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化肥配施降低了基质的容重,pH、EC有所降低,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与化肥处理相比,70%沼液配施30%化肥处理的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分别增加了50.8%、9.9%、6.6%、4.4%、12.1%;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2.
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渭源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白马峡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经济结构,助推了农民增收。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效与做法,提出了今后生态建设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蓬勃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监测体系,水利部、流域机构、各省(区、市)均设立了监测机构,配备了监测管理人员,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类型区的监测站点,获得了大批监测数据,为政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全国监测统计数据和对河北省、河南省、重庆市监测体系及站点布设的调查,从监测网络、监测机构和人员、经费落实、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站点布设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站点布设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站点布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康市茶叶坳小流域和赣县枧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夯实了发展基础、培育了产业基地、催生了机制创新、造就了新型农民,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显现出现代农业的雏形,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更高层次上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武山县张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县张家沟小流域按照循序渐进、连续治理、规模治理、逐步完善各项治理措施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林草覆盖率提高了8.36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4.24百分点。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保证区域的经济、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定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历了起步探索、稳步发展、创新提升三个创业阶段。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在梯田建设、流域治理、预防监督、水保产业、科研技术等方面成效显著,创新了治理模式,建立了工作机制,做到了规划先行,强化了预防保护。介绍了水保生态建设的成效和具体做法,展望了今后水保生态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京河流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5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2.5百分点。通过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磷灰石等改良剂对重金属铜镉污染土壤的田间修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崔红标  周静  杜志敏  范玉超  司友斌 《土壤》2010,42(4):611-6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灰石、石灰、木炭、猪粪、铁粉5种改良剂对Cu、Cd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石灰、磷灰石、木炭、猪粪降低了土壤溶液中重金属Cu、Cd的含量,提高了土壤溶液的pH,但改良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磷灰石、石灰、木炭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有效态Cu含量,但对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小。与猪粪相比,磷灰石、石灰、木炭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生物量,提高了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能力,对该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不可避免地给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中阳县下枣林乡却形成了"山顶核桃戴帽,山腰生态林缠带,沟底坝滩联治造田,田间井路环绕"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建新模式,调动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下枣林乡的农建综合治理新模式并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为从工程前期规划审批、施工进度控制、竣工检查验收、效益监测评价等环节远程宏观管理梯田工程,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联合陕西省通软软件科技公司、北京共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甘肃省梯田建设管理系统。介绍了梯田建设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阐述了其基本功能,展示了应用成效。该系统的开发应用解决了当前甘肃省梯田工程建设管理参与部门多、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困难,推进了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系统化、网络化进程,提升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组织培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改良植物品种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是植物组培在所有其它应用领域的一大难题。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包括染色体变异、转座子活化、DNA甲基化状态改变、基因突变和DNA重复序列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不是孤立地作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起源。在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主要因素中,外植体脱分化的细胞分裂方式、培养基的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经受氧化胁迫水平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中外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本综述,在减少组培过程中无性系变异方面,建议深入了解生长调节物质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基础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无性系变异防控办法。  相似文献   

12.
多年生黑麦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多年生黑麦草成熟胚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方法对其体细胞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体细胞无性系在分子水平发生了多态性变异。  相似文献   

13.
八倍体小黑麦体细胞无性系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八倍体小黑麦‘h739’护颖分化期幼穗作外植体,成功地建立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程序,并获得了长期保持胚性的无性系。经446天继代培养后,在HC-0、HC-4和HC-5三个无性系再生植株中观察到广泛的形态变异,包括育性、株高、抽穗期、穗形和穗颈毛等。在SC_1代中这些变异除抽穗期外均有较坚实的遗传基础。SC_2代的表现表明,在SC_1代发生的是隐性突变或纯合突变更长时间(852天)继代后,无性系变异更丰富,但育性明显下降,有害突变增加,所以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也有一个适宜的继代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勋清  刘录祥 《核农学报》2008,22(5):635-639
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胚胎培养、加倍单倍体技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快繁技术、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展望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苹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苹果栽培品种Gala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将叶片刺伤后接种于附加了BA1mg L、2 ,4 D 0 5mg L和NAA 5mg L的MS培养基 ,黑暗培养 7d后转移至附加BA1mg L的MS培养基 ,继续暗培养 40d ,97%叶片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 ,单位叶片平均再生体细胞胚胎 2 5个。对来自同一植株上的前 3片展开叶中的 1片叶进行组织培养 ,再生得到 1 5株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后代。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 ,以供体 (原初供体 )为对照进行了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没有观察到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有DNA多态性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对上述 1 5株体细胞胚胎植株随机抽取 7个单株单叶进行培养 ,得到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分别从 7个单株单叶再生的二代植株中各随机抽取 1株 ,再次用RAPD方法进行原初供体和二代再生体间及二代再生体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结果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5和引物OPF 0 6组合中出现一条多态带 ,其分子量约为 90 0bp,命名为OPF 0 690 0 ,重复 3次多态性稳定。结果表明 ,苹果离体叶片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率接近自然变异率  相似文献   

16.
草坪草生物技术进展及研究热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磊  胡繁荣  沈希宏  马传喜  吴殿星 《核农学报》2004,18(5):372-375,396
对草坪草转基因、分子标记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 ,提出了抗逆、抗病虫与环保型、纯天然彩色草坪草的等研究热点。核技术在改良草坪草的观赏性状、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穗  郑企成 《核农学报》1988,2(1):13-18
以小麦种子为试材,研究筛选种子胚乳糊粉层中α-淀粉酶调控机制变异体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在花培纯系内籽粒间未发现变异;在体细胞无性系的籽粒间发现了对激素敏感性改变的变异体。表明了该筛选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还对适宜的试验条件和筛选指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彩霞  杨志玲  欧阳彤 《核农学报》2011,25(6):1164-1168
以外植体母株为对照,利用ISSR标记对来自同一忽地笑鳞茎诱导,通过不定芽和体胚发生途径形成的再生一代和二代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ISSR位点变异,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体胚发生途径出现的ISSR位点变异率高于不定芽形成途径。第二世代的变异率高于第一世代。体胚发生途径形成的第...  相似文献   

19.
用γ射线照射杂交籼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成熟胚、幼胚及愈伤组织,研究其离体培养反应。结果表明,幼胚在培养前经1kR照射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成熟胚的最佳照射量为2.5—5.0kR,而照射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则以250R为佳。经照射处理的培养物,其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显著提高。通过离体诱变方法已选得10份有希望材料,其中8份保持系和2份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诱变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本文简要介绍了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组织培养等诱变技术的特点与机理,重点综述了γ射线诱变、航天诱变、EMS诱变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诱变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形态学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离体组织培养法和TILLING技术等在亚麻突变体的鉴定与筛选中的应用,并从开展复合诱变育种和优化诱变后代筛选技术等方面对亚麻诱变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亚麻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