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针茅狭跗线螨防治狼针草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萍  侯天爵 《中国草地》2000,(1):45-46,49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草场的主要昆虫调查中,发现在大针茅的孕穗期和种子形成期取食针茅的一个新种-针茅狭跗线螨,该种可使大针茅孕穗不抽穗,抽穗不结实和使种颖芒刺柔软,为此对针茅狭跗线螨防治狼针草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1997-1999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对大针茅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筛选,发现优势天敌昆虫6种,其中针茅狭跗线螨在针茅的营养生长期田间自然感染率是18.99%,孕穗期田间自然感染率20.46%,种熟期36%。针茅受感染后,茎杆形成褐色斑点,叶枯黄、枯死,颖果不能正常抽穗,造成畸形;在种子(颖果)形成时,形成畸形种,种子的结实率下降,针刺减少、变软。  相似文献   

3.
1997~1999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对大针茅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筛选,发现优势天敌昆虫6种,其中针茅狭跗线螨在针茅的营养生长期田间自然感染率是18.99%,孕穗期田间自然感染率20.46%,种熟期36%。针茅受感染后,茎杆形成褐色斑点,叶枯黄、枯死,颖果不能正常抽穗,造成畸形;在种子(颖果)形成时,形成畸形种,种子的结实率下降,针刺减少、变软。  相似文献   

4.
郭平  张卓  周婵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11,19(3):381-387
采用无样方采样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生殖分蘖株的生物量分配和生殖生长规律的比较分析,以期揭示2种针茅的生殖生长状况和资源分配策略,提高草地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殖分蘖株穗重随植株总重、植株高度、穗长增加而增加;穗长、生殖生长比率随植株高度增加而增加;每穗籽粒数随小花总量增加而增加;每穗籽粒重随穗重、穗长增加而增加,均呈现y=a+bx线性函数变化规律,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针茅生殖器官穗生长速率b值和穗重百分比大于贝加尔针茅,而结实籽粒的生长速率b值,以及茎、鞘、叶重百分比均却小于贝加尔针茅。生殖分蘖株生殖器官穗构件与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呈负相关。表明在相同生长条件下,2种针茅具有相同的生殖生长和资源分配规律,采取了生存和生殖相权衡的资源分配调节策略,且贝加尔针茅种子生产的能力大于大针茅。  相似文献   

5.
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呼伦贝尔草原观测试验站对针茅优势种群采用随机取样法进行了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生殖分蘖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数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营养和生殖生长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为6.90%~77.60%;贝加尔针茅有性生殖特征,以及营养生长特征,分别是它的1.056-4.327倍;方差分析表明,贝加尔针茅与大...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锡林浩特市天然大针茅草原最适收获期,获取质量兼优的天然牧草,采用样方法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不同生育期产草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牧草成熟期干草产量最高,孕穗期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综合考虑干草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变化动态,天然大针茅草原的最佳收获期为抽穗-开花期。  相似文献   

7.
锡林郭勒草原的大针茅病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大针茅草场上,发现5种大针茅真菌病害,降茎黑粉病于1997年发现并报道外,其余4种是穗黑粉病,叶枯病,茎枯斑病和锈病。这5种病害均属国内新发现的大针茅病害,其中穗黑粉病1998年在锡林浩特以北某些大针茅草场上发生较为普遍,其他仅有少量或微量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7月、8月进行了群落组成调查和生物量测定,并采样测定了各植物种热值,按各种的干质量权重计算了群落水平的热值.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羊草热值平均为18.99 kJ/g;大针茅热值平均为19.16 kJ/g;羊草和大针茅无论样地间还是种间差异都不显著.在观测期内,羊草和大针茅的热值均表现出一定的随季节略微增加的变化特征,羊草热值的季节变化以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大针茅热值的季节变化以线性拟合更好.群落水平上,羊草群落和大针茅群落热值最高的均是大针茅,分别为19.03和19.28 kJ/g,热值最小的植物种在羊草群落中为轴藜Axyris amaranthoides和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在大针茅群落中为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羊草群落干质量加权热值为18.73 kJ/g,大针茅群落为18.43 kJ/g.整个观测期群落地上部分、根系、凋落物及立枯物热值结果说明,地上部分热值高于地下部分,群落热值随时间和群落结构变化而有略微波动,群落水平热值与种及器官水平上的热值有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火生态因子对大针茅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东部呼伦贝尔和科尔沁草地的大针茅草原(Form.Stipagrandis)划分为大针茅+羊草(Leymuschinensis)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一大针茅,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大针茅4个群丛组,大针茅草原内部各类型的演变了决于降水和热量条件,土壤水分和土壤基质状况。这些因素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草种的生态位动态,通过典型样方调查,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分别对封育5年、9年、14年、18年和30年天然草地的主要物种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类型具有明显差异,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大针茅(Stipa grandi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4个种群生态位总宽度较大,且在5个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均有出现。云雾山原建群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生态位宽度也较大,但在封育30年样方中未发现其分布。不同封育年限各物种生态位宽度排序和其总宽度排序并不相同,封育5年、9年和14年的草地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是长芒草、甘肃蒿(Artemisia gansuensis)和猪毛蒿(A.scoparia),封育18年和30年草地大针茅最大。随着封育年限增加,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出现波动,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随封育年限增加呈现“升-降-升”的动态变化,封育5~18年,长芒草生态位宽度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甘青针茅(S.przewalskyi)只在封育30年样地出现,但其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大针茅。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种群生态位宽度无线性关系,封育9年草地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最大,封育14年和30年草地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呈递增趋势。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种间竞争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天然草地主要牧草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进一步准确反映草地的营养价值和载畜能力。测定了对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典型草原打草场的坡地、平地和洼地的羊草、大针茅、达乌里胡枝子3种主要牧草的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地羊草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最高,坡地和平地的大针茅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洼地;洼地的达乌里胡枝子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最高。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3种主要牧草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这3种牧草可以用叶绿素含量来估测其蛋白质含量。并且羊草生长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大针茅生长在坡地上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达乌里胡枝子生长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大针茅(Stipa grandis)种群不同土层深度根系生物量的分析,探讨放牧对大针茅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放牧强度下的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有显著性差异(P<0.05),0~30cm的根系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成"N"字形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再增加。同一月份内,大针茅根系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影响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放牧影响下根系生物量在5,6,8三个月增加,比对照增加0.35%~16.52%,重度放牧压力下根系生物量最小。根系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T"字形分布,即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呼伦贝尔地带性植被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放牧和围封对不同类型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内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放牧压力下,土壤容重、pH值均显著升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亦显著下降.各植被类型草原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放牧样地较围封样地呈现活性增加的趋势,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各有差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示草原退化与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7.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匮乏是影响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而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制约是植物自然更新的关键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的干旱胁迫条件,测定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6种主要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及抗旱性。结果表明,随PEG浓度的增加,16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种子的萌发时滞延长直至不萌发,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轻度的干旱胁迫(50 g·L-1)能促进部分种子的萌发,增加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6种植物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鬼针草(Bidens pilosa)、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种子萌发耐旱性最强,而大针茅(Stipa grandis)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