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麦1号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在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倒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豫麦42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李玉兰(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商丘476000)豫麦42号原名商丘857,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经多年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抗病、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品种来源豫麦2...  相似文献   

3.
许农5号系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一般产量为7 900~9 300kg/hm2,并具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抗倒、抗病、抗旱,生育期适宜,适播期长等突出优点,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豫审麦2005005)。1选育经过1.1亲本选配根据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和基因分离、重组、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把含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豫麦15号(周麦8846)与豫麦21号(周麦9号)进行杂交组配。豫麦15号的突出优点是穗大粒多,结实性好,耐旱抗倒,早熟,丰产性稳定。缺点是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后期早衰,熟相差。豫麦21…  相似文献   

4.
温麦18号(原名温9629)是温县农科所以豫麦21号为母本、豫麦4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低秆、大穗、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耐寒性好、抗病耐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合黄淮冬麦区中、高产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选育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近一个时期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河南农业大学育种工作者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豫麦52号在高产、优质、广适和抗病的结合上获得了较大成功,本文就豫麦52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进行了介绍,旨为该品种在同类适宜麦区推广种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众麦1号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在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病、抗倒等优势.2009年,在大旱之年,沈丘县种植的1.33万hm2众麦1号平均产量555.9kg/667m2,高产田块产量700kg/667m2.  相似文献   

7.
众麦1号是以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9。众麦1号稳产高产、抗病抗倒,连续6年被河南省农业厅列人良种补贴推荐品种。在商丘市的种植面积连年扩大。2010年已达170万亩,成为第二大主导品种。2011年柘城县小麦在遭受严重冬...  相似文献   

8.
太空5号     
太空5号(区试代号SP2027),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对豫麦21进行太空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9.
河南审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河南审定的122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审定小麦品种的亲本系统为阿夫,丰产3号,抗辉红,St 2422/464,高加索,内乡5号,山前麦,碧蚂1号和玛拉,共涉及到66个审定品种,占94.29%,亲缘系数总和为32.24,占46.06%.这9个亲本在16个主要推广品种中的亲缘系数总和为7.89,占49.31%.2000年之后审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利用中早期审定的品种作为亲本选育成的,共涉及到43个品种,占82.69%,亲缘系数总和为29.08,占55.92%,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1号,豫麦2号,豫麦13号,豫麦25号和豫麦18号成为骨干亲本.豫麦2号在199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亲缘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共涉及到43个品种,成为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0.
河南小麦主要品种纹枯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土壤人工接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对河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6个小麦品种的抗纹枯病性能在大田成株期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普遍较差,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大多数属高感和感病品种,只有豫麦26号,豫麦13号,豫麦19号等少数品种表现中抗,因此应加强抗病品种选育和化学药剂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农业科学》2004,(11):98-98
麦类品种:①高产、优质、抗病、耐旱、耐湿、广适、耐肥抗倒小麦新品种信阳234。②其他小麦品种:豫麦18(豫麦18-64)、豫麦70(内乡188)、浙丰2号(红皮)、丰抗36、丰抗38等8个品种。③大麦品种:西引2号、驻大麦4号(代理)、鄂大麦7号等。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运用多年多点的医试资料,以豫麦2号、郑引一号为对照,对新品种豫麦7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高产途径进行科学评价与探讨。结果如下。丰产性分析豫麦7号系僵师县农科所用小麦品种山前与僵师四号杂交选育而成(系谱号7成各幼一。一冬3一工的)。1邪2一均85年连续三年参加河南省水侥地高肥组小麦良种联合区试,工邪4一1够尽年参加黄淮南片水浇地中肥组小麦  相似文献   

13.
经多年试验,豫麦33号产量比豫麦17号增产4.4%-8.5%,居一、二位。抗多种病害,具有丰产、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该品种的选育表明,采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南、北品种杂交,其后代表现广泛分离;冬春性小麦杂交可丰富其遗传基础;复合杂交有助于优良基因的组合和累积,这是选育抗病,高产品种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科学》2006,(2):117-117
麦类品种:①高产、优质、抗病、耐旱、耐湿、广适、耐肥抗倒小麦新品种信阳234。②其他小麦品种:豫麦18(豫麦18—64)、豫麦70(内乡188)、浙丰2号(红皮)、丰抗36、丰抗38等8个品种。③大麦品种:西引2号、驻大麦4号(代理)、鄂大麦7号等。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 众麦1号是由睢县农利所小麦育种专家申彦昌利州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进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农业部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095E.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纹枯病鉴定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抗纹枯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其中豫麦2号、鄂恩1号、冀麦5418和宛7107为抗病品种,病情级值0.66~0.90;扬麦5号、豫麦10号、百农3217和信阳861为中抗品种,病情级值1.1~1.33;豫麦17号和豫麦13号为感病品种,病情级值1.78~1.95;豫麦16号和西安8号为高感品种,病情级值2.0~2.8。12个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纹枯病菌前后,小麦品种的酶带数因抗病力强弱而有不同的变化,抗病能力越强,酶谱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20.
GS豫麦34号小麦新品种是我所小麦育种家雷体文选用<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豫麦2号>杂交组合,经过10多年的精心研究,成功地选育出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系.该品系的育成突出地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矛盾,这是我国常规育种的新突破.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1998年1月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