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瓜生产栽培中,定植技术在整个黄瓜生长阶段尤为重要,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精细整地、定植时间、定植方法、定植后的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棚黄瓜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相似文献   

2.
黄瓜生产栽培中,定植技术在整个黄瓜生长阶段尤为重要,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精细整地、定植时间、定植方法、定植后的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棚黄瓜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朝天椒定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朝天椒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无公害朝天椒的科学定植技术包括整地施肥、做畦、选择合适的定植时期、定植密度、定植方法,以及查苗补种等。  相似文献   

4.
一、定植 1、定植时间多层覆盖式冷棚甜瓜的定植期一般在3月1日左右,要求在定植前30-40天扣冷棚升温,定植前10天扣内膜。定植日要根据棚内10厘米地温情况和外界气象条件综合决定,要求棚内最低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且定植后要有几天的晴好天气,定植最好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进行。  相似文献   

5.
刘辉 《农家参谋》2011,(8):11-11
苗子准备定植前一周开始炼苗,夜温逐渐降到8℃,但地温仍应保持在13℃以上。定植前5天浇一次小水,定植前3天移苗分级,将秧苗按照大中小分级(定植时大苗定植在大棚周边、中小苗定植在棚室中间部位),定植前2天,  相似文献   

6.
<正>甜椒栽培省工、投入少、效率高,其果实耐压、耐运输,而且产量高。但是栽培的关键环节掌握不当,其结果即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1定植1.1定植方法。双行三角形定植。1.2定植前苗子的处理。定植前1d应对小苗浇1次水,喷药1次。1.3定植时间。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品种、定植期、定植密度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品种、定植期、定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主效互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费乌瑞它品种,该品种3月10日试管苗定植,株行距为5cm×7cm.  相似文献   

8.
同一种蔬菜种植环境不同,其定植期也存在差异,蔬菜定植期要根据自己棚室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掌握最佳定植期,不能盲目定植,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早春蔬菜秧苗定植前要做好定植前的准备工作与定植后的管理,以保证秧苗移栽后成活率高、缓苗快、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早春辣椒栽培技术,包括工厂化穴盘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技术。尤其是采用的新型定植技术,使定植后的秧苗无需缓苗,成活率高,长势好。  相似文献   

10.
要介绍了早春辣椒栽培技术,包括工厂化穴盘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技术。尤其是采用的新型定植技术,使定植后的秧苗无需缓苗,成活率高,长势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乡市无公害食品菜豆(四季豆)种植、管理、收获生产实际,确定了新乡市无公害食品菜豆(四季豆)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杂粮杂豆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于提高我国绿豆增产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绿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使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基于吉林省白城市233户农户绿豆种植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绿豆种植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中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9,综合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不同经营规模下综合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不同,其中小规模与中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经验农业”的种植模式,大规模农户更倾向于“现代农业”的种植模式。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应提升绿豆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水平、适度加强机械社会化服务供给、持续加强对绿豆种植户的科技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笋玉米与绿豆间作可以提高产量,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本文介绍了笋玉米与绿豆间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播种和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笋玉米去雄和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直立型绿豆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越大,绿豆的株高越高,单株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荚长、百粒重和单荚粒数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绿1号绿豆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是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辽市鼓励杂粮杂豆种植,红小豆的种植面积也逐渐加大,增大了在杂粮种植面积的比例,本文旨在通过通辽市红小豆产业发展的基础解决当前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发展红小豆产业,将红小豆种植逐渐发展成为通辽市杂粮种植业的支柱型农作物,为发展通辽市三农及促进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红小豆吉红10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吉红10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肥管理等,以期为红小豆吉红10号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蚕豆人工春化技术的成熟,江苏省春化蚕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发展春化蚕豆产业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春化蚕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深入剖析了春化蚕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春化蚕豆成本、加强推广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春化蚕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临夏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特征入手,利用临夏的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蚕豆生长期的光、热、水气候条件以及蚕豆生长关键期的气候特征,制定了蚕豆气候区划指标并划分了4种不同类型的适宜种植区。从气候资源、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临夏地区种植蚕豆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别于2003~2004年11月至翌年4月,对昆明地区蚕豆小麦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下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蚕豆和小麦行比为1∶4,1∶6种植模式对南美斑潜蝇的控制作用明显高于1∶2种植模式,在1∶4,1∶6种植模式下,南美斑潜蝇的虫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2.02%,18.04%;相对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34.26%,37.63%;成虫虫口减退率最高,分别为36.74%,59.78%;经方差分析,处理1∶4,1∶6为控制南美斑潜蝇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