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研究固定化混合菌种对戊糖和己糖同步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以海藻酸钙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包埋法固定化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并对固定化混合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混合菌种发酵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解除葡萄糖代谢对木糖代谢的抑制作用,提高发酵效率,发酵时间从固定化单菌发酵的24 h缩短至20 h,发酵时间缩短16.67%。乙醇产量从13.28 g/L增加至14.89 g/L,升高了12.12%。固定化混合菌种的优化条件为: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质量浓度为45 g/L,发酵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 r/min,休哈塔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菌体的比例为4∶1。在此条件下得到最佳乙醇产量为15.21 g/L,较优化前(13.74 g/L)提高了10.70%。本研究结果可为固定化混合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休哈塔假丝酵母对半纤维素戊糖和己糖的同步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的改良菌种R能同时将半纤维素中的戊糖和己糖发酵成乙醇。当酵母细胞浓度高于8g/L和木糖含量高于总糖的20%时,较易代谢的己糖对木糖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被消除。在30℃~40℃和限制供氧的条件下,90%以上的单糖得到了利用,乙醇得率为0.43~0.48g/g消耗的糖。厌氧发酵导致木糖的不完全利用和木糖醇的积累,而供氧过量则导致酵母细胞增殖并降低乙醇得率。该菌种对半纤维素水解液(如亚硫酸盐制浆废液、玉米秆水解液和落叶松浸提液)中的发酵抑制物有较高的忍耐能力,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己糖(葡萄糖)、戊糖(木糖)共发酵产纤维素乙醇抑制物控制的关键性瓶颈,分别以玉米秸秆及玉米秸秆中非木质素的4类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为原料,并以0.75%稀硫酸和180℃预处理40 min得到5种稀酸预处理液。以60 g/L葡萄糖和30 g/L木糖为碳源,分别添加上述稀酸预处理液,比较了5种预处理液对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共发酵产乙醇的影响,并探究主要抑制物来源。结果表明:133 g/L全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的降解物会完全抑制C.shehatae糖代谢和共发酵。在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过程中,4类非木质素组分降解物均会导致乙醇得率下降,其中100 g/L纤维素降解物完全抑制木糖的发酵,半纤维素降解物同时抑制葡萄糖和木糖的发酵,甚至对酵母产生致死毒性,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降解物延滞糖利用和酵母生长。玉米秸秆共发酵产乙醇抑制物主要来自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稀酸预处理中的降解反应,主要为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同时还存在着其他降解产物的毒性或协同毒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将低浓度的休哈塔假丝酵母细胞包埋固定后,进一步通过增殖培养,使细胞密集在凝胶珠的表层,可以减小营养基质、氧气以发酵产物的传递阻力,有利用该菌的“半好气”酒精发酵。试验中发现,在凝胶中掺入适量氧化铝能明显增加固定化小珠的机械强度及使用寿命。固定化休哈塔假丝酵母细胞能够利用己糖和戊糖,80g/L的混合糖(己糖与戊糖1:1)经12h发酵,糖的利用率达90.5%,而相同条件下游离细胞发酵需  相似文献   

5.
基因重组酵母发酵木糖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株基因重组酵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厌氧条件下pH值、底物浓度、接种量、乙酸质量分数和葡萄糖添加量等关键因子对木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ZU-10有较强的发酵木糖产乙醇的能力,在80g/L(相对木糖)、初始pH值5.5、接种量1.2g/L(细胞干质量,相对培养液)、30℃下发酵72h,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达到28.9g/L。发酵液中的乙酸质量分数低于0.05%时对发酵木糖影响不大。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可促进木糖发酵,在30g/L木糖培养液中添加40g/L葡萄糖,36h内木糖利用率从79.0%增加到85.7%。  相似文献   

6.
以速生杨二步超低酸水解方法获得的水解液为原料,在28℃、100 r/min等发酵条件下,选择热带假丝酵母(C.2.637)和酿酒酵母(S.2.699)分别对第一步和第二步水解液进行了发酵制取燃料乙醇的研究,并考查了Ca(OH)2中和、过中和、活性炭吸附等预处理方法及菌种预适应驯化对乙醇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能够更好地利用第一步水解液生成菌体,适合生产单细胞蛋白;菌种驯化后发酵速度和乙醇转化率均有提高,尤其是以酿酒酵母发酵第二步水解液,乙醇转化率由14.45%增至39.37%;Ca(OH)2过中和的方法处理后的水解液,乙醇转化率有所增加;以五碳糖为主同时含有六碳糖的速生杨第一步水解液,假丝酵母发酵产乙醇的效果好于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7.
富含戊糖的亚硫酸盐制浆废液的酒精发酵方法申请号:92107774.2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将亚硫酸盐造纸制浆废液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后制取酒糟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shehatac)为发酵微生物,并且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罐连续供应少量空气。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富含成糖的亚硫酸盐制浆废液经驯有过的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后,糖(包括戊糖和巴糖)的利用率可达90%,酒精得率可达0.40克酒。/克精以上。用茶饼制备精炼助剂的方法申请号:91108064.3申请人:武汉大学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茶饼制备精…  相似文献   

8.
氧对亚硫酸盐制浆废液戊糖、己糖同步酒精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对休哈塔假丝酵母R的戊糖酒精发酵的影响。休哈塔假丝酵母R的戊糖酒精发酵需在“限制性供氧”条件下进行,溶解氧浓度在09~11mg/L时,木糖利用率和酒精得率分别为838%~935%和884%~912%;在15L发酵罐中发酵富含戊糖的亚硫酸盐制浆废液32h,糖利用率和酒精得率分别达925%和850%,酵母细胞吸氧速率为124~1.48mmol/L·h,溶氧系数KLa值1475~1800h-1;当通风量为4m3/h时,在5m3发酵罐中发酵还原物为2290g/L的亚硫酸盐制浆废液22h,还原物降至59g/L,醪液酒精浓度达074%(v/v),通风量过高或过低均导致酒精得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假丝酵母(Candida sp.)菌株经驯化后显著地提高了对水解液中发酵抑制物质的耐受力,从而增加了木糖利用率和木糖醇得率,玉米芯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后,在30℃下采用台化后的假丝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接种量10%(体积比),种子龄17h,氮源组成:1.5g/L的酵母浸膏,2.5g/L的胰蛋白胨,250mL三角瓶装液120mL,初始pH值5.5。在此条件下,木糖的利用率达79.8%,木糖醇得率达62.4%^,该方法大大降低了预处理的成本,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诱变和基于基因组DNA诱变的遗传重组技术,对乙醇工业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物耐受性进行改造,获得了重组酿酒酵母HN-1-24,其抑制物耐受性能和发酵性能均得到了提高。重组菌株在含7 g/L乙酸和1 g/L糠醛的抑制物耐受性发酵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糖转化率和乙醇产量,发酵100 g/L葡萄糖能够产生38 g/L乙醇。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培养中进行乙醇发酵,发现重组菌株的乙醇发酵效率明显快于原始菌株,发酵时间提前6 h,且发酵终点乙醇产量为37 g/L,比原始菌株HN-1提高了8.8%。  相似文献   

11.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混交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江西省德安县为例,概述了当地营造混交林的主要形式、成功经验及意义,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充分揭示了营造混交林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4个方面论述了混交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豆科及非豆科固氮树种是重要的生物固N资源。作为混交树种,在混交林中发挥着改善林地养分及水分状况,维持地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很好地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3个方面阐述了营造混交林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6.
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生长效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清堤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73-76,80
对20 a生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生长效应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不同模式混交造林效果优于纯林,混交林产量比增6.2%~46.4%.火力楠作为主要树种与马尾松、杉木混交宜采用行间混交,混交比例按2∶1;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宜采用插花式混交,混交比例按1∶3,种间关系较为协调.火力楠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林分结构比较复杂,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枯落物多且成分复杂,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及土壤状况,林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营造杉木林同时点播周岁桐,与杉木纯林造林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周岁桐生长快,为杉木幼林创造了较为适生环境,到第4年,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0%,平均胸径生长比对照提高达14%,并且周岁桐在第2年开始结果产生经济效益,在第5年后树势衰弱可以伐除,不影响杉木后期生长。因此新造杉木林或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在造林或更新当年直播混种周岁桐于杉木行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栽培模式,混交比例为10杉3桐较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林的调查得出结论,科学营造水曲柳与落叶松混交林是有其优势和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19.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2种广西乡土阔叶树种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红锥、米老排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与米老排(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而混交模式下,红锥生长量增加,而米老排生长量降低。初步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20.
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东山区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红松纯林的109%-124%,落叶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落叶松纯林的108%-151%,各混交林型中的红松、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比红松、落叶松纯林高3.1%-28.6%和2.8%-16%。在块状、带状混交林中的红松、落叶松,其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绝大部分都高于各自的纯林,混交林的根系分布面积比纯林提高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