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种孵化率的高低与优劣对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近几年来由于小蚕共育率的提高和小蚕共育技术的普及,同时采取隔日收蚁法,蚕种一日孵化率基本能达到95%。但也有个别共育室、少数单育户出现蚕种孵化率低、孵化不齐、顶帽蚕等孵化不良现象。甚至出现死卵、蚁蚕死亡。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分析。对蚕种孵化不良的原因及防止对策谈点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9,(11):8-9
为贵州生产优质高产的蚕茧提供技术指导,从小蚕共育前的准备、蚕种的催青、收蚁、消毒防病、调桑给桑、定座、共育方式、用叶标准、温湿度、给桑时间和次数、眠起处理和小蚕分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小蚕共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巨绘 《吉林农业》2011,(8):132-133
蚕种生产是整个蚕业生产的基础工程,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业的发展。而原蚕饲养更是蚕种生产的源头,是蚕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纵现我国众多蚕种生产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如蚕种质量不稳定,蚕种繁育系数偏低,原蚕基地不好找,蚕微柱子病不好控制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生产源头即原蚕饲养出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小蚕饲养管理上抓起。笔者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浅谈一种较为科学的小蚕饲养形式,即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效果,着重分析了小蚕共育在实践生产中的优势、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到共育室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不仅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而且还是一种高产、稳产的养蚕形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养蚕前的准备、消毒防病、桑叶贮藏、蚕种处理、蚕室温湿度调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闻 《当代农业》2013,(24):20-20
秋蚕结束了.顾维才盘点了一下今年的养蚕收入:小蚕共育合作社春秋两季共育蚕种1000多张.增加收入近10万元.同时为周边480户蚕农共育小蚕增收200多万元。“小蚕共育也能闯出一条致富路呢,”顾维才开心地说.  相似文献   

6.
歙县是蚕桑产业大县,本文结合歙县小蚕养殖实际,从养蚕前的准备、蚕种领取、补催青、收蚁、眠起等方面阐述小蚕共育配套技术及其推广,以供养蚕户参考,提升养蚕水平。  相似文献   

7.
秋蚕结束了,顾维才盘点了一下今年的养蚕收入:小蚕共育合作社春秋两季共育蚕种1000多张,增加收入近10万元,同时为周边480户蚕农共育小蚕增收200多万元。"小蚕共育也能闯出一条致富路呢。"顾维才开心地说。"18岁开始养蚕,先小打小敲,后来在县、镇蚕桑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应用省力、高效养蚕技术,逐步帮助周边农户共育小蚕,规模不断扩大。"在江苏省海安县开发区新立村9组,今年50多岁的顾维才谈起养蚕共育合作社,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为了帮周  相似文献   

8.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的桑蚕茧重点县之一。1984年以来,在抓好桑园建设的同时,研究和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事业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共有238处共育室,拥有共育人员2500人,一期共育蚕种达17000张,占总发种量的90.2%。桑园面积1989年6314亩,1992年达到2万亩,蚕茧量由58万公斤增加到158万公斤,生产上茧率由83.72%提高到85%。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全县增产蚕茧50万公斤,蚕农、茧站和国家分别增加收入500万元、1000万元和1800万元。  相似文献   

9.
蚕业是我国传统的创汇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垄断地位,是加入WTO后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因此,研究省力化养蚕技术,组装配套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并加以推广应用,是目前蚕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贵州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20世纪40、50年代就有"地蚕育"、"少回育"、简易自动上簇等习惯.上世纪70年代后期,贵州蚕业从以柞蚕为主逐步转向家蚕后,借鉴我国蚕桑主产区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开展了蚕种统一催青提高孵化率、小蚕共育、少回育、蚕台及地蚕育、立体育、条桑育及最近组装的蚕台少回育等技术的研究试验与应用.结合贵州实际,重点介绍几项省力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饲养桑蚕,做好蚕种的催青工作对养好小蚕尤为重要,是确保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如果对蚕种催青做得不好,将会导致幼蚕孵化不齐、降低孵化率或幼蚕体弱、多病,影响产茧量.蚕种出库后,就已开始进入感温状态,在蚕种运到目的地之后,要及时进入催青室,按照催青标准要求进行保护催青.现将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建小蚕共育室、栽小蚕专用桑、养蚕前的消毒及饲养等方面,阐述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小蚕共育的优点及小蚕共育关键技术要点,并比较小蚕共育与非小蚕共育的成本与蚕茧产量,认为采用小蚕共育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增加蚕茧产量,提高养蚕效益,此技术值得在蚕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从建小蚕共育室、栽小蚕专用桑、养蚕前的消毒及饲养等方面,阐述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小蚕共育配套技术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小蚕共育配套先进技术,包括小蚕共育的形式、共育技术、强化技术培训推广等内容,以期为兴宁市发展种桑养蚕小蚕共育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病源感染,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养好壮蚕打下良好基础。 为提高小蚕共育的养蚕水平和养蚕工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好共育室及配套设施 1、共育室选点共育室要与化肥、农药、砖瓦、发电等厂矿以及经常  相似文献   

16.
在养蚕上有句俗语"养好小蚕七成收",说明了小蚕饲养的重要性。只有把小蚕养好了,才能增强蚕对病原的抵抗力、对环境的适应力,从而保证无病高产。本文以小蚕共育的优势为出发点,然后论述了小蚕共育技术的要点,探究小蚕共育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小蚕共育是桑蚕发展的必然趋势。柳州市场蚕种场经过多年推广实践,开展大规模小蚕共育,建立健全的合作经营模式、小蚕共育设施、小蚕共育操作技术和小蚕共育管理机制,促进小蚕共育高速发展,实现桑蚕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包括:重视蚕种催青、补催青及收蚁工作,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选择适龄适熟叶饲养,做到眠起齐、蚕座匀,消毒防病工作贯彻始终。通过精心处理好这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可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以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 催青工作是养好蚕的基础。搞好蚕种催青,关系到蚕种按照预定日期孵化,适合蚕儿对桑叶营养成分所需的生理要求,确保化性稳定,蚁体健壮,孵化齐一,孵化率高的问题。搞好蚕种催青,必须掌握好三个技术关键问题。 (一)正确确定适时催青日期,搞好养蚕合理布局。 1、春季蚕种催青时间因春季催青收蚁过早,各龄蚕儿吃不到适熟的桑叶,造成蚕体虚弱,易诱发蚕病,而且对当年春季的桑叶产量也受影响。如果催青收蚁过迟,一是造成壮蚕期桑叶老化,营养成分降低,致使蚕小茧薄产量低,茧质差;二是壮蚕期遇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小蚕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要求,并从蚕室、蚕具、桑园准备,收蚁,小蚕共育的眠起处理,小蚕饲育,小蚕期防病治病等方面介绍了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