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矮苏三的选育与利用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矮秆抗倒状,抗赤霉病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利用Rht3基因对苏麦三号的株高进行改良,选育矮秆、抗赤霉病的苏麦三号矮秆等基因系。一、...  相似文献   

2.
面对人口增长,育种的首要目标是高产,推动水稻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矮秆育种,使之能在大量施用化肥情况下,植株不会过高而造成倒伏,从而在高肥下获得较高产量.然而,长期高肥下的育种导致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以致主栽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3.
京冬13号(原代号京农99-1),系由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其配制的三交组合中,经连续多年选择培育而成,是一个半矮秆,大穗大粒,耐高肥,适应性广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定名为京冬13号.  相似文献   

4.
1 超级小麦的由来 1983年,日本公布了为期12年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规划.该规划提出:在12年内,育成比日本全国平均每667m2增产50%的水稻新品种,使日本水稻每667m2产量从当时的300多kg提高到500kg以上.这种能增产50%的水稻新品种,在当时就叫做超高产水稻品种.笔者曾于1984年对这个超高产水稻育种规划作了详细报道和评述[1].之后,我国相继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并取得很大成功.近几年,袁隆平先生将超高产水稻改称超级水稻,这更适合我国国情. 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发表了一些关于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文章[2~4],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这项工作始终得到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教委的支持.1992~1996年间,北京农学院小麦研究室先后育成了北农6号、北农9号和北农10号.它们的产量水平为550~600kg/667m2,与当时北京地区小麦平均300~350kg/667m2相比,都属于超高产小麦品种.1997~1999年又先后育成了超优66、超优69、北农49和北农30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但品质优良,而且产量水平可以达到550~650kg/667m2,称为优质超高产小麦品种.2000年,为了与超级水稻的提法相一致,改称为超级小麦.  相似文献   

5.
他情系小麦育种事业,一心从事优质专用小麦和超级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经他育成的"济麦系列"5个优质高产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在黄淮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5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不仅对山东省,而且对黄淮麦区乃至全国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育种专家刘建军。  相似文献   

6.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海波等人承担的一年五代冬小麦快速育种技术研究. 是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1996年立项,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小麦育种中育种周期长、资源利用能力差两大难题.此项目进展顺利,已将小麦育种时间由8~10年缩短到2年.专家鉴定评价,这项研究应用生物技术使冬小麦生育周期缩短到68 ~70天,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育种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理论、方法、进展与展望及其在今后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指出小麦超高产化是21世纪我国发展小麦生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族中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属间染色体易位(spontaneous translocation)是经常发生的[1,2],它在获得有价值的育种材料方面有特殊的意义.例如,人们共知的普通小麦--黑麦1B-1R易位系就是自然产生的[3,4].它已把黑麦中的抗条锈基因Yr9,抗叶锈基因Lr26,抗秆锈基因Sr3,抗白粉病基因Pm8和抗蚜虫基因(Gb)转移到了普通小麦中获得了优良的育种材料,在欧洲以致世界范围内的小麦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在全世界小麦增产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自然发生的染色体易位,在一些国家,一些地区的小麦育种中也起了很大作用[5,6].所以,探明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属间染色体自然易位的原因,对于发现寻找自然易位系,获得有用的育种材料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即是对有关染色体自然易位的原因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豆45cm双条播栽培技术模式,技术特点是指在60-70cm常规"垄三"栽培的基础上,选用半矮秆或耐密抗倒伏品种,缩小垄距,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技术是吸收了垄作和平作的优点,克服它们的不利,结合绥滨县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形成了平播垄管的大豆45厘米双条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动物蛋白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粗饲料,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饲用全株小麦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已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来源,因此,围绕饲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饲用小麦生产和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的内容有:1)品种选育:种质创制技术、逆境分子育种和常规饲用小麦品种筛选;2)栽培管理:常规田间管理、放牧利用管理和粮饲兼用管理;3)青贮加工的影响因素:栽培管理、生育期、添加剂和其他因素;4)家畜的饲喂效果:采食量、消化率、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等。此外,总结了饲用小麦各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新形势下饲用小麦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饲用小麦的生产和推广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目前,饲用小麦的发展背景主要是粮食过剩、饲草供需矛盾和动物生产性能等问题,它在产量和营养方面表现优异,尤其在冬季饲料缺乏时,小麦具备更大的生长优势,无论是放牧还是青贮利用都较方便,这也缓解了目前的饲料危机,为畜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粮用小麦品种一般为矮秆,其全株产量受限,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的饲用价值,培育饲用专用品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一群好科学家,培育了好粮种,繁荣了一个时代。这群好科学家中,有一位科研成就比肩袁隆平的农业专家,名叫李振声(见图1)。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一生研究小麦育种,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育成了“小偃”系列高产、抗病小麦优质品种,为国家增产粮食1 000多亿斤,为年年有余粮、人人奔小康的中国史上最繁荣时代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南阳市中普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远源杂交"的"三结合"育种方法,在冰草的后代中得到了多种彩色小麦,如黑色、紫色、绿色、咖啡色、翡翠、蓝色等,因小麦中富含碘、硒、钙、铁、锌等特种微量元素,因此在小麦种皮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这些微量元素对人类生命能起到保健作用,被称作彩色保健小麦.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亲本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是有效地利用亲本资源,使其优良的遗传性状在后代得到充分表现的关键,是小麦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1997~1998年对35份小麦不同类型亲本材料在高肥水下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株高及其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正确评价、使用亲本资源,为今后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本文只就产量性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翔实的数据和发育生理学的观点,提出了小麦发育物候期的重组以培育有特色的高产品种,以及以小麦主茎连续叶的分化发育及其调控为基础,提高栽培措施的效率两方面的看法.可供育种和栽培突破进一步高产障碍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冬小麦生长季降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匀,干旱成为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随着北京地区水资源状况日益紧张,节水又是粮食生产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因而培育兼具抗旱节水和高产的品种是解决小麦高产和稳产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形态学指标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更为有效的生理生化指标作为筛选工具,同时结合了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小麦与抗旱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工作也在进行中.本文拟从上述三个领域介绍小麦抗旱节水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伟东  徐鹏彬  蒲训 《草业学报》2007,16(6):136-140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偃麦草属作为小麦属的近缘属,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本身所不具备的遗传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对改良普通小麦的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涉及利用偃麦草属创制育种材料的研究和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特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在后者中,分别从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物种在小麦抗病、提高小麦抗逆境性能和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简介。结果表明,引入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种的新的抗病基因,如抗条锈病的基因,抗黄矮病的基因以及抗赤霉病的基因等,发现其后代出现有优良的抗相关病的突变体,而且通过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回交转育工作,获得了抗旱和耐胁迫的品质比较优良的小麦品种,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方面有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小麦品种经过5次更新后,300多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已达350kg以上.小面积地块亩产超过500kg的随处可见.对于进一步的高产,育种上提出要组合多个关键性状的超高产育种,栽培上则希望更多地应用基础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为更大面积持续增产作出贡献.从根本上说,产量是品种特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对品种特性和环境变化的特点了解得愈深刻和具体,则获得高产的把握也愈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要从现有产量水平上再提高一步,确定和改善作物的基本结构是根本性的,这是高产的基础.另外,这也因品种和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多种高产结构的模式.为此1997年我们以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主,对苗、蘖、穗、粒的组成和分蘖成穗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高产更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华山新麦草是仅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华山段的特有农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抗病、优质等优异性状特点。因此,华山新麦草可作为小麦抗病、抗逆等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对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创制新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华山新麦草种群生态保护研究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华山新麦草分类及进化、种群生态和小麦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华山新麦草的生态保护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特异种质资源在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该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一、种植模式 冬小麦播种前,采用两犁(带犁铧)起垄,垄距90cm,垄高10~12cm,垄顶宽55cm,垄沟宽17cm,垄沟内播种2行冬小麦,小麦大行距76cm,小行距14cm,播量为一般大田的70%~80%:小麦播种时在垄项播种2行耐寒的尖叶菠菜,播种量1.5~2kg/667m2,翌年小麦3月中下旬小麦起身时收获菠菜,4月上中旬在垄背上套种2行覆膜春花生,花生大行距53cm,小行距37cm,播种密度8 500墩/667m2左右:6月中下旬小麦收获后在垄沟内间种1行喜湿耐阴、茎蔓短的秋黄瓜,墩距55~60cm,密度1 200墩/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是介于遗传与育种、资源与环境的交叉领域,研究重点从传统的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与评价到优异新基因的发现与应用,是数量遗传学在牧草中的理论体现与应用实践。在研究材料上,从过去常见的牧草到目前已经涉及到粮食作物(小麦族的牧草与小麦育种)、饲料作物(苜蓿、三叶草与大豆)、饲草(黑麦草、狼尾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