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融微电子、生命科学和物理学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基于核酸杂交的理论而研制的.目前广泛应用于DNA测序、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表达研究、蛋白组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DNA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融微电子、生命科学和物理学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基于核酸杂交的理论而研制的。目前广泛应用于DNA测序、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表达研究,蛋白组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生物芯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生物芯片是指通过机器人自动打印或光引导化学合成技术在硅片、玻璃、凝胶或尼龙膜上制造的生物分子微阵列。根据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 ,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 ,构建微流体生物化学分析系统 ,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按照芯片上固定的生物分子的不同 ,可以将生物芯片划分为基因芯片或DNA芯片、蛋白质芯片及芯片实验室 (Lab -on -chip)。而从其功能不同的角度 ,生物芯片又可以分为测序芯片、表达芯片和CGH芯片。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研究中 ,…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迎来了更大的进步。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也预示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进一步突破。基因芯片技术是建立在杂交序列基本理论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强大的类比性、重复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在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过程中,要发挥其独特的技术作用,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基因芯片技术在现代畜牧业的应用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6.
7.
蛋白质芯片是继核酸芯片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技术.和基因芯片一样,蛋白质芯片同样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及发现为导向这三大特点,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后者主要应用于蛋白生物大分子及其衍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蛋白芯片技术已经被初步应用到疾病过程标志分子的发现、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对于人类从蛋白质水平解释生命现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构建蛋白芯片的相关技术,诸如重组抗体分子的制备和纯化、多维载体的研制、信号检测及放大等在近年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肠杆菌、沙门菌、无乳链球菌和鸡毒霉形体的gyrA基因序列,设计了通用引物和ll条寡核苷酸探针;利用点样仪将探针点在基片上,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采用PCR荧光标记靶基因,与芯片杂交,用荧光扫描仪检测信号;同时以PCR一测序法进行gyrA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PCR反应体系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基因;寡核苷酸芯片能同时检测不同病原菌GyrA第83、87位发生的突变,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使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病原菌耐氟喹诺酮类基因突变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兽医临床耐药性检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液相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集合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宽的线性范围及操作简便等众多优势,可用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高通量检测平台。现对液相芯片的发展、原理及该技术在水产品检疫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陆祖宏 《中国家禽》2001,23(21):17-17
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整个科学领域带动性学科,生物技术将成为人类解决食物、能源、环境等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关键技术,生物产业仍以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为“龙头”,农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环境与海洋生物技术为两翼,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期栏目刊发此类文章,目的在于:一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未来生物技术领域一些基本常识;另一方面,希望加快中国家禽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本研究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马立克病毒1型基因组、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分别设计了6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用扩增引物,及荧光编码微球包被用特异性探针。借助全新的通用扩增技术实现6种病毒核酸同时扩增,再与高通量的液相芯片检测相结合,进而实现4 h内6种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该方法创新性地将液相芯片技术GMPLex引入到动物检疫行业,突破了DNA病毒、RNA病毒不能同时检测及一次PCR不能完成检测的瓶颈,实现了一管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6种病毒,缩短检验周期,节约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14.
生物芯片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作犬业》2006,(7):56-56
为进一步加强警犬的犬籍和血统管理,经研究,决定在部属警犬基地、所、校全面开展警犬植入芯片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建立在基因芯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基因芯片技术的补充,具有高通量、直接、快速、灵敏等特点,它与其它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推动多学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其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收集了1 267头大白猪的生长性能测定记录和800头大白猪的繁殖记录,并用猪50K固相芯片(Geneseek)及基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的猪50K液相芯片(液相50K)进行基因型分型,比较2款芯片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采用一步法模型,估计达百公斤体重日龄、百公斤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的基因组育种值。本研究探究不同参考群体规模对基因组选择的影响,生长性状设置500和1 000 2个参考群体规模,繁殖性状设置400和700 2个参考群体规模。结果表明,液相50K与Geneseek芯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液相50K在2个生长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比Geneseek平均高出1.7%,对总产仔数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略高于Geneseek,但提升幅度较小。2款芯片的并集使标记数增加到62 039个SNP,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比单款芯片平均提升2.9%。无论是单款芯片还是2款芯片并集,随着参考群体规模扩大,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明显上升。本研究表明液相芯片技术能够用于基因组选择且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猪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根据口蹄疫病毒(FM DV)基因组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2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筛选出特异引物,用Cy3标记下游引物5′端;针对这个基因片段,设计合成4条寡核苷酸探针,开展靶基因扩增和克隆、阳性质粒构建、芯片杂交与反应条件优化以及芯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等试验研究,建立FM DV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同时应用该芯片检测了现地标本39份,证明该芯片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准确检测出猪口蹄疫病毒,为建立猪病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植物育种的革命性技术,在我国猪育种工作中也逐渐开展,但我国猪基因组选择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本文针对我国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优势,提出了"先低后高,先多后少"的基因组育种新策略,通过具体案例,比较了新策略与传统的基因组选择策略和常规育种的优势,新策略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免疫芯片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多元检测分析技术,近几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各个领域广泛的关注及重视。本文就免疫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抗生素残留、 激素类药物残留、磺胺类药物残留等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将免疫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及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