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不同年限的造林地内设立样地,以实施林粮间作的地块为实验组,没有实施林粮间作的地块为对照组,记录被害率和捕鼠率,运用数理统计的u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林粮间作对控制森林鼠害的发生及减小危害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改进高寒山区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宜树种 高寒山区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枣庄地区的山区,是山东省石灰岩山地分布重点之一。建国三十年来,这里的造林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有失败的教训,对今后的造林来说都是很宝贵的。目前,枣庄山地造林以及补植、改建的任务还是相当大,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现根据前人的研究和本人所作的调查,提出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山云杉是我区天山中西部分布最广的常绿乔木,具有干形端直、树形高大、美观等优点,随着我区城乡绿化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加,有美化庭院需求,各种规格云杉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山区培育的云杉,人工林中,道路好的地块已被移栽出来,造成人工更新地新一轮生态环境破坏,而山区的云杉苗和平原地区在造林季节相差25天左右,平原地区各绿化单位普遍对直接用山区苗木成活率方面缺乏信任。如果把带土球的云杉大苗运到平原地区定植培育,成活率可以保证,但成本较高,不宜大量种植,笔者十多年在林区一线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全国19省区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复耕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地调研得到的1 638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两轮退耕农户复耕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响两轮退耕农户复耕意愿的因素存在差异,前一轮退耕农户的复耕意愿受退耕地情况的影响较大,如退耕林种、退耕林地保存率和退耕地收益;新一轮退耕农户复耕意愿受退耕补助标准显著影响,同时退耕农户中不同群体的复耕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如少数民族和低保户复耕意愿较强。2)不同地形类型和地区的退耕农户复耕意愿不同,前一轮丘陵和山区的退耕农户复耕意愿较强,新一轮西北地区的退耕农户复耕意愿较强。为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防止复耕现象,应制定更加灵活化的扶持政策,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挖掘退耕林地经济潜力,以及加强宣传,以提高工程的社会评价和农户认可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宁市山地刺槐人工林立地条件、生长规律及生态效益等调查,结果表明,在类似北宁生态条件的半干旱地区的山地,适宜于培养小径级刺槐人工林;造林地要选择在阳坡、半阳坡、山中下腹土层较厚的地块;造林前需要整地;这些地区营造刺槐人工林,有助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促进造林地植被变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愈庚元 《湖南林业科技》1994,21(4):34-36,46
湖南飞播造林技术及实施俞庚元(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飞播造林,是造林绿化工作中投入少,见效快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高山、大山、偏远山区和荒山面积大的地区,其优越性更为明显。早在60年代初,我省就开始了飞播造林,到1973年止,全省完成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8.
一、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现在栽植的杨树都是速生树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最好。杨树造林地主要在平原地区和山区沟谷地带,造林地应具备以下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9.
由于重庆市在执行德援造林项目中较好地应用了“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划方法),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项目农户参与造林和管护活动的积极性。这种不同于传统造林规划方法的“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把农民视为造林实施的主体,将农民的乡土知识、经验与林业技术人员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技术人员运用科学严谨的规划方法与农民共同选择造林地块和造林树种,一起讨论造林面积,农民参与了项目的宣传动员、讨论规划、实地勘察、确认规划、实施造林和监测评估的全过程。因为农民成为造林实施的主体,所以不仅大大…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荒山造林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容易造林的地块越来越少,偏远山区造林将成为主要攻坚区域。介绍了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新方法,提出了提升技术应用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资料分析 1、飞播资料分析。据历年飞播资料统计,汉中市一直是在3月底至5月初实施飞播造林,播区主要集中在中高山区,低山区仅占24.8%。成效低山区明显不如中高山区,全市60%的失败播区分布在低山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推进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山区群众发展板栗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部分地块出现造林成活率很低的情况,个别地块成活率不足50%,亟待改进。经调查分析,现将板栗造林成活率低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借助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兴安盟造林面积平均以每年增加6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荒山荒坡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通道绿化等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可用来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在逐渐减少,而且这些地块大多在偏远地区,致使造林成本和管护费用不断加大。更重要的是造林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一些地方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现结合甘肃南部高寒山区造林实践经验,谈谈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树种高寒山区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精心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项主要环节。高寒山区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方法,苗木成活率明…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差,在造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根据近年对高寒山区造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在高寒山区环境下人工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天目早竹 (Phyllostachystianmuensis)具有出笋早、笋期长、笋味鲜美等特点 ,是优良的笋用竹栽培竹种之一。与雷竹相比 ,天目早竹对山地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是山区退耕还林及其他造林项目的主要适宜树种。移竹造林是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方法。1 造林地准备1 1 造林地选择与经营目标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 ,可营造经济效益较好的笋用林或笋材两用林 ;而在交通不便、坡度 2 5°以上、土层较薄及石质山地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 ,应营造以生态保护为主 ,兼顾笋材利用的生态林。1 2 造林地清理退耕地和…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北京市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计划利用5年时间,重点在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地区和浅山区实施绿化造林100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把生态建设作为突出亮  相似文献   

18.
《山东林业科技》2007,(2):F0002
造林绿化行动是以南部山区为重点,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以科技兴林为支撑,以工程造林为手段,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坚持高标准、大规模,常年造林。2007年实施荒山绿化7.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还果4.2万亩。造林绿化行动的实施,将尽快提高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增加水源涵养和泉城地下水补给能力,推进现代林业和富裕、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济南市林业局 绿染泉城——造林绿化行动在实施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较差,在造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根据近年对高寒山区造林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在高寒山区环境下人工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00~2004年,国家共下达河北省退耕还林任务17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37万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1030万亩,总投资103.171亿元,涉及全省11个市156个县。项目首先在张家口地区的怀安、尚义、沽源以及承德地区的平泉、围场开始试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问题后续产业是退耕还林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和保持的重要保障。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生态林补助8年、经济林补助5年;补助停止后,如没有后续产业的支撑,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毁林复耕,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