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贮藏的高粱种子生活力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高粱种子的生活力状况,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高粱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对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10年以上的3 300份高粱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起始发芽率和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年份种子的生活力变化,探讨了种子起始质量对贮存效果的影响。【结果】90%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10年后的发芽率仍保持在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33份(占被监测份数的1.00%)出现了明显下降,发芽率从85%以上下降至70%以下。从总体上看,低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增加,高发芽率水平的种子份数减少。来自不同供种单位和不同年份种子间的发芽率下降差异显著。【结论】在进行种子生活力监测时应首先监测生活力出现显著下降的送存单位提供的种子。另外,监测时应按顺序一份一份地检测,不能进行抽测,因即使是同一单位在同一年份送存的种子生活力变化范围非常大。种子在繁殖或更新时还应将其生长季节,特别是种子成熟和收获时候的气候条件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不同贮藏时间的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状况,明确影响油菜种子发芽力变化的关键因素,评估野生近缘种质的保存效果,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油菜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监测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8-22年的347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子的发芽与出苗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测验及方差分析,对不同起始发芽率、不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种质类型种子的保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3.6%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8-22年后其发芽率仍保持在油菜种质栽培种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29份种质(占被监测份数的8.3%)的发芽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0%以上下降至70%以下;有142份 (占被监测份数的40.9%) 材料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总体上讲,随着起始发芽率的下降或者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的份数所占监测份数的比例不断增加.油菜种子在长期库中保存15年后,发芽率出现显著下降.油菜野生近缘种发芽率显著下降种质的比例明显高于栽培种.[结论]入库起始发芽率95%为长期库种子安全贮藏的分界限,起始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入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会更安全;对于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贮藏的野生近缘种或者贮藏时间在15年以上的种子,应进行生活力的密集监测并及时安排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种质库保存于5±2℃及Rh 60%±5%环境中的2 813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活力监测。结果表明,贮藏16~18 a后,监测发芽率均值为85.93%,73.27%的种子监测发芽率在85%以上,种子活力总体上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有284份种质监测发芽率小于70%,种子活力出现了明显衰退,急需更新;不同类型种质活力衰变差异显著,4种类型稻种资源耐贮藏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籼糯籼粘粳糯粳粘;不同入库年代对种子活力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宁秀呈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04-6707
对1981~1984年入库贮藏的188份稻种资源,分别进行入库时和入库后不同年份定位跟踪监测其生活力变化,发现在贮藏中不同类型稻种资源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速率为0.12%~3.05%;多数品种种子贮藏26年后发芽率仍保持在75%以上;以发芽率75%为基准进行预测,发现不同水稻类型品种安全贮藏年限差异很大,为12~50年甚至更长时间。表明对水稻种质资源生活力进行跟踪监测,并对进入安全贮藏期的种质进行更新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种质库栽培稻种子生活力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种质库中10种类型14,003份栽培稻种质资源进行生活力监测,结果表明,贮藏20年后,种子平均发芽势为88.07%,平均发芽率为91.11%,有87.45%以上的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80%以上,但有少部分种子已丧失发芽能力;不同类型的栽培稻种子经低温长期贮藏后生活力下降趋势不同,中晚稻、晚小糯、早小糯、区外引进种和抗病材料种质发芽率下降不明显,较耐贮藏。而粳稻、早籼、育成种、晚大糯、早稻类型的种质发芽率下降较明显,耐贮性差。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子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预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 34份水稻种子作为生活力监测单位 ,在 45℃老化条件下探讨种质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预警指标。结果表明 ,水稻种子生活力存活曲线呈反S型 ,贮藏初期生活力下降较缓慢 ,尔后有一快速下降阶段 ,生活力下降不是随时间呈等速率下降。萌发起始日、根苗健壮度及发芽率相邻测定一致性比率等指标 ,可作为种子生活力快速下降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库存野生稻种质资源发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初贤  望飞勇  温东强  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64-12666,12676
[目的]为种质库贮藏野生稻种子及其他作物种子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种质库中贮藏21~28年的2177份野生稻资源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的野生稻种子贮藏后发芽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中期库贮藏24~28年后的野生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差异极明显,贮藏28年的药用野生稻种子平均发芽率从50.56%下降至11.34%;在长期库贮藏21~27年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外国野生稻各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下降差异不显著,同一类型不同编号的野生稻种子同时入库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变化有差异。[结论]野生稻种质资源在长期库中贮藏比在中期库贮藏效果好,寿命长,能安全保存24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稻种子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预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4份水稻种子作为生活力监测单位,在45℃老化条件下探讨种质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预警指标.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生活力存活曲线呈反S型,贮藏初期生活力下降较缓慢,尔后有一快速下降阶段,生活力下降不是随时间呈等速率下降.萌发起始日、根苗健壮度及发芽率相邻测定一致性比率等指标,可作为种子生活力快速下降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
天南星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对东北天南星和天南星进行发芽率试验,以细沙拌种低温贮藏及室温放置2种方式贮藏种子,并用TTC显色法测定其生活力。结果表明,天南星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15℃,发芽率可达96%;于室温下放置270d,已元生活力;而与细沙混合贮藏于-4℃冰箱中270d后仍具有较强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条件下贮藏1、4、8个月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和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集后短时间贮藏栀子种子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和发芽率,但栀子种子寿命较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种子对环境的耐受性也大大降低。生活力与贮藏时间的相关系数r=0.958,种子的生活力(Y)与贮藏时间(X)回归方程Y=102.794-3.736 X;发芽率与贮藏时间的相关系数r=0.881,种子的发芽率(W)与贮藏时间(X)回归方程W=95.740-6.368 X,均显著相关。长时间贮藏后栀子种子的含水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年限百喜草种子发芽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贮藏年限对百喜草种子的含水率、吸水率、生活力、标准发芽率的影响,对0~2年不同贮藏年限百喜草种子发芽特性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贮藏1年的百喜草种子含水率最高,为11.25%;吸水率中等,在浸泡60 h时为49.93%;生活力中等,为86.00%;其标准发芽率和发芽率均高于贮藏0年和2年;贮藏2年后的百喜草种子已无利用价值。生产应用中百喜草种子贮藏1年后再播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麝香百合(Liliumlongiflorum)花粉的发芽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空白培养基上其花粉发芽率仅为4.7%,而在加有蔗糖、锌、硼的培养基上,麝香百合花粉的发芽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以培养基10%蔗糖 100mg.L-1硼 0.02mg.L-1锌为最佳,花粉发芽率可达79.7%;对不同贮藏条件下麝香百合花粉的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能较长时间地保存其生活力。  相似文献   

13.
贮藏温度和湿度对胡萝卜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贮藏于室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干燥与否的胡萝卜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胡萝卜花粉的生活力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贮藏温度越低,生活力下降速度越慢;干燥贮藏花粉生活力高于非干燥贮藏花粉.本试验条件下,冰箱冷冻干燥贮藏最有利于保持胡萝卜花粉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李不同品种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化帮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39-1639,1656
通过对大黄李、奎丽、寺田实生以及牛心李4个品种花粉生活力的研究初步得出,李不同品种花粉生活力存在差异,其中以牛心李生活力最强,其他依次为寺田实生、大黄李、奎丽;浓度10%蔗糖培养基花粉发芽率最高;花粉采集后贮藏一段时间后,生活力逐渐降低,24 d后几乎丧失萌发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温度15℃、相对湿度15%左右的干燥箱,对水稻、花生、小麦等作物种子进行了72小时干燥处理,种子含水量降至7%以下,然后置低温种质库贮藏18月仍保持生活力。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库贮藏保存的水稻种质资源、不同贮藏年限的发芽率(生活力)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和预警分析,并对相关种质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入库。  相似文献   

17.
章元明  盖钧镒 《世界农业》1993,(10):14-15,48
“种质保持”一词来源于Germplasm conservation或preservation,指种质资源连续多代的长期保持,包括动态繁衍和静态贮藏两方面的内容。原用“种质保存”,由于它仅理解为静态贮藏,因而,用“种质保持”概括全局。它指利用天然或人工的适宜环境,借以保存种质资源,使之具有遗传完整性和高的发芽力或生活力,并通过繁殖能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即保存种质的发芽力和生活力,使之具有继续繁殖的能力,以及繁殖前后具有最大程度的遗传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农民要想贮藏好作物种子,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应注意八忌。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云南作物种质低温中期库保存10年后的278份云南稻种和153份小麦的发芽率,分析了检测材料总体平均、物种、生态种植区来源和不同发芽率起始水平的平均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稻种和小麦总体平均活力下降极显著,但34.5%的稻种和26.8%的小麦活力有上升趋势;不同物种包括亚种、生态型和变型,生态种植区来源和起始发芽率水平间种子活力下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检测材料活力升高的主要因素来自种子本身的休眠和贮藏等遗传特性;就检测材料而言,籼粳交错区的云南地方稻种及早熟和中早熟麦区的小麦较其他稻区和麦区种质更容易贮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种子在种质库长期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评价种子长期保存后的活力,为种子长期安全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35℃加温干燥,将初始含水量为14.80%的普通野生稻种子干燥至6种梯度的含水量10.56%、9.50%、8.70%、7.50%、6.60%和6.35%后,密封包装贮藏于种质库中进行长期保存试验,24年后测定其种子发芽力和田间生长能力,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含水量为14.80%、10.56%、9.50%、8.70%、7.50%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与贮藏前相比差异极显著,下降明显不宜长期保存;含水量为6.35%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成苗率与贮藏前相比差异不明显,发芽率仍保持在98.33%,成苗率为92.33%,活力水平最高。【结论】35℃加温干燥是种子入库前干燥的安全温度,野生稻种子在低温干燥种质库长期保存最适含水量为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