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对产自山西、河北等地的22个燕麦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高β-葡聚糖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为2.0%~6.5%,含量低于3.00%和高于5.00%的品种较少,含量在3.00%~4.99%的品种较多;按品种类型,新育成品种β-葡聚糖含量高于地方品种;按来源地,山西品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产自山西、河北等地的27个燕麦样品的常规营养品质、β-葡聚糖含量和植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燕麦样品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β-葡聚糖含量在3.00%~5.00%的品种较多,植酸含量主要分布在11.00%~15.00%。研究可为燕麦营养研究、优良品种选育与健康食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裸燕麦青引3号莜麦(Avena nudaL.cv.QingyinNo.3)为材料,研究了播量和行距对籽粒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籽粒产量、β-葡聚糖含量,也对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及β-葡聚糖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量和行距也对裸燕麦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有影响.在播量120kg/hm2和行距20 cm处理下,裸燕麦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及β-葡聚糖产量均达最高值.裸燕麦籽粒粗蛋白质Yp(kg/hm2)和粗脂肪Ye(kg/hm2)及β-葡聚糖产量Y(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P2O5,kg/hm2)肥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估测.  相似文献   

4.
几个燕麦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籽粒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7个燕麦品种(裸燕麦6个,皮燕麦1个)在5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分析其籽粒蛋白质、脂肪、维生素PP、B_1、B_2、E、C和12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为选择优质医用燕麦品种和良好的燕麦生产基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裸燕麦核心种质的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档  平华  任贵兴 《作物学报》2010,36(6):988-994
为了解裸燕麦种质资源的抗氧化特性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选用和检测了120份国内外裸燕麦种质。其DPPH清除能力及总酚、生物碱和β-葡聚糖含量的变幅分别为4.34~179.98 mg L-1、250.99~807.88 mg kg-1、25.21~347.55 mg kg-1和0.59%~9.69%,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来源地和不同种质类型裸燕麦的抗氧化能力和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采用K-mean cluster快速聚类法将其聚为6大类群,分别由20、39、2、22、12和25份种质组成。燕麦籽粒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酚、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与β-葡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裸燕麦抗氧化能力与其籽粒中所含的总酚和生物碱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还筛选出一批高抗氧化的燕麦种质资源,有望用于高抗氧化性燕麦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麦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β-葡聚糖积累特性,及淀粉各组分与β-葡聚糖的关系,以2个皮大麦、1个裸大麦和1个糯裸大麦为试验材料,测定花后7、14、21、28d淀粉各组分及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甘啤6号淀粉各组分含量随灌浆推进均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甘垦啤7号和甘垦6号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花后21d有1个峰值。糯大麦C 2-1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非糯大麦;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糯大麦,整个灌浆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β-葡聚糖含量均随灌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成熟期含量最高;整个灌浆期糯大麦C 2-1含量显著高于非糯大麦。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与β-葡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作为高β-葡聚糖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Logistic方程拟合发现,直链淀粉、β-葡聚糖最终积累量与积累起势与有效积累时间有关,支链淀粉最终积累量取决于最高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7.
燕麦β-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燕麦β-葡聚糖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燕麦β-葡聚糖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制备和含量测定,并对燕麦β-葡聚糖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55-258
为了解不同播期对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及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积累规律,以‘苏啤6号’和‘藏青25’为试验材料,在2年3个播期下,测定开花后多个时期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苏啤6号’籽粒β-葡聚糖含量无差异,‘藏青2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差异显著,播期为11月上旬时β-葡聚糖含量最高;在正常播期下(10月下旬),大麦β-葡聚糖含量从开花到开花后30天间,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开花后30天以后趋于稳定;花后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积累速率在花后1~5天、20~25天积累速率呈现峰值。播期对不同大麦品种籽粒β-葡聚糖影响不同,花后1~5天、20~25天是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积累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燕麦品种资源目录》中的1200多份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皮燕麦品种的平均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比裸燕麦品种的高。山西、内蒙的裸燕麦品种具有大穗、大粒、多花多实特点。与国外引进的皮燕麦品种相比,中国皮燕麦品种主穗小穗数和粒数多,但千粒重低。选出20份综合产量性状或某一性状上表现突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裸燕麦麸皮β-葡聚糖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产的裸燕麦麸皮为原料进行了微波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液固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pH值对燕麦β-葡聚糖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2、微波功率720W、提取时间9min、溶液pH值为10的优化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8.31%。  相似文献   

11.
品种与环境对我国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我国裸燕麦品种营养品质的整体表现,收集了2007—2009年间国内燕麦主产区产58个燕麦样品,比较了其重要营养组成及地区和年份间的差异,并初步筛选了燕麦优良品种。结果显示,在燕麦特征性营养指标中,各样品间以粗脂肪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1.38%;淀粉含量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仅6.23%;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以油酸与亚油酸为主,二者比例接近1∶1,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小;氨基酸组成中以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差异最显著。对比所选取4个燕麦产区的品种表现,以甘肃产燕麦的综合品质较好,粗蛋白、β-葡聚糖、亚油酸及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相对于品种和产地,年份间燕麦营养品质的差异较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莜麦的医疗保健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燕麦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种子带皮的皮燕麦,另一类是种子不带皮的裸燕麦.莜麦就是裸燕麦,又称玉麦、铃铛麦.下面谈谈莜麦的医疗保健作用.1莜麦具有降血脂的药理作用据美国科学家报道,人们食用燕麦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裸燕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燕麦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性喜凉爽、耐寒冷,适合在长日照、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种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冷凉,种植燕麦历史悠久,在青海省海拔1 600~4 200m的广大地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青南、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及海东部分地区,皮燕麦播种面积在2万hm2以上,总产量300万kg,子粒和茎秆主要用作饲料.裸燕麦子粒中β-葡聚糖有保健和医疗价值,并且茎秆适口性好、易消化、耐储藏,可用作干草冬季补饲家畜,种植和开发利用裸燕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自2000年以来引进和选育了一些优良的裸燕麦品种,并已在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平均产量在4 500~6 000kg/hm2,产鲜干草1.8万~2万kg/hm2.由于具有粮饲兼用型的特点,种植裸燕麦可收入1.1万~1.4万元/hm2,比种植小麦收入高1倍多.种植裸燕麦可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水分和腐植酸协同作用对燕麦的增产提质效应,本试验以蒙农大燕1号和内燕5号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旱作和有限灌溉2个水分处理,分析喷施腐植酸对燕麦叶片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和开花期喷施腐植酸后可以显著提高燕麦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灌水条件下相比,蒙农大燕1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旱作条件下的提高幅度更大,提高了31.78%~123.72%,而内燕5号在旱作和灌水条件下增幅基本一致;在旱作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后两品种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尤其以内燕5号的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5.60%~74.68%和11.24%~19.56%;与旱作处理相比,在灌水条件下喷施HA,两品种籽粒β-葡聚糖含量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11.30%~33.29%和7.76%~43.81%。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蒙农大燕1号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籽粒β-葡聚糖含量、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及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β-葡聚糖与单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燕麦品种资源目录》一、二册中的大粒裸燕麦与普通栽培燕麦的蛋白质、脂肪和亚油酸含量的化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粒裸燕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53%,脂肪含量为6.35%,亚油酸含量为42.44%,均比普通栽培燕麦的13.74%,6.23%,40.20%高。大粒裸燕麦的主要营养成分高于普通栽培燕麦。  相似文献   

17.
品燕4号是以皮、裸燕麦种间杂交育成的裸燕麦高代品系9814为母本、皮燕麦Iowax421为父本,采用皮裸燕麦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裸燕麦品种,于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文详细介绍了品燕4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宜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陈富 《中国种业》2016,(12):74-74
<正>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燕麦课题组,开展种质资源搜集、引进、筛选和自育,现已有国内外种质资源1800多份,引种筛选成功皮燕麦品种4个,育成裸燕麦1~9号系列品种9个。魁北克属粮草兼用型皮燕麦,具有叶量丰富、轮层数多、壳薄、熟性好、抗旱、高产、抗倒、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含量高、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刘龙龙 《中国种业》2017,(11):65-65
品燕4号是以皮、裸燕麦种间杂交育成的裸燕麦高代品系9814为母本,以皮燕麦Iowax421为父本,采用皮裸燕麦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裸燕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文详细介绍了品燕4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生物学特性、适宜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燕麦种子贮存后遗传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富娟  张子良 《种子》1997,(5):9-12
本文取材青海农林科学院1956、1964、1984年存入西宁自然库中裸燕麦和皮燕麦种子共12个品种,于1939年从生理生化、细胞学等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存8年的种子发芽率高,平均发芽率裸燕麦85.0%,皮燕麦74.1%,其幼苗鲜重、干重,活力指数、TTC活性等均高,而电导率低;贮存28年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平均发芽率裸燕麦为48.2%,皮燕麦为2.0%;贮存36年的种子已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