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茸鹿性别控制技术水平,本研究对输精剂量、输精部位和输精时间对性别控制受胎率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0.25ml细管性控冻精输精剂量1支、2支、3支受胎率分别是87.47%、84.85%、85.71%,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1支普通冻精输精94.89%的受胎率比较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性别控制冻精子宫角、子宫体与普通冻精子宫体输精受胎率分别是80.85%、87.91%、94.78%,组间差异极显著;输精时间对受胎率有明显影响,性控冻精输精最佳时间是发情末期母鹿拒绝试情公鹿爬跨前1h到拒绝爬跨后3h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母牛不同发情阶段的输精时间和输精时卵泡发育程度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输精时间对江淮水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淮水母牛在发情结束后6-10h,或在在卵泡表皮紧张、波动明显时进行输精,情期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如母牛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适宜的输精时间、输精技术等。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在提高奶牛受胎率方面。谈以下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人工授精的基本过程和提高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几种措施,着重强调了适时输精、正确解冻精子和直肠输精技术对于提高授精受胎率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绵羊人工授精早在50年代已开始应用,但各地配种的受胎率高低不一,其主要原因是输精技术不过关。为了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推广绵羊良种,提高种羊利用率,现将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作一介绍。一、准确判定母羊发情查证母羊是否发情,一般都采用试情法。把试情公羊带上试情布,按1∶50或1∶40的比例于早上放入母羊群内进行试情,并观察母羊有否情期反应,然后有目的  相似文献   

6.
试情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让试情公鹿接触母鹿,确定母鹿是否接受爬跨(但不让试情鹿真正爬跨配种),来确定母鹿是否发情,以确定具体输精时间的一种方法。试情是否准确对提高母鹿的准胎率起着重要作用。一、试情鹿选择试情鹿必须选择年轻、健康、性情温顺、性欲旺盛的公鹿。一般情况下睾丸大的公鹿雄激素分泌量多,性欲旺盛,所以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留意,以供日后选择试情鹿。二、试情方式1.输精管结扎式公鹿试情2002年8月至今,在5例公鹿的附睾后侧切3厘米小口,做两侧输精管结扎,发情后采精镜检无精子。经过3年效果观察,对其性欲有一定影响,试情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奶牛的情期受胎率,设计了输精时间一定而输精部位不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奶牛的最佳输精部位。试验在奶牛发情停止后4小时,卵巢上有葛拉氏卵泡发育时进行。用冷冻精液直肠把握输精,输精部位采用单侧子宫深部法、两侧子宫对分处基部法、单侧子宫对分处基部后拉法和子宫颈部法四种,试验结果: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0.0%、62.1%、70.3%和31.3%。本试验表明:单侧子宫对分处基部后拉法输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绵羊人工授精实施过程中,母羊的发情鉴定是通过试情公羊试情来完成的,有了试情公羊,才能及时掌握母羊的发情火候,做到适时输精,保证受胎率,因此,试情公羊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三个处理、555头母猪观测表明,在人工授精条件下,不同输精时间对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母猪发情并出现静立反射时第一次输精后,间隔2~3h或10~14h进行第二次输精,是提高受胎率的最佳时间,其受胎率和产仔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个百分点(p〉0.05)和0.9头(p〈0.05)。本试验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姜光明 《油气储运》2011,(21):25-26
人工授精方面的影响输精操作输精关键技术在于输的一瞬间减低对母鸭腹部的压力,防止精液外溢,翻肛时要避免母鸭排便造成污染。输精时间输精时,子宫中有硬壳蛋,越接近临产越影响受精率。这可能是快产蛋时输精,一些精子还未进入贮  相似文献   

11.
种公猪是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基础,而精液品质、精液保存与输精方法影响着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就要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精液质量,掌握正确的输精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臧胜兵 《农家致富》2006,(24):40-41
3.改进人工授精技术 一是改进精液保存液、精液稀释液配方。在保证羊的精液保存时间及在不影响受胎率的前提下.应用保存效果好、性能稳定和成本低廉的精液保存液、稀释液,实行鲜精高倍稀释输配。二是改进输精技术。推广应用简易塑料软管一次性输精器和重复输精技术。重复输精,即第一次配种后。间隔8~12小时,再次输精。  相似文献   

13.
薛志成 《农家致富》2006,(17):40-40
乳牛发情后输精配种.选择最佳输精时间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环节。过去传统方法都是早晨发情下午配。下午发情明早配.这仅仅提供了1个大致的输精时间,并不是准确的配种最佳时间。为了提高受胎率.还要进行2次复配.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浪费了冷冻精液,如何准确地找准最佳配种时间.一些养牛户根据专家的研究.摸出了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丁丽 《农家致富》2012,(2):36-37
一、把握输精时间当母猪出现按背反应时,即为适宜的输精时间,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4~36小时。重复输精的间隔时间为老母猪4~6小时,小母猪6~8小时。当按母猪背部时,母猪如仍有走动,不可强行输精,一方面输精时间长并有倒流现象,另一方面受胎率低、产仔率低。  相似文献   

15.
浅谈猪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强、输精方式不断改善,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无论是在公猪输配母猪比例、受胎率还是窝产仔数都要好于本交.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规模场输配效果参差不齐,部分规模场在受胎率和窝产仔数上人工授精和本交相比不但没有提高,有的还大大低于本交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猪人丁授精关键技术和细节上把握不好.  相似文献   

16.
奶牛性控精液是“母牛生母牛”、扩大奶牛群体数量的有效技术.生产中有很多因素对性控精液的使用效果具有影响.从输精部位、输精时间、奶牛初次配种年龄以及同期发情等因素对性控精液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性控精液的使用,提出提高奶牛受胎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把自然发情的母牛分2组,即冷冻精液组、鲜精组,观察不同部位输精对母牛受胎率的作用及影响。结果表明:①冷冻精液组:在子宫颈内输精,受胎率黄牛为0,水牛为0;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86.67%,水牛达66.67%;在子宫体前1/3段输精,受胎率黄牛达60%,水牛达40%;在子宫颈内约5~6cm输精,受胎率黄牛达26.67%,水牛达6.67%;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6.67%。表明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②鲜精组:在子宫颈内输精,受胎率黄牛为46.67%,水牛为13.33%;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80%,水牛达60%;在子宫体前1/3段输精,受胎率黄牛达66.67%,水牛达33.33%;在子宫颈内约5~6cm输精,受胎率黄牛达33.33%,水牛达20%;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13.33%。表明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母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为母牛冻配的最佳输精部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人工授精技术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60只"长×大"或"大×长"二元经产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试验组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深部输精组较常规输精组的情期受胎率提高6.53%(P<0.05);深部输精组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窝平均产活仔数及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3.12±0.18、11.70±0.16和10.32±0.14,较常规输精组的10.20±0.14、9.39±0.12和9.07±0.15分别提高了2.92头、2.31头和1.25头(P<0.05);深部输精组较常规输精组窝平均产弱仔数增多1.06头(P<0.05)。综上所述,说明适度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深部输精技术的推广大约可为10 000头基础母猪场直接提高经济效益26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其优点如情期受胎率高、产仔数多,母猪生殖道疾病少等效果逐惭显现出来。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养猪户参考。(一)公猪精液因素1.精液本身品质由于采出的精液没有经过认真观察,稀释处理后便直接进行输精,导致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降低。当精液中死精率超过20%或活力低于0.7时,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就会受到影响,或者由于放置时间太长,密封不好、被污染等原因,导致稀释后的精液品质下降。对策:天论是什么精液,无论是否保存过,使用前均要检查其品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腹腔镜技术,通过微创手术用专业输精设备将冷冻精液输入到母羊子宫角中,使精子避开宫颈屏障并缩短精卵相遇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接近自然配种。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母羊情期受胎率为75%以上,繁殖率高的湖羊比纯肉羊品种受胎率高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