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规则近交系统的近交系数及杂合体频率的变化规律在经典文献中被归结为一些世代递推公式,以此描述群体的遗传结构。这里,我们通过研究相继世代杂合体频率的变化与平衡的起始群体基因裂频率的联系,为常体的两等位基因位点,导出表达若干近交系统的杂合体频率,近交系数及近交率变化的通式。2.用本文中的公式可以简单地直接计得任一给定世代 t 的近交系数,杂合体频率及近交率,而不象经典公式需要依赖所求参数在以前世代的值。3.严密地求证了全同胞交配系统,交替型及无限型亲子交配系统的近交系数及杂合体频率的极限值。4.求得了全同胞交配系统及交替型亲子交配系统的近交率的准确极限值,它等于(2/(1+5~(1/2))~2)。5.研究了在全同胞交配系统及交替型亲子交配系统中,近交进程的精细变化。发现各世代的近交率以极限值(2/(1+5~(1/2))~2)为中心,左右摇摆,摆幅逐代减小而趋于该值。  相似文献   

2.
继代选育中猪的近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 SD—Ⅰ系③猪的近交效应,结果表明:近交母猪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较大,其近交系数不宜超过6.25%,而近交公猪对繁殖性能无明显影响。一定程度的近交对猪的初生体重及其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但近交程度不宜低于12.5%。合理有效地使用近交将进一步提高 SD—Ⅰ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利用或控制畜牧育种工作中的近交程度。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现代化研究所完成了家兔数据库的建立并研制了近交系数计算软件,该软件可快速正确的计算近交系数,有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还推广应用于江阴养兔育种场,计算1984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中国大白猪SⅡ1系各世代的系谱资料,系统分析了其近交程度和世代组成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平均近交系数为1.36%,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近交系数的年增量为0.3342%,群体有效含量为149.61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近交对大菱鲆体尺生长的动态影响,构建了非近交和2个不同近交水平的30个家系。在生长期内,定期测量了1 082尾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体宽和尾柄高等体尺性状。选择三阶勒让德(Legendre)多项式为子模型,采用随机回归模型估计了这些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考虑近交和不考虑近交作为固定效应的随机回归分析表明:近交显著地提高了所有体尺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远交组相比,近交导致了体尺性状不同程度的衰退,但衰退程度在2个近交组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5个体尺性状之中,全长和体长表现出较为相似的近交衰退趋势,而体宽、头长和尾柄高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趋势。与非近交组相比,全长和体长在350日龄前,近交系数0.25的个体体长性状并未出现近交衰退,反而有所提高,而近交系数为0.375的组,这2个性状表现出衰退。全长和体长的近交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0.25和0.375两种近交水平的群体在第400和第650生长日之间对体长的生长曲线几乎没有影响。在整个测量周期内,近交水平对尾柄高的生长曲线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而在第650生长日龄后,全长、体长和头长的近交衰退随着近交程度增加而加快。这些近交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大菱鲆配套系选育过程中亲本群体遗传纯化过程中的近交控制。  相似文献   

6.
群体近交的最优选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能够使群体近交得以最优控制的线性规划模型。计算机模拟试验表明,在控制群体近交方面线性规划选配明显优于随机交配,越是在世代的早期,这种优越性越大。民猪保种群体应用线性规划选配,其后代的近交系数为0.0589,比随机交配期望值低32.38%。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近亲交配群体在世代交替中配子间平均互信息性质;定义了配子间的近交关联信息系数,并与近交系数比较,阐述了配子间的近交关联信息系数的优点。结果表明,应用信息论模型研究群体遗传学与以往统计学方法具有一致性,而且还具有信息学的意义和优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嵌入式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实现基于PDA的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实现奶牛生产性能管理、良种繁育等基本数据采集与信息检索,还可以根据通径理论对奶牛近交系数进行估算,对近交系数最小、预增产奶量最高的种公牛进行评估预测,从而达到防止奶牛群体近交,实现优良繁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型猪品系五指山猪(WZS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峰  冯书堂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61-162,192
五指山猪是高度近交的小型猪品系,近交系数高达0.908以上.本文就15年来五指山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性能及生理指标、分子遗传学特异性及其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群体在3种规模7种留配体制下50个世代内的近交。结果表明,最优留种最优选配是近期内控制近交最有效的留配体制。非同胞随机交配和最优选配在随机留种下均可有效地控制群体近交。而在家系等数留种下只能控制起初若干世代的近交,可控制的世代数因群体规模而异。选配增加了世代内个体近交系数的一致性,但增大了世代间近交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改进畜禽近交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是对Wright的计算近交系数的方法做了改进,同时,借助计算机实现了计算过程的程序化,从而明显地提高了计算工作的效率,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自交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体发育和形态性状的影响,通过人工定向交尾的方式,以建立的三疣梭子蟹连续1~9代家系内自交全同胞家系为材料,评价连续多代自交幼体发育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体发育方面,F1~F9代的排幼量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变态率研究中发现,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2个阶段中总体呈现衰退趋势,尤其自交家系程度高的F9代变态率最低,F9代Z1~M的4个阶段中变态率分别为74.87%、73.50%、59.17%、41.96%;在形态学方面,随着生长日龄与自交代数的增加,F3~F9代各项指标均低于F1、F2代家系,其中F9代各项指标皆为最小且与其他各代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50日龄时对梭子蟹整齐度的研究发现,F9代甲宽、甲长、体高变异系数分别为7.636 5、7.559 1、8.328 2,在所有家系中为最小,整齐度最好;除F2代家系外,随着姊妹交系数的增加,相对于F1代,全甲宽出现-6.12%~-21.95%的衰退,甲宽衰退系数为-1.85%~-16.36%,甲长衰退系数为-10.08%~-27.66%,体高衰退系数为-9.39%~-22.70%,体质量衰退系数为-13.39%~-47.99%,排幼量衰退系数为-9.03%~-45.13%。研究表明,自交对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变态、个体形态大小和150日龄个体的生长特性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一定程度的衰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应用多变量线性模型方法,分析近交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在各主要经济性状中,遗传力高的性状近交衰退较小,遗传力中等和低的性状近交衰退较大。选择能有效地克服近交的影响,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加强选择克服近交衰退较强。采用指数选择克服近交衰退效果较好。利用双亲亲缘系数估测后代生产性能可早期预测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14.
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是在个体和群体中常见的连续性纯合片段,是亲代将同源相同的单倍型遗传给同一个后代而形成的。ROH蕴藏着种群丰富的遗传信息,这使ROH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提供关于种群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变化的信息。ROH也可以用于估计个体间遗传关系,有助于将近亲交配率降至最低,还可以暴露基因组中有害的变异。ROH在基因组中的大小、分布和频率受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重组、连锁不平衡、群体历史、突变率和近交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使用以及二代测序成本的降低,畜禽育种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对优秀种畜禽的选择强度大大提高,这在改善畜禽生产性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动物的近交,从而导致近交衰退。根据ROH的分子信息能更准确地估计纯合性并可以检测过去和最近的近亲交配情况。基于ROH计算近交系数(FROH)反映的是个体的真实近交系数,即为实现的近交系数,而系谱近交系数FPED得到的是期望值。FROH在缺乏系谱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推断一个群体的历史和近亲交配水平的信息。选择会改变优良畜禽的表型,并重塑了基因组不同区域的ROH模式。此外,选择增加了目标位点周围的纯合性,有害的变异被认为更频繁地出现在ROH区域,可以通过ROH检测,降低复杂疾病发生的风险。经过长期选择,品种内同群个体相同ROH在基因组中高频出现,产生ROH岛。研究证实了ROH和正在选择的基因组区域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生物信息的方法在ROH岛注释到ROH区域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此外,ROH也为评估畜禽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群体进行全基因组ROH检测,剖析每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并利用FROH对当前育种计划中近交的影响进行评估,来调整育种方案,保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ROH已逐渐成为探究群体历史结构、评估近交水平、鉴定候选基因方面的重要指标。识别ROH主要有观察基因型计数法和基于模型分析两种方法。常用的检测软件有PLINK、GERMLINE、BEAGLE、GARLIC等。在实际应用中,PLINK是最常用的ROH检测工具。在畜禽中,由于牛的SNP芯片推出最早,因此最先开展ROH研究的是牛的群体,牛的ROH研究数量最多、最深入。目前,在猪、羊、鸡等畜禽中关于ROH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文章主要综述了ROH形成的原理和检测方法,以及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禽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Erhualian (E), Meishan (MS) and Mi (MI) pigs are excellent indigenous pig breeds in Chinese Taihu Basin, which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ommercial pigs.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inbreeding level of the 3 pig bree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breeding of commercial pigs. The length and number of runs of homozygosity (ROH) as well as the frequency of genomes covered by ROH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inbreeding and the origi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OH characteristics of E, MS, MI and Landrace (L) pigs were analyzed by SLAF-seq data, and the inbreeding coefficient based on ROH (FROH) was calculated. In addition, we have identified candidate genes in the genomic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ROH. A total of 10568 ROH were detected in 116 individuals of 4 pig breed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tic structure between 3 Taihu Basin pig breeds and L, and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E and MI was similar. The results of FROH showed that the inbreeding level of MS was the highest (0.25±0.07), while E and MI were lower than L.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3 pig populations, MS showed a higher frequency of long ROH (>5 Mb), indicating higher inbreeding in MS in recent generations. A large number of candidate genes related to reproductive traits are located in the genomic region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ROH, and these gene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as candidate genes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breeding programs. Our finding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genetic conserv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3 pig breeds in Chinese Taihu Basin.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适于任何无世代交叉系谱的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迭代算法。迭代过程是先利用亲代的近交系数和亲代间的亲缘系数计算出子代的近交系数,然后利用亲代的近交系数、亲代间的亲缘系数和子代的近交系数计算出子代间的亲缘系数。这种迭代算法不仅以统一的形式描述了连续全同胞、半同胞等有规律系谱近交系数迭代公式,而且突破了有规律系谱的限制,使迭代算法的适用范围拓宽到了任何无世代交叉的不规则系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