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渤海莱州湾海蜇资源出现了明显回升趋势,为充分利用这一渔业资源,从1988年秋汛生产开始,山东省莱州市全面推广应用三重流刺网捕捞海蜇技术,经过不断改革渔具渔法,捕捞效果十分明显。1991年秋汛生产中,全市共捕捞海蜇(商品规格)一万余吨。以40马力渔船为例,仅捕捞海蜇一项,平均单船总收入9万元左右,最高者收入达14万元。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我县广大水产干部和渔民认真贯彻全国水产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政策.积极调整捕捞作业,合理利用资源,改革渔具渔法,落实经济政策,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上半年出现"三增一降":捕捞总产量一万五千五百吨,比去年同期增百分之四;产值七百二十五万元,比去年同期增百分之六十;经济鱼比重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比去年同期增百分之二十;生产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四.秋汛对虾也获丰收,  相似文献   

3.
<正> 长江流域淡水捕捞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若干具有代表性年份的淡水捕捞量计算,占全国淡水捕捞量的57.08~65.38%。长江流域河川交错,湖泊、水库众多,并有着种类繁多的适合鱼类习性和各种不同水域环境的渔具渔法。一、主要渔具渔法及发展近况 1966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编写的《长江流域渔具渔法渔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渔具渔法  相似文献   

4.
渔具渔法对底栖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国外研究比较多。作者从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给予编译整理。本文着重概述捕捞干扰与自然干扰、底拖网捕捞、桁拖网捕捞、耙网、底层旋曳网、底刺网捕捞、底层延绳钓以及笼壶渔业等6种渔具渔法对底栖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型水库的捕捞问题,一直是水库渔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制约性因素。本文从鱼群侦察,制订生产计划,拦鱼、赶鱼、刺鱼、张鱼和生产指挥等方面,较为详细地总结了从事用联合渔具渔法捕捞鲢、鳙鱼的新安江开发公司捕捞队的一些实际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9年8月至12月福建省捕捞业渔具渔法普查资料,分析整理了福建内陆地区捕捞业渔具渔法现状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福建内陆地区捕捞渔具有刺网类、钓具类、笼壶类、拖网类、张网类、陷阱类、耙刺类、地拉网类、敷网类、掩罩类、抄网类和杂渔具等12个类别、21种作业型式、渔具总数量123204张(个、顶等).按渔具类别划分...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银鱼捕捞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鱼及衍生品主要来自淡水湖泊、水库,迄今未见海栖型银鱼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开报道。文章综述了江苏中部沿海近年来新兴的银鱼捕捞产业,介绍了银鱼渔场、渔汛、渔具渔法和生产效益,并对渔具类别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8.
近十余年来,辽宁省的淡水捕捞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渔业工作者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原有的渔具渔法,而且还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和试验了不少新的渔具渔法,从而使我省淡水捕捞的渔具渔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纵观全省所使用的各种淡水渔具渔法,几乎包括了淡水渔具渔法的全部分。  相似文献   

9.
现代捕捞技术的发展,不只是对传统的渔具、渔法及作为特种渔法声、光、电技术的革新,甚至还涉及到广泛地采用电子计算机、航天和航空遥感助渔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这里仅就渔具、渔法的演变及革新做些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捕捞技术的发展,不只是对传统的渔具、渔法及作为特种渔法声、光、电技术的革新,甚至还涉及到广泛地采用电子计算机、航天和航空遥感助渔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这里仅就渔具、渔法的演变及革新做些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郑基 《海洋渔业》1997,19(1):28-31
<正>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逐渐衰退,大力开拓远洋渔业、改进渔具渔法和捕捞作业方式是我们这一代捕捞工作者的职责。鱿鱼钓是目前主要的渔具渔法之一。本文就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几年来光诱鱿鱼钓生产作业调查作一总结,并对渔况、渔期、渔场,渔捞设备装置与作业方法,影响渔获率的诸因素,今后的设想与建议等作较为详细的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淡水捕捞的对象有鱼、虾、蟹、鳖、大鲵等。人们在了解它们行为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有效的渔具渔法。本文根据现有资料,简述淡水捕捞的渔具渔法与捕捞对象行为特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姜在洋 《海洋渔业》1987,9(4):151-153
<正> 海洋捕捞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其范畴包括捕捞对象、渔场、渔具和渔法以及技术管理。广义而言,尚包括渔船、渔业机械和探鱼仪器,以及捕捞作业中进行渔具性能测试的有关仪器。然而,其核心应是研究渔具和渔法对捕捞对象习性行动和渔场环境条件变动的适应性问题。亦即以渔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7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共同对环黄渤海3省1市沿海一线的陷阱类渔具渔法进行了调查,根据网具结构、作业方式和主要捕捞对象分类,本次共调查到陷阱类渔具2类6种。现根据调查资料把陷阱类渔具渔法的现状整理成文,并针对当前的陷阱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以备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超强纤维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鲁民 《水产学报》2000,24(5):480-484
海洋捕捞作为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 ,随着渔船动力化、大型化 ,助航、助渔仪器和甲板机械的现代化 ,捕捞技术的进步 ,对海洋渔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 ,渔具材料的更新换代以及物理性能、渔用适应性能的不断提高 ,为捕捞渔具的大型化和高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 ,随着高分子新材料的不断研发成功以及化纤工业技术的进步 ,超强纤维材料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课题。世界上许多具有雄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化学、化工公司 ,如美国的杜邦公司、阿兰德信号公司 ,荷兰“DSM”公司 ,日本东洋纺公司等 ,相…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捕捞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12月10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了1997年全国水产捕捞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渔具渔法、渔具基础理论以及远洋渔业等专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们所经营的捕捞渔业,仍然是一种狩猎型的渔业,只是单纯地通过渔法、渔具对天然生长的水产生物进行采捕。因而,所谓捕捞渔业的发展与进步,主要地是渔法、渔具的改善和进步。但是到了今天这种狩猎型的传统捕捞业已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主要表现有如下三个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中国水产学会海洋捕捞专业委员会筹办的“近海渔具、渔法改革和拖网技术性能研究学术讨论会”已于1979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在烟台市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沿海各研究所,海洋渔业公司、水产学院,共96个单位的科技人员代表130名,共收到学术论文95篇. 会议首先听取了“18省市水产座谈纪要”和“方毅同志的科技  相似文献   

19.
对鄱阳湖鱼类捕捞过程中所使用的渔具种类及渔获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捕捞规格和渔具渔法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渤海主要捕捞渔具对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2009年对张网、拖网和刺网等渔具类型的主要渔具种类开展了渔获结构和捕捞能力调查。结果表明,黄渤海的渔业生产以秋汛为主,张网、拖网和陷阱类渔具网目尺寸小,渔获选择I生差,大量捕捞小黄鱼0带鱼、蓝点马鲛和银鲳等传统经济鱼类当年发生的补充群体,幼鱼比例高。相比而言,刺网的网目尺寸大,渔获选择性强,渔获质量好,幼鱼比例低。建议将黄渤海渔具准入的最小网目尺寸暂定为5.5cm,待今后渔业资源结构发生变化和渔获上岸监管体系完善后再作分类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