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松乳菇菌丝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以松乳菇菌种(编号NZ1)为供试菌株,设计2组不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菌丝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松乳菇菌丝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新西兰进口PDA培养基。[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进行松乳菇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栽培种培养基培养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分离物,获得了松乳菇接种物。并利用此接种物进行了马尾松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比较了接种处理与对照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松乳菇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  相似文献   

3.
松乳菇是马尾松外生菌根菌,松乳菇的半人工栽培及人工栽培一直不能很好的实现商业化栽培及推广.全体成员2018年至2019年一直在做松乳菇感染马尾松实验,其也是对2016年"江西省吉安地区野生松乳菇半人工栽培试探"继续深入研究.此次实验通过松乳菇母种制备、松树种苗处理、接菌种培养、育苗研究,结果表明:①白毛絮状松乳菇菌丝感...  相似文献   

4.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为6 5。图2表4参7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寻找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从山地松林上采集野生松乳菇,设计5个母种培养基和7个原种、栽培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以及室内、室外和半人工模拟栽培试验,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5个母种培养基均适宜松乳菇菌丝体的生长,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00 g、葡萄糖20.00 g、琼脂20.00 g、蛋白胨2.00 g、硫酸镁1.90 g、磷酸二氢钾3.75 g、VB112.5 mg、水1 000 ml。7个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88%、松木屑10%、糖2%。人工栽培和半人工模拟栽培均可观察到菌丝体的生成。该研究为松乳菇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用于菌根苗接种的高质量红汁乳菇菌株,为提高红汁乳菇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10个红汁乳菇菌株(JH1、JH2、JH4、JH5、JH7、JH8、JH10、JH11、JH12、JH13)为研究对象,将菌株分别在PDA和BAF培养基上培养后,测定菌株生长势指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将红汁乳菇液体菌种接种于马尾松幼苗根部合成菌根苗,以不接种为对照(CK),培养210 d后对菌根合成能力(菌根数量、菌根侵染率、菌根化率)和宿主植物生长量(苗高、主根长、地径、干质量)进行测定。对上述9个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菌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在PDA固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17 mm/d;在BAF液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5的菌丝生物量最大,为3.28 g/L。②所有菌株均能与马尾松根系形成外生菌根,但菌根形态并不相同。接种红汁乳菇菌株JH5的马尾松苗的菌根数量为45.65个/株,菌根化率为90.67%,菌根侵染率为79.60%,显著高于其他9个菌株,表现出较强的合成菌根苗能力。③接种不同红汁乳菇菌株的马尾松苗,在苗高、主根长、地径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表现各异。接种菌株JH4的马尾松苗高、主根长和干质量表现最优,较对照分别提高24.45%,16.72%和53.33%;接种菌株JH5的马尾松苗地径生长量表现最优,较对照提高5.19%。④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生物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菌根数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⑤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汁乳菇JH5为适合培育菌根苗的最佳菌株,JH4和JH7为次优菌株。【结论】筛选出1个优良红汁乳菇菌株JH5,该菌株的生长势和菌根苗品质整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杆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先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再分离纯化出乳杆菌,并对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MRS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乳杆菌菌株6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这6抹分别为:2株发酵乳杆菌、2株嗜酸乳杆菌和2株短乳杆菌.将分离出的菌发酵鲜牛乳,在品尝过程中发现口感较酸,推断其有很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8.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类乳菇属外生菌根性食用菌,能够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由于松乳菇独特的共生生长方式,离体人工栽培松乳菇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松乳菇的生态需求、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菌丝体培养条件、松乳菇的人工栽培现状及栽培难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松乳菇的离体人工栽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藏灵菇发酵乳为试验材料,利用MRS培养基、PDA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有益菌的分离纯化,并依据《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和《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经鉴定,共分离得到3株菌:R3属于芽孢乳杆菌属,R7属于芽孢杆菌属,J4属于酒香酵母属。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养基对金福菇组织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金福菇组织分离的培养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福菇组织分离对培养基有明显的选择性,在PDA麦粒蛋白胨综合培养基上不但分离成功率高,而且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是适宜金福菇组织分离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