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由于猪、鸡等单胃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偏低,所以常常添加磷酸盐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但经代谢周转的磷和未被消化吸收的磷约占摄入磷量一半以上被排出体外,畜禽粪便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纳米技术的出现将人们为提高磷酸盐利用率的研究扩展到磷酸盐物理性状、化学结构和生物利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可为研发高效磷源,降低饲料磷含量,减轻磷污染提供一条思路。目前,纳米营养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量元素方面,对饲料中常量元素磷的纳米化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旨在探索性地研究纳米磷酸氢钙的利用效果并对其磷的生物学效价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一直都假定植物性饲料中有1/3的磷对单胃动物具有生物学利用率。因为植物性饲料中有2/3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而其余1/3是以非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消化道缺乏植酸酶,通常假定植酸磷完全不能被单胃动物利用;反之,非植酸态磷则完全能被利用。其实这只是一种粗略的假说。传统的有关植物性饲料中磷的生物学利用率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准确评定饲料有效磷的含量对磷的利用和需要量的确定至关重要。有效磷评定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斜率比法(Slope ratio assay),通过测定被考查磷源相对于标准磷酸盐差异而确定其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植酸磷的可用性及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目前猪及家禽饲粮中谷实类、饼粕类等植物性饲料占很大比例,在我国其中尚含有相当比例的糠麸类饲料。这些饲料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形式存在。长期以来,围绕猪和家禽对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及其中有效磷的评价,各国学者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迄今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植酸磷利用率的研究,着重评述饲粮钙含量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植酸磷及其可利用性植酸磷指植物性饲料中以植酸盐形式存在的有机磷。植酸盐即肌醇六磷酸盐,是存在  相似文献   

4.
磷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常量矿物质元素之一 ,在动物机体内磷的含量仅次于钙。为避免因饲喂过量的磷而增加磷的排泄 ,造成环境污染 ,有必要对市售饲料级无机磷酸盐的可消化磷含量进行准确的测定。目前关于饲料级无机磷酸盐利用率的评定方法主要有 :1 )体外溶解度法 ;2 )相对生物学利用率法 ;3)平衡试验法。平衡试验法是通过配制一种含磷比较低 (小于 0 2 % )的半合成饲粮作为基础饲粮 ,用参试无机磷酸盐替代基础饲粮中某一含磷极低的饲料原料 ,配制成试验饲粮 ,并且使试验饲粮中可消化磷的含量低于猪的营养需要量。通过饲养试验 ,利用公式套算…  相似文献   

5.
植酸的抗营养特性和植酸酶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磷是动物机体必需矿物元素 ,虽然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能被动物体吸收利用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 ,限制了在饲料中的使用。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或植酸盐的形式存在 ,而单胃动物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 ,造成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仅有 1 /3或更低 ,为了补充有效磷的不足 ,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 ,这一方面浪费了昂贵的磷矿资源 ,而无机磷资源在世界上已处于匮乏状态 ;另一方面增加了环境中磷的排放量 ,使日益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单胃动物饲料中通过添加植酸酶 ,可以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 ,减少磷的排出对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磷在鱼类生长、代谢、骨骼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水中磷的含量低且鱼类对水中的磷利用率很低,鱼类所需的磷大部分源于摄食的饵料.文章从鱼类饵料中磷的来源与形式、不同形式磷的利用率、适宜的钙磷比、磷需要量的评价指标以及海水鱼与淡水鱼对饵料中磷的需要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鱼类对饵料中磷的需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且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的形式才能被动物利用,动物消化道内植酸酶的活性一般都很低,尤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又高于畜禽,特别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没有胃酸分泌,通常采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等方法来满足鱼体对磷的营养需求,由于全球磷酸盐的储备量有限,植酸磷作为可供选择和经济的磷源,能被植酸酶有效的分解利用。植酸酶作为一种环保促生长型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水解饲料中植酸及其盐类而提高蛋白质和磷、钙、锌、铁及铜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改善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具有无残留、无污染、无毒和不良反应等特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磷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之一。植物性饲料中的磷60%-80%都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内源性植酸酶系统.所以难以利用饲料中的植酸态磷。在养猪生产中,往往向饲粮中添加大量的无机磷酸盐,从而造成磷资源的浪费、无机磷价格的迅速上升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很有必要从动物采食的磷源人手,准确评定各种饲料中磷的利用率,避免生产中磷的过量添加,达到既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叉控制粪磷排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去氟磷酸盐除了作为磷源,营养学家还应考虑其在其它方面的益处和特性。虽然其中磷的相对生物利用率稍低于其它磷源,但这些其它的特性可使其成为日粮的宝贵成分而不仅是一种磷源。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翔  陈代文 《饲料工业》2006,27(14):20-23
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含量相对较少,而其中约有60%~75%的磷以植酸的形式存在(Markus等,1999;Pasamontes等,1997;Ostanin等,1968;Nelson等,1968),饲料植酸中的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才能被动物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产生植酸酶,可有效地分解植酸磷并利用释放出的磷,利用率一般为60%,成年反刍动物可高达90%;而单胃动物缺乏能水解植酸的酶或其酶的活性极低(Pointillart等,1984;Markus等,1999),因而单胃动物对植物饲料中的磷利用率很低。研究表明,猪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12%:利用豆粕中磷的25%~35%(Cromwell,1993)。典型猪13粮中磷的利用率只有15%,而85%的磷随粪便排出。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在猪及鸡日粮中的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饲料中大部分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植酸能与金属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锌离子、铜离子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植酸盐,还能与蛋白质、淀粉结合,使内源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降低,使各养分的消化率明显下降。植酸不被单胃动物所吸收,大部分以粪便形式被排出体外,磷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还造成了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的污染。植酸酶是催化植酸-肌醇六磷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一类酶的总称,主要来源为植物和微生物。单胃动物对植酸盐中磷的利用率很低。大量研究证实,在猪、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有效的提…  相似文献   

12.
磷是动物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或植酸盐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动物肠道粘膜中的内源性植酸酶及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活性很差(Ravindran V等,1995),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造成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仅有1/3或更低。日粮中的磷只有很小部分沉积到体内和畜产品中,其余部分从粪便中排出。为了补充有效磷的不足,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然而高密度畜禽养殖时,动物排泄物中的磷导致地下水、土壤污染以及水源富养化污染。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且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的形式才能被动物利用。动物消化道内植酸酶的活性一般都很低,尤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4.
磷是动物营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矿物质元素之一,既是机体的重要结构成分,又参与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发挥着其他任何元素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磷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由饮水和饲料供给。单胃动物常用植物性饲料中60%-80%的磷是以植酸及其盐类形式存在。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磷很难被单胃动物利用,而且植酸也影响其他养分的利用,所以植酸被视为一种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磷的利用率;降低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影响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利用率;影响消化酶的活性等几方面。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畜禽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畜禽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足够的磷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和生产活动。在畜禽饲料中植物性饲料占很大的比重 ,虽然植物性饲料中磷含量较高 ,但是其中的磷 60 %~70 %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 ,(Nelson等 ,1 968) ,对于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的单胃动物来说 ,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为满足畜禽对磷的需要 ,往往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无机磷。这不仅造成磷资源的浪费 ,加大了饲料成本 ,而且大量的磷由粪便排出体外 ,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此外 ,由于无机磷酸盐中氟的含量容易超标 ,还常造成家畜氟中毒。因此 ,…  相似文献   

16.
钙、磷是机体组织中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们大部分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血液中的钙、磷有重要生理作用,血钙与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磷是许多酶系的成分,对脂肪和糖的吸收代谢有密切关系。在维持正常的酸碱度中,磷酸盐则是重要的缓冲物质。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性饲料中60%~80%的磷是以不被单胃动物利用或利用率极低的植酸磷形式存在。植酸是一种很强的络合剂,易与多种必需矿物元素离子,如钙、镁、铁、锰、锌等络合,形成难溶性植酸-金属络合物,从而影响这些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使其生物学效价明显降低。植酸也可与蛋白质分子进行有效地络合,使蛋白质溶解性大大降低。同时它还能和动物消化道中的消化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最终降低蛋白质、淀粉及脂类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利用率。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磷,消除或降低其抗营养作用,释放出磷供动物利用,可以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因此饲粮中添…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以谷物、大豆、玉米等植物性原料为主的家禽饲料中,大部分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家禽不能充分吸收。植酸(肌醇六磷酸)能在胃中与阳离子(如铁、镁、钙、锌等)、蛋白质及氨基酸形成复合物,使家禽对它们的消化力降低。因此,植酸是一种会降低饲粮利用率的抗营养因子(ANF)。2 原因植物性原料为主的饲料中的磷,2/3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将磷酸盐从植酸中释放出来的可能性是在家禽中通过特殊的酶的作用即植酸酶(见下图),这些酶在植物性的饲料中会存在,但作用通常很低,猪及家禽事实上没有这种类型的酶。另一方面,各…  相似文献   

19.
磷是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及代谢必需的元素。磷大约占动物体内矿物质总量的25%。一般说来,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磷,但植物性饲料中将近60%~80%的磷以植酸和植酸盐的形式存在(Che吧san,1989)。由于植酸中的磷与肌醇及其他矿物质元素结合形成难溶的复合物,单胃动物猪和禽的消化道中由于缺乏植酸酶(Maddaish等,1964;Poinlttant,1988),对植酸中的磷的利用率很低,仅为10%-20%,必须在饲粮中补充磷酸氢钙(DCP)、磷酸二氢钙(MCP)等无机磷酸盐,以满足猪、禽的营养需要。无机磷资源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已经处于匾…  相似文献   

20.
<正>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饲料中磷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世界很多国家已把它作为一种"绿色磷"用以取代传统的无机磷酸盐如磷酸氢钙和骨粉等,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酶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