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并致力于被称为“杂交水稻第四遗传要素”的水稻最上节间伸长基因EUI(ELONGATEDUPPERMOSTINTERNODE)的发现、研究和利用。在最近的2年时间里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EUI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功能解析,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  相似文献   

2.
环球农业     
《种业导刊》2008,(1):50-50
美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紫色细菌对抗作物害虫;美国科学家发现小麦“营养”基因;拉尼娜天气活跃南美和美国农作物面临的风险加大;日本发现使水稻籽粒容易脱落的基因;阿根廷延长小麦出口禁令;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1,(12):35-35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延世大学教授李仁锡(音译)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揭开了全球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之谜。研究小组称: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他们已对其中的2万个基因进行了分析,并绘制完成揭示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水稻基因网络图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对水稻免疫系统产生核心作用的三个基因。  相似文献   

4.
印度科学家发现改变水稻开花时间的RFL基因,可望进一步发展出快速早熟与高产的植物。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与中国农大专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决定水稻产量的“基因钥匙”——1组含连续8个基因的区段,位于野生稻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10,(7):47-47
<正>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一个可帮助水稻增产的关键基因,这种基因产生变异后可使水稻分蘖数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0,(1):45-45
美国加州卡内基研究院的科学家与一些同事发现了一种植物固醇能促使两种基因相互对抗——一个基因抑制另一个基因从而确保水稻和实验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芥菜的一种亲缘物种)的叶子正常生长。这些结果发表在了2009年12月15日出版的《植物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11,(9):40-40
中国科学院肖国樱研究员近日报导了耐除草剂转基因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进展。他们利用这种抗性基因鉴定杂交种子的纯度,并力争实现杂交种子机械化生产。大多数重要的恢复基因属籼型品种,对其进行转基因操作往往很难成功,因此科学家们利用籼稻、粳稻杂交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耐除草剂性能的近等基因恢复系。  相似文献   

9.
转bar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也得到改善,但田间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及养料仍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利用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具有除草剂抗性的bar基因转入水稻品种中,可有效解决田间杂草和水稻竞争的问题,因为这种基因编码的酶可将除草剂分解掉,却不伤害水稻。尽管bar基因的导入使转基因后代存在着遗传不稳定或基因沉默等问题,但其生理表现、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方面与起始品种比较基本没有差别,因此培育具有bar基因抗性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田间杂草问题,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稻基因研究又获两项重大成果中国水稻抗虫基因和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和“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关键技术研究”,近日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11.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4-25
我国的“水稻和高粱多年生性的协调进化”研究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后,已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热烈关注。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胡风益、陶大云等科研人员的这项科研成果,使“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成为一种可能。多年生高产水稻品种目前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根据剥蘖是育种和良种繁育普遍采用的无性繁殖方式,但都未能达到大面积利用及收获多次的目标。于是,科学家们就把目光转向以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的野生稻种上。由于长雄野生稻与栽培稻有相同的AA基因组、地下茎的四个野生种中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相近,所以长雄野生稻成为多年生“一系法”杂交水稻的首选供体,利用长雄野生稻的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选育多年生杂交水稻也就成为众多科学家关注和攻克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5,(9):F0004-F0004
日本农业生物资源所的科学家最近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出一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黄瓜。该黄瓜是把从水稻中提取出的溶菌性壳质酶植入黄瓜培育而成的,这种酶可以溶化造成黄瓜发生灰色霉病的线状菌,进而达以抑制这种菌继续增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1-22
有关农业专家声称,野生稻丰富的基因资源将成为解决水稻育种难题的“钥匙”,野生稻将成为当前水稻育种行业的新星,为水稻育种开拓出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水稻矮秆突变体sde(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矮生突变体的引入掀起了第一次“绿色革命”。但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矮生基因遗传单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持续提高。从籼稻品种中籼3037中发现一个矮秆自然突变体,该矮秆突变体和中花11杂交F2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材料的矮秆性状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并暂命名为sde(t)。利用已有的INDEL分子标记将sde(t)基因定位在水稻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然后通过扩大群体和新发展的INDEL与CAPS标记,将sde(t)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是400kb。  相似文献   

15.
黄辛 《种子科技》2014,(2):21-21
从率领团队完成水稻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到发现几百个与水稻性状有关的遗传位点,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通过破译水稻“遗传密码”,为全球育种专家提供了培育优良水稻品种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致病菌引起的全球性水稻病害。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抗病基因被发现,有10个基因已在染色体上被定位,包括显性基因Xa1、Xa4、Xa21andXa26(t)等和隐性基因Xa5、Xa13等。对大部分抗病基因的抗病机制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进行抗病育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在此,综述了已发现的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种类、分子标记、抗病机制和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eui基因作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要素",二十多年来,备受国内外遗传育种学者的关注.最近,关于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的定位与克隆、功能鉴定及eui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概述了长穗颈基因eui的发现、定位与克隆、作用机制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科学家们正在建立转基因水稻库,目的在于理解组成水稻基因组的57000个基因的功能。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协会最近公布大约有200000份水稻突变体株系可以利用,这些突变基因覆盖了水稻图谱中近一半的已知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是重要农艺性状之一,鉴定和定位抽穗期基因,分析其遗传效应对改良水稻抽穗期至关重要.在水稻品种Nipponbare中发现一个早抽穗植株,经过多代自交获得稳定的早抽穗突变株,突变体ehd(t)比Nipponbare早抽穗15d.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EHD(t).通过2个F2定位...  相似文献   

20.
《种子世界》2014,(6):58-58
<正>施用氮肥有助于农作物增产,但过多施肥既增加种植成本,又对环境不友好。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关键增产基因DEP1能调控氮肥高效利用,或可帮助改良水稻品种,实现少施肥高产量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等人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