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湖市新埭镇牌楼村农家妇女潘小妹勤学大棚西甜瓜栽培技术,自1999年种植大棚西甜瓜以来,面积不断扩大,收入逐年增加。2001年,她家28亩大棚西甜瓜收益11万元,获利5万多元。2001年石桥村农家妇女刘秀龙饲养出栏肉猪2000头,并闯荡市场,帮助本地农家妇女营销肉猪4000多头,共创产值500多万元,获利10万元,被评为平湖市十佳致富女状元和嘉兴市优秀女营销员。像潘小妹、刘秀龙这样的农村妇女在新埭镇有1000多名。她们通过参加文化科技培训,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种养业,成了农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2.
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8月,目前已有会员719名,新增农民经纪人30多人,每年帮助农户销售草莓20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合作社形成2000亩连片种植大棚草莓规模,亩效益存10000元以上,2008年实现总产值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88元,合作礼注册了“常乐”牌草莓商标,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远销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民“卖”技术成时尚。该区郑庄村科技示范户郑昌喜,与本镇和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的26户果农签订大棚樱桃“秋埋冰冬供暖蜂为媒”技术出让协议,获利5000多元。水泉镇黄蒿村致富能手张国利,学得一手修剪果树的好手艺.他带出了一支30人的果树嫁接修剪队.为本地及外地的果农提供有偿服务。仅此一项,他们人均年收入即达6000余元。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卖”技术的农民有1000多人。到去年10月上旬,他们共出售实用技术200多项,创收2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尽管室外天寒地冻,可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镇柳汪村农民张合礼的蔬菜大棚内却春意融融,他正忙着将刚采收的250多公斤蒜苗卖给在棚等候的批发商。老张又进账1000多元,加上之前的收入,3亩地蒜苗已获利近3万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很多种大棚茄子的菜农因为效益低而改种了其它蔬菜。但是.在辽宁省台安县三岔子村的菜农却将茄子的种植面积从过去的80多亩扩大到300亩,菜农年多创收90多万元。  相似文献   

6.
贺瑛 《今日农村》2006,(1):12-13
“俺这大棚,西瓜1年能卖2.2万元,1亩(1亩=1/15公顷)地尖椒能卖4000多元,加上种菜的收入,我1年就能收入3万多元钱,现在俺村发展大棚的积极性可高了!”去年11月30日上午,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渡店村种植户史麦昌站在自家大棚前,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大棚种植,喜悦之情溢下言表。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上半年.江苏省东海县洪庄镇的阳春、连湾、塔桥等村“苏椒5号”种植基地“洪庄牌”无公害青椒就卖火了,福建、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前来收购青椒的车辆络绎不绝。据悉,每棚青椒半年纯收入2800元以上,阳春村椒农唐学兵一棚8分地青椒收入3000多元。全镇8000多亩10000多栋青椒大棚.仅春椒一项就可收入3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投资十多万甚至几万元每年就能获利近百万元,这样的广告谁看了都会心动。然而,全国近200名投资者加盟“肯德利西式快餐国际连锁”后却大呼上当,如今追款无门。18名加盟代表向记者诉说了他们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我镇大棚设施栽培起步较早,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万元千斤粮耕作模式,提出了前茬大棚经济作物亩收入1万元,后茬水稻亩产500kg的要求,经多年探索、示范、推广,在魏塘镇城南村的20亩竹架大棚,采用该模式已获得了成功。到2005年全镇大棚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到21088亩,大棚茄子亩产量4000~5000kg,亩收入达1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现就大棚茄子早熟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金湖县黎明镇大兴村四组村民黄兴,从养殖樱桃谷肉鸭起家,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发展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销售成品鸭20多万只、经销苗鸭70多万只,年销售额近600万元、获利20多万元的家禽经销大户。2001年.被授予“淮安市十佳家禽贩运大户”.最近,又被表彰为“淮安市致富模范”。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成河村农民王玉宝, 1998年用 600元钱从省农科院购进 2500公斤伊乐藻,种植在 500亩承包塘里,当年获利 5万元。随着这种能做螃蟹饲料的水草逐渐受到广大蟹农青睐, 2000年王玉宝 500亩伊乐藻销售获利达 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业老龄化和农业副业化情况日益严重,导致全国每年有许多的耕地撂荒,人口大国正面临着“无人种地”的尴尬。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河南滑县赵营乡走出去的2700多名职业农民,依靠在全国各地承包的16万亩土地,每年创收6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维登乡在村级体制改革中传出一段佳话,维登村一千多名村民共同提名选一位自己心目中的女“村官”。她就是现任维登村主任白族农村妇女蒋美芳,是全乡九个村委会中唯一的女“村官”,也是全乡5742名女性的榜样。今年国际三八妇女节,她被云南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领导小组表彰为“先进女能手”。  相似文献   

14.
凯特杏     
投资规模:亩投入5000元以内。 适宜地区:北纬23-45度区域内均可栽植。 新闻链接:2005年4月,人民网以“大棚凯特杏飘香,亩均收入三万八”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商丘睢县孙聚寨乡果农种植凯特杏喜获丰收的情形。徐永芝两个棚的800棵杏树,能产果1万多公斤,按去年平均每公斤7元计算,可收入7万多元。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平湖市新埭镇农户杨某准备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承包鱼塘养殖罗氏沼虾,但缺乏资金,镇农村合作基金会经理顾照付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业务员许敏杰一起经过市场调查后,与杨某签订了借款协议,将2.5万元款贷给了他。一年来,杨某在镇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帮助下,承包5亩鱼塘,养殖罗氏沼虾,当年创产值5.2万元,净获利2.85万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新埭镇农村合作基金会自1993年建会两年以来,积极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目前已拥有资金210万元,其中入股资金165.5万元。1994年主要将资金投向养殖大户、个体私营企业和从事“一优二高”农业的农户。一年来累计投放资金400.80万元,其中为5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户养禽专业户,4户养猪大户提供资金13.2万元,为全镇95户个体私营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05,(12):51-51
自1999年至今的五年多时间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组织下属的所有单位开展有声有色的“三下乡”、且贫助困捐赠活动,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有关部门和新疆、湖南、江苏、云南、福建、广西、四川、江西、天津等省市领导及受援单位的高度评价。5年多来,据不完全经计,共参与上海出版界援建云南、福建、广西等三所希望小学;共组织参加“三下乡”、助贫助困捐赠等活动148次;向近十个省市先后捐赠图书共计100多万册,钱、物价值770万元(1999年165万多元,2000年20多万元,2001年177万多元,2002年63万多元,2003年218万多元,2004年59万多元,2005年67万多元)。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旭光村村民陈书千,自2002年投资10多万元进行“海兰”蛋鸡饲养,目前.已发展到年养殖3000余只、获利4万元的养鸡大户。图为他在鸡场内添加饲料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五连职工李文秀自1998年起,开始在2.8亩的大棚内种植油桃、葡萄等反季节果品,每年纯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像李文秀这样的种植户,在六十五团五连已有87户,占地面积520亩。2004年,全连非公经济总产值达190多万元,职均收入7100多元。在该连,非公经济已成为职工增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01,(1)
2000年西瓜上市季节,嵊州市富丽达石材厂厂长李伟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大棚西瓜以每日5000千克的数量进军上海30多家超市。以亩均1.8余万元计算,他的55亩“红小玉”西瓜产值100万元左右。2000年年初,李伟投资138万元,在嵊州市博济镇上路西村承包了一片农田,建了塑钢大棚,用高薪聘请宁波的瓜果专家负责西瓜种植技术,并引进日本“红小玉”西瓜。专家对大棚西瓜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在育苗期严格控制株距和行距,并用埋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阆中市方山乡雪洞村土地流转大户王占发,从2008年以来流转本村撂荒地3.33公顷,建起了6个蔬菜大棚,生产的反季节蔬菜整车销往邻近的乡镇,年纯收人达12万元。他还种植了生姜,每年仅种姜和窖储姜种就赚了20多万元。王占发说,他每个蔬菜大棚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每667平方米(1亩)生姜年纯收入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