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森林分类经营的目的和意义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20世纪末和21世纪改革的主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2.
1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林业分类经营涉及许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于分类经营的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的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要,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不同和森林发挥两种功能产出“产品”的商品属性的差异,相应地将森林(含林地)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另一种是,认为森林分类经营是国家或森林经营者根据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森林经营目的和分类为标准,将森林按不同…  相似文献   

3.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德州市根据省政府《关于全省开展林业分类经  相似文献   

4.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广西林业》2000,(5):8-9
在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全区林业分类经营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 ,紧跟国家林业发展思路的变化 ,广西开始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把全区森林按其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分别经营。两者的比例是4∶6。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 ,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 ,相应地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其目的是要根据环境建设的要求 ,把以生态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为公益林 ,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 ,由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6.
森林分类界定工作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 ,是新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是优化森林分布结构 ,提高林分质量、效益 ,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是促进人类与森林生态体系和谐、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 ,保证森林三大效益最大限度发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森林从形成就产生生态功能。我国强调森林改善环境的主导作用,但长期以来的经营指导思想和政策却把林业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以生产经营森林的直接产品为主要目的。人们对森林的生态意识薄弱,森林作为公益事业还没有被多数人接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林业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要求从生态环境的高度对林业重新定位,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维护生态平衡已弓愧社会各界的重视。只有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护环境,发展林业。笔者认为,分类经营可作林业持续发展的一种经营形式探讨。1林业分类经…  相似文献   

8.
对林业分类经营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生态经济的观点,论述了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的区别与联系,并初步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林业分类经营政策法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几个问题曲喜和郑威(林业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和内涵这里首先要搞清楚这样一个问题, 即林业分类经营是对“谁”进行分类。关于这个问题, 目前有两种提法, 一种是把林业分为商品林业, 另一种是把森林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  相似文献   

10.
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和技术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质是森林分类经营”这一认识基础上,对“林业分类经营”在指导全国和区域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客观的分析和定位,同时提出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森林立地分类”和“森林群落分类”;要实施分类经营,必须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林种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文中还对森林永续利用原则的现实意义和法正林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在用材林经营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云南林业》2003,24(2):2-2
我省的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已开展了4个年头。认真总结我省森林分类区划工作的经验,巩固森林分类区划的成果,是今后我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各地对此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大举措,是林业政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一场深刻变革。林业分类经营,就是根据森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对所有的森林及林业用地进行分类,将一部分区划为生态公益性林业用地,另一部分区划为商品性林业用地,并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林业分类经营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森林生态经济的观点,论述了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的区别与联系;并初步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林业分类经营政策法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和技术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阐明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质是森林分类经营”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林业分类经营”在指导全国和区域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客观的分析和定位,同时提出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森林立地分类”和“森林群落分类”;要实施分类经营。必须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林种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本文还对森林永续利用原则的现实意义和法正林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用材林经营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加大人工经营力度,提高科技顷营水平,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关键环节;培植林业资源,建设市郊和林业,是森林分类经营的根本目的,采取有力措施,大办林业基地,是实施分类经营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人们对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森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森林经营理论已经明显不适应实际林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后,以获取木材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森林经营思想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森林经营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河北省自1996年开展森林分类经营试点以来,通过在部分地区的森林经营改革试验,对森林经营的作业模式、作业类型、技术方法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谈两种森林分类经营观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对“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分类经营”两个概念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经营观点。作者详细论述了“森林分类经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认为这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利用而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京山县林业分类经营试点的调查与分析,论述了林业分类经营在保护森林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活力、提高水土涵养能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今年,巴州库尔勒、尉犁、轮台、博湖四县市被列入自治区首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试点单位。这对巴州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调整林业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林业分类经营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在政策法规保障、建立管理和经营机制、加快相关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加以解决。1目前林业分类经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1认真把握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原则和重点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是林业分类经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核心…  相似文献   

19.
林业分类经营是根纫林种面积比倒及目标任务把森林经营单位分为商品林业经营单位和公益林业经营单位,对前者实行企业经营管理,后者实行事业管理。对其存在的权属问题,集体和个体林区.比被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联营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是根据森林功能和经营目的不同,把森林分为一经林种、二级林种和三级材种。依其森林生态环境条件、树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培育类型、目的及其培育技术措施的差异组织经营类型。其经营类型技术措施体系包括立地类型、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目标规划。  相似文献   

20.
《广西林业》2004,(3):4-7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人工商品林采伐、流通管理制度。将林业划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特点和规律,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公益林业以实现最佳生态效益为目标,按照公益事业进行严格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