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粉病是榛子的重要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播快、危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对平榛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发现,平榛白粉病在抚顺市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平榛白粉病有效药剂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2.5%腈菌唑1000倍液,施用7天后调查其防治效果达到57.6%,45%石硫合剂200倍液和15%三唑酮4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51.2%、51.7%。  相似文献   

2.
杂交榛子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杂交榛子的主要病害,感病后的榛树长势衰弱,果实产量与品质降低,严重的甚至会逐渐死亡。通过在抚顺市进行杂交榛子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发现,杂交榛子白粉病在抚顺市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杂交榛子白粉病有效防治药剂及使用浓度为15%三唑酮400倍液,45%石硫合剂200~400倍液。  相似文献   

3.
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槐尺蛾在石家庄 1a 3代 ,幼虫危害盛期为 5月下旬、7月中旬和 8月下旬 ;幼虫分散危害 ,有吐丝悬垂习性。化蛹期为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7月中旬及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幼龄期可采用 2 .5 %溴氰菊酯乳油 2 0 0 0倍液 ,4 0 %氧化乐果乳油 80 0倍液 ,90 %晶体敌百虫 10 0 0倍液防治 ,死亡率均可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4.
膏桐白粉病是永胜县膏桐的重要病害,病菌侵染幼嫩的茎、叶、花序及果实,受害严重林分感病率为100%,病情指数高达70%.试验显示,膏桐白粉病在永胜县始发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上旬至12月;有效防治药剂及使用浓度为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29%石硫合剂水剂300~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可湿性粉剂25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5.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6.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1代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中旬-8月中旬为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9月上旬为卵期,11月上旬-次年3月中旬为蛹期,3月中旬-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40%氧化乐果1:80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榆三节叶蜂发生严重,大大降低了榆树的园林景观效果,该文开展了榆三节叶蜂发生规律观测及防治试验。研究发现:榆三节叶蜂在沧州地区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丝质茧变为预蛹越冬。以幼虫取食各种榆树叶片危害,危害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防治榆三节叶蜂幼虫时,宜采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苏云金杆菌乳剂1500~2000倍液、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适用于虫龄较大或大发生时使用。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大叶黄杨白粉病在鄂西南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上旬为第1个发病高峰,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病害发生再次较重l,0月上旬为第2个发病高峰。大叶黄杨白粉病由正木粉孢霉(Oidium euongmijaponicae(Arc)Sacc)所致,高温多湿是发病主要因素,栽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通风...  相似文献   

10.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松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梢小卷蛾是对油松树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之一,首次报道了其在甘肃的分布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该虫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梢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蛹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6月下旬末开始羽化,7月上旬末至中旬末为产卵盛期,10月上中旬孵化幼虫进入越冬状态。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1.
在受害白榆植株上观察红足壮异蝽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集安市气候条件下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月中旬成虫进行交配,约10 d左右开始产卵,卵期约15 d;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7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若虫共脱皮5次,历期约为60 d;8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下旬全部进入越冬状态。可捕杀交配期成虫和卵,或在若虫初期喷洒10%吡虫啉2 000倍液、1.2%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榆凤蛾幼虫喜食榆树叶片,严重发生时,能将榆树叶片全部吃光。该虫在公主岭市1 a1代,以蛹越冬。成虫6月下旬羽化,幼虫为害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用2.5%森得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0%灭幼脲3号胶悬剂800~1 000倍液,防治1~3龄幼虫,杀虫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在四平市1 a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 000~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日污灯蛾是危害核桃楸的食叶害虫。此虫在抚顺地区1 a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末至7月初成虫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上旬。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苦烟乳油2 000倍液、溴氰菊酯6 000倍液、阿维菌素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或者每667 m2用1 kg阿维菌素烟熏,防治效果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014年在沈阳地区进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沈阳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蛹期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美国白蛾虫态有重叠现象,1~2代历期不等,第2代成虫产卵期较之第1代明显变短,而幼虫期和蛹期又明显较之第1代变长。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ck)Underw白粉病是近年来袋用料栽培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黑木耳产量降低30%.试验显示黑木耳白粉病在牡丹江市一带始发期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在发病后的8~12 d,末期在8月上旬;有效杀菌剂为0.2%三唑酮,施用剂量15 mL/栽培菌袋,治愈率78%~83%.  相似文献   

17.
甘肃线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当年新芽,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此虫1a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5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新芽,蛹期7月上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中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用40%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8.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rstri,其成虫和幼虫捕食多种蚧虫,尤以杨树上梨齿盾蚧捕食作用最明显,是控制梨齿盾蚧大发生的重要天敌之 1 生物学特性 红点唇瓢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干裂缝、石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第1代卵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蛹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卵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蛹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茶须野螟(Nosophora sem itritalis)主要危害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当年生的嫩芽、嫩叶与嫩梢,亦危害老叶。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3代,以1~2龄幼虫在缀叶中越冬。第1、2、3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8月上旬和翌年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7月中旬初、9月中旬初和翌年5月上旬。在幼虫期用25%灭幼脲Ⅲ号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1 500倍液喷雾防治;在成虫羽化期燃放“敌马”烟剂,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成虫羽化盛期还可用黑光灯诱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白被野桐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定期观察记录种子出苗率、苗高和地茎,研究白被野桐1年生幼苗苗高和地茎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沙藏白被野桐种子发芽率最高,为29.70%;苗高和地茎增长都呈"S"型增长模式,苗木增长出现缓慢期、速生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苗高速生期起点为7月上旬,持续至9月中旬,在8月中旬出现苗高速生点。地径速生期起点为8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在8月中旬出现地径速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