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0年春,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东南沿海暴发,该病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并以鸭产蛋下降为特征,对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也引起了动物防疫部门及研究者的日益关注。论文从病原学、反向遗传学、病理学、诊断方法、疾病传播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苗研究等方面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有助于对鸭坦布苏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及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禽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坦布苏病毒病对我国南方地区的鸭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疫苗研发等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雏鸭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病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种鹅坦布苏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鸭、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笔者采集了安徽省3个种鹅场疑似暴发坦布苏病毒病的病料送检,并对种鹅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进行总结与分析,为种鹅坦布苏病毒病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早期诊断,及时采用疫苗紧急预防,可有效防控种鹅坦布苏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鸭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引发的鸭坦布苏病毒病从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多个地区。该病主要侵害鸭的生殖系统,以产蛋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肉鸭、雏鸭主要症状为站立困难,步态不稳。文章综述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要点 鸭坦布苏病毒病对蛋鸭危害严重,临床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应注意与鸭副粘病毒病、禽流感、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病毒病加以区分,可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等方面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9.
2017年10月~2019年3月,笔者进行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临床感染机制、免疫程序、防治方法等一系列的试验,力求摸清该病的感染、免疫、防治等机制和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1.1 试验鸭从丰城、青原等地蛋鸭育成鸭群中购入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阴性鸭,购买前先采用ELISA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梅迪-维斯纳病毒又称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是绵羊进行性肺炎的病原,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致病过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似,因此可以作为HIV感染的动物的研究模型.论文综述了梅迪一维斯纳病毒的病原学,阐述了致病机理、免疫逃避机理及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并对未来的防控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易于发生变异而难以免疫预防,成为养鸡业发展的重大阻力。文章就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为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对2011年秋欧洲大部分地区暴发的新型传染病——施马伦贝格病进行全面综述,重点总结了此病的诊断方法,为对此病的发病机理、感染机制和其他新型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猪烈性传染病,文中阐述该病病毒特性、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特点,结合欧洲对该病的防控手段,提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一方面严防严控该病进入国内,另一方面对疫病暴发要提前准备,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症状、临床病理、诊断等方面论述了疱疹病毒对新生幼犬的严重危害,早期感染可致败血症,死亡率在头三周达75%。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后,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小反刍兽疫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高.近年来,小反刍兽疫(PPR)呈扩散的趋势,成为重要的跨国动物传染病之一,我国周边国家频繁器发该病.2007年7月25日暴发于西藏自治区日土县的我国首例小反刍尊疫疫情,更是对我国如何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增强广大兽医工作者和相关人士对本病的认识,文中就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脑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猪日本脑炎病毒的毒力与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并着重阐述了猪日本脑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为今后探索对本病的新型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动物疫病,是全球范围内家畜及其产品贸易最大的羁绊。FMDV通过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建立持续性感染,使患畜持续向外界排毒,成为传染源。作者查阅了近几年FMDV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致病机理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is an acute,febrile and highly contagious animal disease caused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an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raint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s.An outstanding feature for FMDV infection is that the FMDV infected animals may remain as a carrier state,some of the animals exposed to FMDV may have a long term asymptomatic infection.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advance of FMDV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epidemiology,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20.
Equine degenerative myeloencephalopat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y and signalment, clinical sign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pathology,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quine degenerative myeloencephalopat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