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正>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存在于城市间隙和近郊,依托和服务于城市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主城郊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一、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重庆直辖十几年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形态已  相似文献   

2.
本文眼眼于都市生态农业的研究,因地制宜探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可行作物途径与生态技术模式,并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滨海新区都市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滨海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指出滨海新区在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同时,必须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着力从农业发展功能区划、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功能区划,合理布置都市农业、推动产业转化、建设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综合整治以及发挥科技支撑等方面下功夫,使都市农业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的有利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维评价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与都市农业通过功能互补与促进机制形成统一系统,多功能是都市农业融入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与空间系统之中表现出的显著内涵。但我国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综合实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都市农业功能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评价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现状及合理性,探究适宜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的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有助于协调城市功能与都市农业功能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战略。如何协调城市功能与都市农业功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急需探索的问题。本文应用四维评价模型对我国22个城市的都市农业生产、经济、社会与生态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并根据四大功能间的不同组合类型,用系统聚类法把我国都市农业分为10类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受我国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东、中、西部地区空间差异影响,都市农业单项功能发展水平及多功能综合水平在各城市呈现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表现出东、中、西的区域分异现状;从我国西部城市至中东部城市,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逐渐从多功能弱协同模式转向基本协同、协同及强协同发展模式,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转变为社会生态主导发展模式以及以生态为基础的生产(或经济或社会)功能主导的发展模式。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属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功能发展水平都达到了0.40以上,属于社会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社会功能发展水平都在0.55以上,属于经济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经济功能发展水平接近0.80,属于生产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生产功能发展水平达到了0.75。  相似文献   

5.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也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通过对东营市近几年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模式、效益情况、存在问题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借鉴东营市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都市农业是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发挥城市近郊区区位优势的有效途径,但在开发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寻求合适的发展模式对城市近郊区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在总结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宜我国城市近郊区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推动我国都市农业园区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 ,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 ,并拓宽了生态农业的概念。提出生态农业应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 ,包括大经济区的孕育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总结河北省十几年来,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所取得的经验诚绩及不足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全面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的措施,强调了组织领导、示范推广对于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以及资金、科技投入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在当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实践效果和当前农村发展中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实际需要。同时指出中国生态农业在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在当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实践效果和当前农村发展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实际需要。同时指出中国生态农业在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生态农业的特征、典型模式,介绍了西塘镇翠南村的生态农业现状,并对其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翠南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背景下,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口,关乎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且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都市农业内涵、现状优劣势与机遇挑战等方面分析了现代都市农业的东宝区实践,提出了东宝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21世纪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不明确,其发展缺少规模生产条件;生态农业模式虽多,但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通过设立生态农业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先行试验示范县,构建多方联动的生态农业培训模式,提升和重构现代生态农业支撑体系。[结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途径。未来黄土高原地区要全面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提升黄土高原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农田周围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究的研究就极为必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到使得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既符合工程设计原理,并能够不影响到自然生态。如何有效地实现减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负面作用,也成为了极具意义的研究问题。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发展也应运而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旨在通过研究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应用,为农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探讨,为相关研究做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熟制改革项目的推广为大理州生态农业多熟制立体种植模式的发展提供动力 ,推动了大理州生态农业建设进程。本文系统阐述了熟制改革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在推动大理州生态农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环保、科学、可靠等诸多优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进行农业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够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围绕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领域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旨在实现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证了应用系统工程,增强生态农业建设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和预见性,对于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如何从全面认识生态农业系统的功能,正确处理系统内部总体协调关系,妥善解决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关系以及系统发展各阶段彼此连接关系等方面改进工作,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建设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农业建设所具有的意义和地位 ,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在西部地区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生态农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对协调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优化城市与都市农业功能、把都市农业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安市长安区为案例,利用遥感、GIS及FRAG-STATS 3.3软件对研究区都市农业景观(耕地和园地)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城市化与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长安区耕地面积减少,2011年耕地聚集度比1999年下降了2.45%;而园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11年聚集度比1999年上升了10.44%。②研究区内15个乡镇(街道)的耕地破碎度呈上升趋势,而园地面积在各乡镇(街道)都表现为增加,聚集度上升。③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耕地面积减少,破碎度上升,但综合城市化与耕地斑块数量、形状指数、聚集度等的相关性尚难以确定;而园地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除此之外,城市化与园地的景观指数相关系数普遍较低,相关系数都小于0.5,相关性不显著。④不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和园地的作用机制不同,耕地在较高城市化水平和较低城市化水平下与城市化景观指数的相关关系相对明确;但园地在中、低城市化水平下城市化与其对景观的影响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相关关系不明确。因此得出,园地在城市中面积增加但分布零散,在以后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应重视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沼气及其发酵物在生态农业中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论述了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发展生态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介绍了沼气,沼液,沼渣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各种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