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1981年我区棉花生产,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区棉田面积l48万亩,单产皮棉117斤.我们获得棉花丰产的原因是:找到了一套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这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麦棉套、营养钵、优良品种三结合,施肥、治虫讲科学.并在大面积上迅速传播推广这些技术,从而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育苗移栽,在淤地、肥地、盐碱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1981年全区棉花育苗移栽面积达66万亩,比1980年增加26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4.59%.在前旱后涝的情况下,营养钵育苗移栽充分发挥了保全苗、防晚熟的作用.1981年棉花播后干旱50多天,  相似文献   

2.
<正> 1982年全省麦棉套种(以下简称麦套棉)自然面积达392.87万亩.这类棉田在棉麦共生期间,由于争水、争肥、争光矛盾突出,缺苗、迟发、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近年大力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初步缓和了这些矛盾,获得麦棉较好产量.1982年又进一步对麦套棉进行地膜复盖栽培试验示范.据周口、开封两地区和新乡、民权、睢县统计,麦套棉地膜示范4686亩.现将试验示范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到1980年棉花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900万亩的9%.为了发展棉花生产,进一步提高育苗移栽技术,我们曾先后两次到商丘、鹿邑、扶沟、鄢陵、南阳等县棉花育苗移栽较好的社队进行考察.这五个县植棉面积122万亩,实  相似文献   

4.
棉花经过大棚加温育苗移栽到大田后,促使生育进程提前,同时可充分利用前中期的光热资源,延长有效结铃期,切实达到“桃多、铃重、品质好、衣分高”的目的,使三桃和优质桃的比重加大,有效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的问题。同时,育苗移栽又是中、重盐碱地实现棉花保全苗、促早发和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棉花经过大棚加温育苗移栽到大田后,促使生育进程提前,同时可充分利用前中期的光热资源,延长有效结铃期,切实达到“桃多、铃重、品质好、衣分高”的目的,使三桃和优质桃的比重加大,有效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的问题。同时,育苗移栽又是中、重盐碱地实现棉花保全苗、促早发和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历年植棉30万亩以上,碱地棉田占三分之一,多年来,我们围绕碱地棉花保苗难、晚发、晚熟、产量低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总结出碱地棉花快速增产配套技术措施,一般增产30—40%,目前正在全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宁县棉花营养钵苗移栽迟发现象日趋加重,2009年迟发棉田达18.4%,比去年增加10.2%,缓苗期长达半个月左右,有的棉田缓苗期达1个月之久,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育进程和产量。笔者对棉花营养钵苗移栽迟发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阳盆地是我省重要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原棉出口量占全省原棉出口的1/2。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小麦和棉花生产得到长足增长,成为南阳地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是种植业中的两大优势作物。但是,当麦棉亩产跨入中产水平后,单产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麦棉套种出现了保苗难、全苗难和早发难的问题。栽培上旱薄粗和稀大晚,棉花迟发、晚熟品质差,限制了棉花早熟高产;由于腾茬晚,造成小麦粗种迟播,往往翌春徒长,贪青倒伏,不仅制约了小麦高产,而且影响了棉花的壮苗早  相似文献   

9.
<正> 棉花大苗移栽是一种产量较高,收益较大的麦棉连作方式。根据我们的种植情况,现将其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大苗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棉花大苗移栽多选择中晚熟品种,如豫棉1号、河南79、豫无19等,才能发挥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衡水是河北重要的产棉区之一,今年衡水的棉花种植面积160万亩。近几年,衡水市一些地方试验棉花麦后移栽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小麦收割前培育棉花幼苗,待小麦收获后,直接把幼苗及钵体移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技术。由于存在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棉花移栽机成为该技术的关键,棉花移栽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洞)、栽植、  相似文献   

11.
<正> 博兴县麦棉套种面积发展较快,1990年发展到15万亩,占植棉面积的6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麦棉争地和麦套棉缺苗、迟发、晚熟、低产等问题,加速了粮棉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麦棉两熟的发展。三年来,博兴县通过试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科技》2011,(20):76-76
“俺家这5亩棉花都是收割完小麦后,利用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种植的,你看棉花这长势,今年亩产籽棉比往常年要多收30公斤不成问题,这可是个技术活呀!”10月12日,成安县辛集村村民李建明如是说。在成安县辛集村“万亩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方”里,雪白的棉花挂满枝头,棉农正在忙着采摘棉花,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该县采用轻简育苗机械移栽的棉花预计亩产达到320公斤,比大田棉花增产26公斤,每亩可增加农民收入230元。  相似文献   

13.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50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60年代面积又有扩大,直到1974和1975年发展到40万亩以上,随后种植面积又有缩小,每年约10万亩左右,1979年又上升到29万亩,1980年扩大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的9%,达历史最高纪录。棉花育苗移栽虽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没有很好过关,增产效果不够稳定,加之费工多,成本高,而未能大面积推广。近年来,随着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棉花育苗移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棉花常年因移栽后低温阴雨而迟发,造成霜前花率低,晚秋桃比例大,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移栽后采用覆膜新技术,可实现壮苗早发,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1975年我县多点示范棉花育苗移栽.据统计,约有4万亩左右,占全县棉田的1%,其中薄膜育苗移栽近2万亩.由于广大干群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实践,敢于革新栽培技术,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认识和掌握规律,我们对部分棉田考察资料和调查座谈材料,进行了初步整理,供研究探讨.一、不同类型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特点各地育苗移栽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早育早套栽(薄膜育苗,营养钵  相似文献   

16.
<正>永年县农牧局张西堡区域站服务辖区耕地面积13万亩,是永年县粮菜生产结合区,也是永年蔬菜主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7万亩,玉米播种面积8万亩,大蒜3.5万亩,蔬菜3万亩。一年来,在农牧局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技术干部的一致努力,为区域多元化农技推广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具体工作有以下几点:1大力发展土豆种植产业近年来张西堡区域站重点推广土豆—移栽棉花连作、土豆—棉花间作、土豆—玉米—芹菜  相似文献   

17.
<正> 南阳盆地是我省重要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据1984—1987年统计,全区平均枝棉163.8万亩,总产皮棉8626.25万公斤。1984—1986年共出口皮棉4670.7万公斤。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量的44.5%。但是近五年来单产一直徘徊在五十多公斤。因此,找出本区棉花生产障碍因素,挖掘生产潜力,对进一步开发南阳盆地优质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一、影响棉花生产的障碍因素1.前期寒流低温是棉花缺苗、迟发的主要原因:棉花具有喜温、好光的特性,尤其  相似文献   

18.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麦套棉的生产中,常出现迟发晚熟、霜后花多、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经我们3年试验研究、采用留叶枝的办法可解决上述问题。它比去叶枝的办法亩增产皮棉14.1%;霜前好花率提高6.1%,增收76.09元,减少整枝投工3—5个/亩。实现了高产、优质、省工、高效,深受棉农欢迎,全县已推广了10.15万亩。留叶枝的栽培技术要点是:麦套棉留叶枝和常规栽培法一样,都必须注意促棉苗早发,做到适期播种或育苗移栽,确保棉苗齐、匀、壮;麦收后及时抢浇水、抢灭茬、抢追肥、抢治虫,促壮苗早发,早搭丰产架子。留叶枝的栽培技术要点是:1.保留全部时枝,早打叶枝顶尖棉苗现蕾后,  相似文献   

20.
棉花营养钵(块)育苗移栽在生产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所以近几年来我省移栽面积不断扩大,1975年最高达到91万亩。为使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更加普及,现根据各地的经验和我们的调查,对当前我省棉花营养钵(块)育苗技术措施提出几点意见。一、苗床地点的选择和钵土的配制苗床地点的选择,应便于移栽为原则,选择向阳背风,水源方便,地势平坦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