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正 《植物检疫》2007,21(1):32-35
2 检疫科技合作 从1966年至今40年来,为了保证实施小麦矮腥病菌的检疫立足于生物学基础,促使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检疫实践中实现了对小麦矮腥病菌的系统性研究,从比较形态学及近似种界定、病菌萌发生理寻求准确有效的检验鉴定技术开始,进行了小麦矮腥病菌的生物学和寄主病理学的研究。根据中国冬麦区不同的农业气候条件,运用生物气候相似距进行小麦矮腥病菌在中国冬麦区的潜在地理适存性研究。在病菌生态学和地理植病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小麦矮腥病菌在中国冬麦区的定殖风险区划研究、小麦矮腥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相应地研究了小麦矮腥病菌的检疫处理,形成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具有创造性、系统性的小麦矮腥病菌检疫研究工作,为检疫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以下将重点摘述中国进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疫科研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小麦矮腥黑穗病 Tilletia controverla Kuhn 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对象。每年我国在进口粮中经常截获小麦矮腥病瘿以及通过种子的洗涤检验的方法来检出小麦矮腥厚垣孢子。本方法是通过对被测的矮腥厚垣孢子的染色处理后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小麦丛矮病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七十年代,河北省发生普遍而严重,八十年代初,我省的部分地区发生较重。1983年聊城地区发病面积达60余万亩,近8万亩绝产,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自1982年我省将丛矮病列为主要测报对象之一。小麦丛矮病的病原为小麦丛矮病毒,该病毒寄主范围广,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多种禾本科杂草,它的传毒介体是灰飞虱[Laodelphex striafellus(Fallen)]。小麦丛矮病的测报主要依据灰飞虱的带毒率和丛矮病  相似文献   

4.
调查麦蚜种群数量和测定年度及不同地区小麦黄矮病毒分离物类型的组成,对小麦黄矮病毒的流行测报和抗、耐病品种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报导1984年小麦黄矮病毒田间标样生物学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小麦上病毒病种类较多。先后发现的有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kllow mosaic virus, WYMV)、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小麦“绿矮”病 (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小麦梭条花叶病曾大面积流行。2005年春天以来,江苏小麦上又发生了多种病毒病,除了以上4种,还出现了2种新的  相似文献   

6.
依据小麦黄矮病症状表现规律及其特征,笔者认为小麦黄矮病的分级标准,仍用以往的3级分级标准比较切实可行。其主要理由如下: 1.小麦黄矮病主要发生流行于黄淮中熟冬麦区,通常在小麦开始灌浆期病情趋于终  相似文献   

7.
 小麦丛矮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对研究小麦丛矮病的发生规律以及测报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筛选抗耐小麦黄矮病的种质资源是选育抗耐小麦优良品种的前提。小麦黄矮病的GPV株系由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传播,是我国黄矮病流行区的主流株系,它是我国特有的株系(周广和等,1987)。  相似文献   

9.
小麦丛矮病(又称坐坡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小麦病毒病,近年来有回升蔓延的趋势。冬前和早春是灰飞虱传播小麦丛矮病毒的两个高峰期,而早春防治小麦丛矮病的重点是棉茬麦田和间作套种麦田。其主要防治措施为:  相似文献   

10.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北方小麦的主要病毒病。寄主范围较广,人工接种可侵染水稻,近几年发现大田水稻发生类似于小麦黄矮病的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11.
OBSERVATIONS ON WHEAT BULB FLY INFESTATION OF BROADBALK WHEAT PLOT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F. Raw 《Plant pathology》1954,3(4):134-137
  相似文献   

12.
13.
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60份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表现可划分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4种类型,其中高抗材料占7.3%,高感材料占87.7%。在抗病品种中,又可划分为抗介体、抗病毒两种类型。通过对8个S×S、6个R×R、16个S×R和12个R×S的抗性表现研究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1)抗性特性为细胞核遗传,抗性基因为显性;(2)抗病毒基因品种中有3对显性基因控制;(3)抗介体性状由1对、2对或3对显性基因控制。4个单基因抗介体品种的抗性遗传被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4.
 4个以中国春为背景的小麦近等基因系及中国春间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有一定差异,可溶性蛋白种类及POD、EST、CAT同工酶图谱有较小差异。总的看,ISr5-Ra、ISr5-Sa、ISr6-Ra和ISr11-Ra很接近,Chinese Spring与它们差异稍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害扩展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小花定位孢悬液注射接种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麦品种抗赤霉病扩展力的强弱与穗轴被害程度、被害小穗数有直接关系,而与株高、穗型、穗芒长度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控制试验和大田中取样调查等方法,对小麦根腐病在小麦生长不同阶段的危害损失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明确了小麦根腐病苗腐主要影响田间保苗率、幼苗长势及成穗率等而造成产量损失;成株期的叶腐、穗腐则主要影响粒重而造成大幅度减产;同时穗腐又造成小麦籽粒感病,使种子质量下降而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7.
王锡锋  何家泌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2):122-122,128
1969年,Briggle以小麦品种Chancellor为轮回亲本,育成了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与Chancellor相似而抗白粉病基因不同的近等基因系。由于它们具有近似一致的遗传背景,可消除因鉴别寄主遗传背景不同所致差异。因此各地利用这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有关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结构或生理分化的研究。本试验采用幼苗和成株期接种相结合,评价了各个近等基因系对本省白粉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近几年来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小麦花叶病发病严重,大面积地威胁小麦生产。作者曾对病叶做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并初步鉴定该病之病原为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本文报道了进一步从生物学、病毒的形态、理化性质、血清学以及分子杂交等方面鉴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