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2012年第10期26页)王先荣,男,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湖南省澧县小渡口镇曾家村农民,常德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年~1992年,王先荣从四川葡萄基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归来,在永丰乡、小渡口镇两地  相似文献   

2.
利基旅游理论指导下葡萄酒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葡萄酒广泛进入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其健康、营养的特点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葡萄酒庄建设也在中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案例搜集及专家访谈等多种渠道,对中国现有知名葡萄酒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在经营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同时发现中国旅游业也在重点发展利基旅游中的葡萄酒旅游项目,因此,在设计新型酒庄发展模式时将利基旅游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从种植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方式和开发葡萄酒旅游项目4个方面重新构建葡萄酒庄的发展模式。以科学的种植生产手段为基础,运用新型的销售和开发宣传方法,以期为葡萄酒庄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围绕中方县刺葡萄产业发展优势及前景,结合目前中方县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建设领导小组、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葡萄区域化布局、生态旅游等4方面,探讨中方县刺葡萄产业综合开发途径,不断推进中方县刺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25个不同类型的刺葡萄(21个引自湖南,1个引自福建,3个引自江西)为试材,以叶形结构特征、花器官性状、果实外观性状和种子表型性状为指标,采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6个分类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其叶形结构值有所不同,其中有3组的叶形编码值相同,即澧县–4刺葡萄与吉首–1刺葡萄、澧县–5刺葡萄与吉首–3刺葡萄、芷江60Co刺葡萄与望城刺葡萄,叶片形态主要表现为三裂浅缘或全缘;根据极轴与赤道轴比和刺葡萄子房形态特征可得知刺葡萄雄能花,子房退化,形状不规则;两性花与雌能花子房形态分为4类,即窄圆锥形、较窄圆锥形、广圆锥形和较广圆锥形,大多数为较广圆锥形;刺葡萄果穗重与果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大,果粒主要为圆形,果皮颜色表现为绿粉色、紫红色和紫黑色;刺葡萄种子为长椭圆形,无种表横沟;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中,16个分类性状的变异范围为5.03%~28.52%,平均变异系数为12.46%,其中果实粒重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8.57%,种子长度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5.03%;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是果粒的形态性状,第2和第3主成分是叶片的形态特征值,第4主成分是种子的形态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16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2011年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56.8万公顷,总产量已达917.4万吨,葡萄酒产量165.75万吨,其中鲜食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连续多年雄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南方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3%和22%左右,葡萄种植已形成产业规模,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湖南省葡萄种植面积3万公顷,年总产量达到57万吨;栽培种类中欧亚种占33%、欧美杂种占42.6%、东亚种群刺葡萄占23.2%左右。  相似文献   

8.
夏末时节,骄阳似火.在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博士生导师石雪晖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澧县小渡口镇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校外科研基地、澧县农康园艺有限公司的葡萄引种与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园区.  相似文献   

9.
湖南三种野生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湖南葡萄的品种改良提供可以利用的本地野生品种资源,对湖南省境内广泛分布的3种野生葡萄资源毛葡萄、刺葡萄和华东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电子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毛葡萄,刺葡萄花粉形态和花粉表面特征相似,经推断二者亲缘关系可能较近,华东葡萄的花粉形态和花粉粒表面特征与毛葡萄和刺葡萄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编委风采     
正韩舜愈,男,汉族,1963年生,教授,博士,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委员会主任,甘肃省葡萄酒产业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地,目前已形成了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酒瓶制造、橡木桶生产、彩印包装、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等美誉。据介绍,昌黎县目前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6万亩,葡萄酒销售2.27万吨,销售收入达4.5亿元。  相似文献   

12.
1992年以来,我校葡萄项目组从全国各地引进欧美杂种、欧亚种葡萄(提子)102个品种(其中砧木4个品种),先后在澧县、长沙、吉首、永顺、宁乡、衡阳、益阳等地试种,通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欧亚种葡萄已试种成功,这标志着在南方不能栽培欧亚种葡萄的历史结束了。到目前为止,仅欧亚种葡萄而言,湖南省的葡萄栽培面积已达2200余公顷。  相似文献   

13.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华  赵现华  刘晶  付瑞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204-3213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态农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各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福建地区葡萄自然发酵酵母菌组成的差异进行分析,明确福建主要酵母菌种类,为酿制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提供优良菌株。【方法】采集夏黑、刺葡萄和玫瑰香葡萄自然发酵不同阶段[发酵前期(7 d)、中期(15 d)和后期(25 d)]的发酵液进行酵母菌分离,采用WL培养基进行酵母菌表型性状鉴别,挑取代表性菌株进行DNA提取及26S rDNA D1/D2鉴定,分析不同发酵阶段酵母菌的组成差异。通过测定相同发酵条件下的酒精度、总糖、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对酿酒酵母的酿酒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葡萄自然发酵的发酵液中共分离获得114株菌株,根据其表型鉴定为18个不同的表型类群。进一步通过酵母菌的26S r DNA D1/D2区序列测序,可将114株酵母菌菌株划分为18种,包括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双孢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ispor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不同品种葡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类和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刺葡萄A有10种、刺葡萄B有11种、夏黑A和玫瑰香均为7种、夏黑B有8种。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出现在刺葡萄A、玫瑰香和夏黑B发酵前期,且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100.00%、50.00%和40.00%;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是夏黑A和刺葡萄B发酵前期的优势菌;在不同品种葡萄自然发酵中期均含有泽普林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a)和盔形毕赤酵母;刺葡萄A、刺葡萄B和夏黑B发酵后期的优势菌为盔形毕赤酵母,所占比例分别为40.00%、55.56%和71.43%;酿酒酵母在夏黑A、玫瑰香和夏黑B发酵中期开始出现,直到发酵后期,均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66.67%、42.86%和14.29%。初步葡萄酿酒发酵表明,酿酒酵母VMH-M042的酿酒性能(酒精度12.5%、总糖含量76.0 g/L、还原糖含量40.5 g/L、总酸含量5.6%)优良。【结论】福建地区不同品种葡萄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资源丰富,区域性差异明显,特异性资源较多,其中酿酒酵母VMH-M042在葡萄酒发酵中表现出较优良的酿酒性能,可为南方葡萄酒酿制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他是新中国首位葡萄与葡萄酒博士,他在西北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酒学院,现在,他主持的葡萄酒学院“农民弟子”们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园区,他还先后与国内100多家葡萄酒企业及葡萄基地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29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际农业项目办、湖南省科协、中南林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对外经济贸易学院、湖南省农科院、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畜牧研究所和长沙市畜牧水产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在长沙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丽立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的项目“三类生物活性物质对猪、羊、鸭的营养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我国葡萄酒产品质量,净化葡萄酒市场,加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管理,使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健康地发展,2000年12月19日,国家轻工业局发布了我国的第一部葡萄酒生产管理行政法规——《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并从发布之日起在葡萄酒行业中贯彻执行。 《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试行)是我国的酒类生产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道路所迈出的第一步。 近年来,随着葡萄酒生产的迅速发展,葡萄酒产品市场出现了混乱的情况。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专家,葡萄酒生产骨干企业一致认为,葡萄酒行业迫切需要制订一部行业性管理办法,来规范我国葡萄酒的生产,只这样,我国葡萄酒工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落实国家有关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的精神,并在加入WTO后有能力与国外葡萄酒产品进行合作与竞争。 为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近几年来即开始组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专家进行研究,依据《国际葡萄酿酒法规》的有关条款,参考了欧美国家葡萄酒生产的相关标准,以及我国葡萄酒的国家标准,并结合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情况,组织起草了这一办法。 《葡萄酒生产管理办法》(试行)从葡萄酒的定义、酿酒原料、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标签标识、葡萄酒贮存运输、葡萄酒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此办法将在贯彻实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26日上午,澧县阳光玫瑰葡萄管理技术培训班在官垸镇农民田间学校举行,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石雪晖教授、彭建伟教授,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先荣等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官垸镇、如东镇、小渡口镇等地葡萄种植大户以及从安乡、岳阳、湖北等地前来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的人员共计4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福建福安刺葡萄的遗传背景,寻找刺葡萄与欧亚种葡萄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展开对福安刺葡萄基因组的分析,共得到测序数据8.4Gb,鉴定出3 192 484处非冗余遗传差异。差异位点分布位置结果显示,30.34%的差异位于基因间区,3.67%的差异位于基因外显子区。通过对比葡萄参考基因组序列,共鉴定出刺葡萄基因组上存在1 863 237个同源SNP、1 244 590个异源SNP位点,表明本次测序所用的福安刺葡萄有可能是异源二倍体。  相似文献   

20.
葡萄酒是一种具有普遍共同标准和国际认同感的产品,葡萄酒产业是一种能体现区域特色的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本文回顾了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综述了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现状、酿酒葡萄种植产区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及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生产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未来中国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