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012—2014年昌黎产区酿酒葡萄"赤霞珠"霜霉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葡萄霜霉病在昌黎产区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出现,7—8月是发病高峰期;对葡萄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和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温度、降雨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影响较大,昼夜温差和日照时数对该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沈阳地区空中病菌孢子囊浓度、气象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风速)对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发展的影响,开展基于田间空气中孢子囊浓度的葡萄霜霉病病情预测模型研究。【方法】2016—2019年连续调查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对空气中病菌孢子囊浓度和气象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经相关性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并检验葡萄霜霉病病情预测模型。【结果】葡萄霜霉病季节流行曲线通常表现为S形曲线,始发期为7月上旬至下旬,盛发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降雨量对葡萄霜霉病始发时间和流行程度具有重要影响。经相关性分析,明确空气中孢子囊浓度主要与7 d平均相对湿度和7 d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30;r0.209,p0.040),与日累积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r-0.233,p0.025),确定上述3个气象因子是影响霜霉病菌孢子囊空气中飞散的主要气象因素。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了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囊浓度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其中病情指数与累积孢子囊浓度和一周前累积孢子囊浓度的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根据4 a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可利用累积孢子囊浓度预测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3.
葡萄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葡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实际生产中,对该病害的防治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由于用药时期和次数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温度、相对湿度、降雨等环境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基于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田间病害的精准化防治,能够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问题。综述了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现有模型的整合利用和新型精准化预测预报模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木纳格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南疆地区葡萄主栽品种木纳格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了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及不同栽培管理、不同架面、品种、气候等因素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水平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影响显著,管理好、发病轻.南疆气候条件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影响,降雨、浇水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不同架面、不同品种对该病影响差异小.通过采取不同防病措施试验,选择出最佳防病技术措施,为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眉县近年葡萄霜霉病发生严重,经济损失惨重。从发病症状、病菌繁殖方式、传播方式、发病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陕西省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部分葡萄品种葡萄霜霉病田间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葡萄病害,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年份发生较重.2002年,葡萄霜霉病在北京地区大面积发生,病情较严重.我们于2002年秋,对我所葡萄资源圃内的113个葡萄品种(品系)的葡萄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2016年,兵团第七师葡萄霜霉病成为葡萄最重要病害,该病严重流行时,对葡萄品质和产量均有很大影响。本文概括了兵团第七师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并综述了葡萄霜霉病的农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技术的研究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辛集市张古庄镇、位伯镇等北片葡萄产区多个葡萄园调查,发现前期防治不到位的果园,葡萄霜霉病今年发生严重,不但花穗和叶片发生侵染,甚至果实上也发生侵染,对葡萄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影响。1今年霜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多年来,春天干旱少雨,花期很少发生霜霉病,果农往往麻痹大意。但今年春天气候反常,雨水比往年多几倍,很少防治霜霉病或用药不到位的葡萄园,霜  相似文献   

9.
葡萄霜霉病的主要发病条件是雨水,多雨潮湿的天气容易造成霜霉病流行,连续阴雨天气是葡萄霜霉病的多发期,因此连续阴雨天霜霉病将成为葡萄病害的主要防治对象。主要从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葡萄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 ,长江流域地区发展了数千公顷葡萄园 ,但部分地区霜霉病严重为害 ,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观察和试验 ,现将长江流域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 症状与危害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 19世纪 80年代 ,法国人A Millardet观察到喷洒过硫酸铜和石灰混合液 (即波尔多液 )的葡萄叶片没有发生霜霉病 ,于是在 1883年发表了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经典报告 ,拯救了当时法国面临危机的葡萄酿造业。我国葡萄霜霉病分布极广 ,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 ,沿江、沿海、滨湖地区是重病区 ,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温度、光照、降水三个关键气象要素为主,采用清徐县2013年至2015年近3年气象资料,根据葡萄各生育阶段对气候资源的需求特点,结合龙眼葡萄物候期与当地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发挥本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势,并就如何减缓气候对葡萄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邯郸市永年区格润合作社葡萄生产基地内的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进行了霜霉病跟踪调查,综合表明,霜霉病发生严重程度与当年的降水量呈正相关,葡萄避兩设施栽培能有效地降低霜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上的主要病害,由真菌侵染引起,该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普遍发生,对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损失较重。目前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已经导致葡萄霜霉病菌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防治也变得很困难。  相似文献   

14.
以兰州、天水地区的葡萄为试材,利用孢子捕捉仪对2个地区葡萄生长期田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进行了观测,同时定点系统调查了田间霜霉病发生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6月下旬或7月初,7—9月为扩散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从田间捕捉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开始,若环境条件适合,7d后霜霉病陆续发生;葡萄生长期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相关系数为0.90以上,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量与田间病情扩展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霜霉病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葡萄病害,在葡萄产区,危害面积大,且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这种病害主要危害葡萄叶片,同时也能危害葡萄新梢、花序和幼果。叶片被害,引起早落;新梢被害,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花序和幼果被害,则会萎缩脱落。受害严重的葡萄,可以造成整株枯死。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温、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冷凉、多湿环境下最适宜霜霉病的发生和传播。为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在葡萄园进行了地面覆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概况试验于2005年在河北省农林科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有机酿酒葡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波龙堡酒庄有机酿酒葡萄园内发生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酸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粉病等10余种,其中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对园区葡萄产量影响最大.园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为二星叶蝉和绿盲蝽.不同葡萄品种上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园区主栽品种中霞多丽受二星叶蝉危害最重,且易感葡萄霜霉病,赤霞珠易感葡萄炭疽病;不同葡萄品种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建瓯市南雅镇15个巨峰葡萄园霜霉病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表明,葡萄霜霉病病情指数达到52.0%~60.94%,相对湿度是巨峰葡萄霜霉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通过不同药剂的对比试验表明,氟菌·霜霉威(银法利)、50%烯酰吗啉(安克)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以50%烯酰吗啉(安克)75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霜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霜霉病为山葡萄的主要病害,随着山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霜霉病的危害也逐年加重,并直接影响酿酒山葡萄果实的优质和高产。霜霉病在我国山葡萄产区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上旬进入盛发期,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或类型,没有一种农药能根除此病。现对目前我国山葡萄产区霜霉病发生、危害和研究现状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霜霉病的研究和防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发生非常普遍,并且其发病时期及程度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而异。本文对葡萄霜霉病的症状和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霜霉病直接影响了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本文简述了霜霉病的症状、病原,重点介绍了湿度、温度等影响该病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