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集果用、叶用和树用为一体,尤以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病和抗衰老具有的特殊疗效而引起了全球银杏热。银杏起源于我国,3/4以上的银杏资源在我国,作为银杏之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把开发银杏产品当作利国利民的大事来抓,努力实现资源基地化,开发产品系列化,质量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1银杏发展现状我市地处大别山区,属银杏中心分布区,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万历乙酉年间就有栽培,以零星散生为主,多见于名山、古刹、词堂、村宅附近。据调查,全市现有结果大树10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树540株,主要集中在红安、麻城、罗田三县市,1007年全市白果产量2'772kg。其中,麻城市有百年以上古树165株,常年产量保持在正万kg左右,红安县有百年以上古树154株,常年产量在8000kg左右。近年来,银杏得到山区群众的广泛认同,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初步形成了一股银杏生产、开发的热潮,生产正由零星、小片种植逐…  相似文献   

3.
银杏古树今逢春王达明银杏是被称为“活化石”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人类栽培银杏也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今在市场经济推动下,银杏古树焕发出青春,成为高效林业发展中的热点树种。一、新用途新产品不断开发银杏的种子一白果,是中国传统的干果及药膳食品。近些年...  相似文献   

4.
发展银杏生产建立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争创全国银杏第一县(市)为目标,以科技开发为依托,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不断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发展银杏生产,大力推进银杏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市银杏成片园达5133hm2,四旁栽植140万株,总株数达350万株;产量70万kg以上,占全国总产10%;年产银杏子青叶5000t以上,全市建有银杏叶加工厂6座,年产银杏黄酮80t,实现了科农工贸配套成龙,年系列产值逾2.5亿元,银杏生产已成为郊州市支柱产业,跨入了全国五强县(市)行列。1依靠科技进步,全方位推进发展,尽快形…  相似文献   

5.
银杏长效、高效经济已被各好领导和群众所认识,发展银杏已成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一项支柱产业。通过近几年的银杏资源普查及开发,全县1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树2336株,从中筛选出优良品种36株,每年产量达6500kg,产值达26万元。迄今为止.开发银杏695hm~2,因此,对我县银杏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桂林栽培银杏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银杏产区,年产银杏种核5400多吨,居全国首位,拥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树7万多株,分布于灵川、兴安、全州三县。今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雨雪冰冻,便部分古银杏树受损严重,经调查在一些高海拔及近石山地带生长的百年以上甚至达千年的古银杏树受害惨重,主侧枝全部断裂,植株树冠全毁,仅银杏种核产量预计减产70%左右。现就如何挽救古银杏树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银杏生产开发:希望与困惑并存曹云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曾说过,白果树(即银杏)是中国的国树。银杏不仅原产于我国,其历史悠久达千年以上,而且它还是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防护于一体的一种极具综合效益的树种。因此,银杏的生产与开发正成为一个日趋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桂林地区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含量偏低是导致本地区银杏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增施石灰粉、硫酸镁、硫酸锌、硼砂等微量元素试验,银杏种实重提高了3%以上,银杏种实出核率提高5%以上,银杏种核浮水率降低了11.6%以上,银杏种核出仁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9.
银杏塑料大棚硬枝扦插育苗技术银杏为优良的园林绿化珍贵树种,又是制作树桩盆景的上等材料,常因繁育速度慢而影响产苗量,自199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银杏硬枝大棚扦插生根率90%以上,移栽成活率95%以上的效果。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1制穗大棚硬枝...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地处我国银杏分布的中值区,水热条件适宜银杏生长。全市现有零星银杏资源,分布于风景区、学校、寺庙、工厂等处,均作为绿化、观赏用途,银杏大树生长在低山丘岗的土层深厚、湿润的小环境中。50、60年代武汉尚有一定数量的古银杏大树,但经“大跃进”和文革活动,现仅存留百年以上的古银杏5处7株,弥足珍贵。现将武汉市古银杏介绍如下:1“武汉第一树”古银杏位于江夏区金口镇某部队驻地处,有3株古银杏。其中胸径最大一株(胸径达1.94m)被市园林局命名为“武汉第一树”,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为唐代栽植。两株雄树干基已空朽,树顶…  相似文献   

11.
银杏酸单体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石油醚回流提取得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银杏酸(GA)混合物,再经制备色谱柱多次分离,反复制备得到6种单体:银杏酸C13:0、C15:1、C17:2、C15:0、C17:1和一种未知新化合物,各单体纯度都达95%以上,可作为银杏产品中有毒成分银杏酸定量分析的对照品,初步鉴定该未知物是一种新的银杏酸。测定了粗提物、银杏酸混合物及3种不同单体对17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银杏酸是银杏外种皮中抗菌活性成分之一,不同银杏酸单体的抗菌活性存在差异,C13:0的抗菌活性显著高于C15:1和C17:1的活性,C15:1的活性高于C17:1银杏酸的抗菌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中苯环上第六位取代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桂林银杏产区有部分40年生以上的银杏挂果大树,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产量低,品质差,根据该产区气候条件和银杏生长特性提出了衰老低产树和挂果大树的管理,人工授粉技术与注意事项,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银杏的医疗、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产品的不断开发,银杏的身价年年看涨,1996年白果价格上升到每公斤48一切元,银杏叶价格上升到每公斤10-12元。银杏不仅效益高,而且收获期长(千年以上),因而倍受青睐。银杏呆用林虽能高效、久效,但挂果较晚,要形成产量根集苗需7—9年,嫁接苗需8-12年,而实生苗需25年左右,难以早效。在根杏国中合理问套种,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是实现银杏国早效、高挂、久效最有效的办法。下面提出几种银杏国间套种模式供全大众去_1.银杏国“呆、叶”间种银杏采用林中间种求…  相似文献   

14.
银杏嫩枝扦插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影响银杏嫩枝扦插生根的母树年龄、扦插基质、基质温度、扦插时间、截制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管理技术等因素的系统研究,使生产性银杏嫩枝生根率达90%以上,当年移栽成活率平均为85%,扦插后到不定根产生期间的水分管理是银杏嫩枝扦插繁殖成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资源县风里乡香草树白果三组村民的住房南侧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高高地巍然屹立着两株银杏树。银杏俗称白果,村旁的生产队也叫白果队。这两株银杏树的高各为28米、26米,胸径各为2.1米、15米,树冠直径各为15米、12米,其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树干通直苍劲,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历年年均产鲜果1000公斤以上,晒干果300公斤以上,市场销价每斤为12元,年产值7000元以上,基本上解决了该村村委一年到头的日常经费开支,20年前两树已很少挂果,科技人员给古银杏普遍喷洒了“九,二0”,使这两株古树重焕生机。罕见的香草银杏@肖荣军…  相似文献   

16.
奇异的银杏树文/蔡璋铨浙江省新昌县一株银杏树主干上生长出四种树木,实属罕见。该树由主体雄银杏及女贞、榔椅、桂树和樟树五种树组成,分属银杏、木犀、榆科和樟科四科。古银杏树高30米,胸径130厘米,树龄在800年以上。据说此树是为纪念南朝著名学者刘勰所植...  相似文献   

17.
银杏是我国特有珍贵树种,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果、叶、木材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特别是银杏叶前几年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引起我国各地大面积、广泛栽植,作为市树的银杏在我市发展相当迅速。据统计,我市现有银杏片林300hm^2,包括零星栽植株数已达40万株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银杏(Ginkgo biloba)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了适宜银杏芽萌发、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其根芽诱导率都在89%以上,增殖倍数达8.1。通过银杏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了悬浮细胞培养系,在液体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mll^—1蜂蜜可明显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及黄酮糖苷的累积,提高细胞产量1倍以上。经过10次液体继代培养,悬浮细胞中黄酮糖苷含量达到成熟叶片含量的92.4%。  相似文献   

19.
泰兴市是我国银杏著名产区,现有银杏树(不包括采叶园)366.8万株,产果10年以上的盛果林有21万株,进入90年代后银杏产量已超过200万kg,1996年达305万kg,超过全国总产量的1/3。但在当前银杏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白果、叶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文中提出了7条发展银杏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悬崖式银杏盆景的制作银杏是我国珍贵园林绿化树木。长者树龄达千年以上,有"活化石"之称。它的果叶根茎都是名贵的中药材。银杏的特点是木质松软,生长缓慢。任意蟠曲,不易折断。制作容易,方便简单。蟠扎最佳时间在四、五月间(其他时间也可),树木正在复苏,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