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免少耕栽培技术及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壮杆大穗水稻品种的应用种植,螟虫抗药性的增强,气候条件等诸因素影响,导致二化螟大发生频率高,危害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大.为此对本地区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态分布及防治策略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胡学友孙友武20世纪70~80年代初,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较重,1981年全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公顷次左右.此后,二化螟种群数量急聚减少,在绝大部分地区对水稻生产已不构成威胁,二化螟由主要害虫变成次要害虫.90年代后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快速回升,1999年二化螟在我市重发,当年全市发生面积5.3万公顷次左右,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也都偏重发生,在我市再度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市水稻丰产丰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三化螟再度回升,成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而近两年二化螟回升势头较猛,2001年沿江地区与三化螟并重发生,局部甚至重于三化螟.1999~2001年我们通过3年的分片设点观察、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和对靖江市近5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基本上已摸清我市水稻螟虫的种群演变规律和掌握了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根据奉贤区1950~2001年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的观测资料,结合水稻栽培技术、栽培制度演变情况和水稻白穗率高低变化特点,本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过程分为由高到低回落期、先升后降期、低发生期和波动上升期四个历史阶段;分析了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与一代灯下诱蛾数、水稻生育期变化、栽培方式及环境气候等条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历史拟合率为94%,经2001~2002年应用验证,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在南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二化螟无害化治理技术,并在试验、示范中证明了这项技术措施对二化螟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越来越严重,为了摸清我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及时指导防治,笔者对我市水稻二化螟越冬虫量及灯诱二化螟进行了调查监测。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虫量以清新区最多,且连续3年均超过12000头/666.7m2,连州市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少,2021年和2022年越冬虫源均低于2000头/666.7m2。清新区灯下二化螟发生量2021年呈现单峰现象,发生高峰期集中在7月上旬,2022年呈现“主峰”+“次峰”现象,7月初有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连南县灯下二化螟发生量2021年呈“主峰”+“次峰”现象,6月中旬二化螟发生具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2022年呈现双峰现象o 关键词:清远 二化螟 种群动态 监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永康市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早稻、绿肥、冬作(麦、油)种植面积税减,经济作物及单季稻比例迅速增加,水稻二化螟各代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近4年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表明,第1代二化螟发生明显加重,已连续5年大发生;第2代、第3代二化螟则表现为前峰轻,后峰重。针对二化螟蛾峰多,蛾峰时间长,早稻面积小,单位面积受虫量大,危害重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二化螟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营山县是水稻种植大县,近年来二化螟常年发生面积达2万hm2,严重威胁着当地的水稻生产安全。本文分析了2011—2022年营山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发生规律,并总结了适合营山县的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Lissovhopitrns oryzopnilus Kuschel)、二化螟是我市早稻前期主要害虫。稻水象甲以成虫取食叶片,幼虫藏在土中为害根部,造成早稻分蘖减少、坐苗;二化螟以一代幼虫钻蛀水稻,造成枯梢、枯心。近年来,我市早稻一代二化螟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影响早稻生长和产量,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和田间试验,初步摸清了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在我市的发生特点、危害规律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我市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茎、茎杆中越冬.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二化螟发生在我市呈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市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逐年加重,1999年全市二代二化螟的自然螟害率在3%以上,重发地区的部分田块螟害率超过30%.今年以来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趋势更加严重.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苏南稻区、沿江东部和淮北东北部的一代二化螟大发生.苏州市6月中旬调查秧田卵量每亩平均达到920块,为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节水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市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市第一大耗水作物。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连续干旱缺水的影响,已严重威胁着我市的水稻生产。为此我们研制出适合我地区水稻生产的高效节水栽培技术,通过采用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和规范化旱育稀植技术,每亩可比常规灌溉节水400m^3左右,节水30%以上,增产10%以上,节本增收100~150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凌海的主栽作物,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在凌海地区1年发生2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二化螟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死穗、白穗,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由于多年大量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造成二化螟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天敌数量减少,稻田生态环境被破坏,为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二化螟,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在安屯水稻示范基地、建业平安村等试验示范了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技术600亩,效果好、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主要与稻田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2001年冬季气温高,对二化螟越冬有利,二化螟呈大发生态势,而2002年春季连续低温阴雨,对二化螟生存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2002年一代二化螟实际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方强农场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大发生现状的调研,从栽培和植保等方面分析了其大发生的原因,并探索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二化螟防治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及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佳多式频振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五常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水稻品种的改变和气候条件变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具今年秋季调查,五常的个  相似文献   

20.
浅谈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接近总面积的50%,减产一般为3-5%,严重达18.5%,而且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二化螟对我市水稻的危害,我们针对尚志稻作区二化螟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二化螟在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