质直接溶出和酶解两个步骤的最优条件。试验中采取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用磁力搅拌直接溶出蛋白质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10、pH值8、转速1200r/min和搅拌时间10min。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在pH值为8、加酶量1400U/g pro、酶解温度55℃和酶解时间1.0h时,酶解豆渣的大豆蛋白的溶出率最高。试验通过磁力搅拌和酶解的相结合,使豆粕中的蛋白质溶出率大大提高了,为以豆粕为原料制作豆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豆和凉瓜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凉瓜豆腐的制作工艺,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组合试验,研究了影响凉瓜豆腐质量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凉瓜豆腐的最佳制作工艺为豆浆豆水比1:6、凉瓜粉添加量0.6%、葡萄糖酸-δ-内酯用量0.3%、凝固温度85℃及凝固时间25min时,所制作出的凉瓜豆腐的口感及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10.
杨少阳  杨武  井绪芹  陈群 《南方农机》2023,(10):147-150
【目的】解决现有的豆腐皮加工装置人工添加豆浆成本较高、用竹签等工具收集豆腐皮时易出现位置偏差以及存在豆腐皮收集不整齐等问题。【方法】研发一种自动化豆腐皮加工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豆浆研磨筒、豆浆煮沸炉、豆浆储存容器和豆腐皮生成容器,其中,豆浆研磨筒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的研磨砂轮研磨大豆,在豆浆煮沸炉中利用高功率电加热模块煮沸豆浆。通过液位传感器和电控阀的配合,实现豆浆的自动添加,保证豆腐皮生成容器中的豆浆量保持在较佳的位置。采用两根捞杆配合使用,使得豆腐皮自动对半折叠,完成对豆腐皮的收集。【结果】该装置可实现豆浆的自动添加、完成对豆腐皮的自动收集,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豆浆液位,通过电控阀门开启进豆浆口,保证豆腐皮生成容器中的豆浆量保持在较佳的位置,提高了豆腐皮的生成质量。【结论】可实现豆腐皮的加工自动化、机械化,降低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能够保持豆腐皮表皮完整性,从而提高豆腐皮的加工效率,有效实现豆腐皮的自动加工,使豆腐皮的生产形成规模,满足广大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结合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提取黑木耳多糖,提高了黑木耳多糖的溶出率。建立了温度、pH值与黑木耳粗多糖溶出率的回归方程,获得了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酶解黑木耳工艺的最佳参数为:超声波频率20kHz、超声波功率20W、酶解温度41.88℃、pH值4.61、时间160min。  相似文献   

12.
豆浆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一类食品,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稳定性差、豆腥味、美拉德反应及评价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出高质量的豆浆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4种乳酸菌,接在豆浆和牛奶不同比例组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驯化后,分别测定了他们各自在豆浆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100%豆浆中不能稳定的传代,从第二代就开始生长缓慢,并且接种生长到菌体开始自溶的时间短;在豆浆含量为80%时,可以稳定的传代,生长良好;而两歧双歧杆菌可以适应100%豆浆,在其中可以稳定传代,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核主泵停机后的紧急注水需求,设计了1种核主泵用非能动紧急注入水供应装置,并对核主泵紧急注入水供应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为验证该结构的可靠性,采用全流量试验台进行轴封注入水关闭试验,分别测试了在轴封注入水断失的情况下,有/无紧急注入水供应+主泵停机(工况A/B),和有紧急注入水水仙花 应+主泵不停机时(工况C)3种不同工况时轴封组件的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安装射流泵后,轴封注入水断失时在主泵不停机情况下,应急注入水及时开启,使得轴封组件温度维持在70 ℃左右而未上升,有效地降低了密封组件温度.文中设计的射流泵装置提高了紧急注入水供应的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牛奶和木瓜汁为辅料,利用葡萄糖酸-δ-内酯(GDL)作为凝固剂,通过试验,确定了不同工艺参数对产品风味和成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瓜双蛋白豆腐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豆浆磨浆料水比1∶6、牛奶冲泡料水比1∶6、木瓜打浆料水比1∶1、豆浆牛奶与木瓜汁之比200∶60、豆浆牛奶比5∶1、GDL添加量0.20%、凝固温度90℃、凝固时间20min。该产品呈淡橘色,兼具豆香味、奶香味和特殊的木瓜风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基于AVR单片机的鱼塘溶氧度检测及自动调节系统。系统主要由ATMEGA16 MCU,GSM模块,溶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动报警等模块组成,可以实时检测水体的溶氧度和温度,根据设定的警戒温度和警戒溶氧度,实现自动报警、自动增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两相厌氧消化的水解酸化相中有机物的水解溶出,以生活垃圾中COD、VS溶出量为研究参数,试验研究了动态的喷淋和静态的浸泡对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物水解溶出的影响,厌氧、厌氧与好氧交替作用、厌氧与兼氧交替作用、用UASB出水浸泡以及添加猪粪对有机物水解溶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泡方式的溶出效率优于采用喷淋的方式,用UASB出水浸泡具有最佳的溶出效率,有机垃圾和畜禽粪便的联合溶出规律与有机垃圾溶出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对古氏坩埚过滤法进行水玻璃中水不溶物测定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玻璃砂芯坩埚过滤法对水玻璃中水不溶物进行了测定。将2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玻璃砂芯坩埚法是一种便捷可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小球藻生长量和溶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梯度法研究温度对小球藻生长量和溶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5~30℃期间小球藻均可正常生长,25℃为小球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此时小球藻的生长速度与溶氧量增长速度达到最大,结果可为小球藻生长量和溶氧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秸秆厌氧发酵出现浮渣、结壳等问题,针对玉米秸秆各部位组织结构、物理性质的差异性,采用好氧水解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髓、皮、叶的吸水率及物质溶出率随时间的延长都呈逐渐上升趋势,当水解16 h时,髓、叶、皮的吸水率分别达到679%、347%、160%;在24 h时,皮、髓、叶的物质溶出率分别为20. 7%、18. 0%、7. 8%。表明髓、皮、叶的吸水率、物质溶出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