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针对贵州"剑河钩藤"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从改善钩藤产地土壤入手,筛选适宜的生物有机肥,培肥地力,进而提高钩藤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配施生物肥对钩藤的产量、品质和土壤生物性状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良作用,其中gz-Ⅳ号生物肥对钩藤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提高效果最好;gz-Ⅲ号生物肥对钩藤品质以及土壤生物性状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土壤养分含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取畜禽粪便、天然有机物料、有机肥类有机物料3大类共9种有机物料进行大田试验,设正茬和连作2种种植方式,主要研究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土壤养分和生物性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施入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作用效果明显。正茬土壤pH为5.70~6.00,连作土壤pH为5.50~5.90,施用有机物料小区均高于CK处理。畜禽粪便类有机物料,对提高大豆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显著,对正茬和连作土壤分别平均提高12.73%和17.09%;猪粪对正茬土壤呼吸提高11.30%;鸡粪对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氮提高13.85%。天然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中碱解氮作用明显,正茬和连作分别平均提高6.31%和3.30%。有机肥类有机物料,对大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正茬和连作土壤分别提高2.13%和2.27%,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98%和4.20%;鸡粪型有机肥对正茬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3.45%。所有有机物料处理整体效果均好于CK处理,这表明有机物料的施入具有提高大豆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性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失调等土壤障碍问题,开展生物培肥及AMF对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CK_1)相比,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菌剂能够改善马铃薯生长发育特征,分别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总天数10和3 d左右;增施生物菌剂及生物有机肥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比传统施肥增加2~3倍;AMF接种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的菌根真菌侵染率,AMF接种的侵染率较不接种高出22.39%。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均有增加。其中,增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达51 687.3 kg/hm~2,增产68.7%;其次为接种AMF处理,约增产40%左右。由此可知,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的调整和培养与作物产量的直接表现之间具有不同步性,但是从长远土壤培育角度来看,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的建立是保持土壤质量持续健康、矫治连坐障碍、实现马铃薯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金光  李孝刚  王兴祥 《土壤》2018,50(2):305-311
花生连作导致土传病害易发,严重制约其产量和品质。为探讨持续施用有机肥缓解连作花生病害发生的防治机理,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连续6年施用化肥、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接种内生菌拟茎点霉B3)后对连作花生根腐病、根际土壤典型微生物种群和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持续施用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控制连作花生土传病害发生,荚果产量提高23.8%和47.9%。连续施用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均显著提高根际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酚氧化酶活性,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测定出连续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连作花生根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说明连续施用有机肥后连作花生根际微生物活性显著提升。连续施用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连作花生根际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其中放线菌增加0.9倍和1.6倍,假单胞菌增加10.9倍和13.1倍,伯克氏菌增加2.6倍和1.9倍,芽孢杆菌增加1.1倍和2.1倍;然而连续施用有机肥对连作花生根际主要致病微生物种群(如镰刀菌属和青枯雷尔氏菌)无明显影响。表明通过持续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连作花生根际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而改善连作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增强连作土壤抑病能力,以达到控制连作花生土传病害易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北京山区连作茶菊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常规施肥对照(CK)、生物有机肥(T1)、微生物菌剂(T2)及生物有机肥联合微生物菌剂(T3)4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和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茶菊的存活率、株高、冠幅、分枝数等主要生长指标,茶菊产量及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试验条件下,以生物有机肥联合微生物菌剂(T3)效果最佳,与CK相比,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显著提高20.18%、12.22%和33.17%,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提高10.06%和10.28%,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平均数量显著提高96.03%、40.56%、69.06%,茶菊盛花期存活率、产量、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显著提高41.55%、60.74%、42.59%和33.38%。总之,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可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给,显著促进茶菊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可为北京山区茶菊连作障碍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轮作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菠萝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菠萝连作处理相比,菠萝-甘蔗轮作和菠萝-甘蔗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菠萝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8.56%和39.07%;土壤pH值分别升高0.50和0.66,明显缓解土壤酸化;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49%和57.67%、20.49%和39.77%、20.78%和45.23%、10.38%和23.10%;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菠萝连作分别显著提高12.10%和29.56%,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7.99%和61.45%,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值均降低。此外,轮作与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了真菌数量,并促进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增强了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本试验条件下,轮作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状况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菠萝-甘蔗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土壤通报》2015,(6):1459-1465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使农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生物活性受到极大破坏,作物产量对化肥养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本文采用大田试验和Biolog生态板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普通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IO)替代部分化肥(CF)对马铃薯收获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144 h后,收获期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T8处理(60%CF+BOF6000 kg hm-2)最大为0.848,T2处理(100%CF)最小为0.467,单施化肥降低了根际土壤的微生物代谢活性,低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40.52%;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的Shannon、Mc Intosh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高于普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说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比普通有机肥更能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8个处理的主要利用碳源均为羧酸类物质和糖类物质,表明以糖类和羧酸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在马铃薯收获期的根际土壤中占主导位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比普通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功能菌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和"冀张薯12""紫色马铃薯""大西洋"3个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张北冷凉坝上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土壤速效磷钾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增加3个品种马铃薯的产量(P0.05),其中"冀张薯12"产量增幅最大为24.54%,其他2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幅仅为6.96%;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尤其是紫色马铃薯,其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20.21%,29.40%,7.12%(P0.05)。此外,菌剂施用调控着整个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和相关土壤酶活性,种植"大西洋"和"冀张薯12"的土壤施用菌剂后速效磷钾含量高于对照且在中后期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平均增幅为37.52%和32.30%。总之,溶磷解钾微生物菌剂适用于冷凉张北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且对"冀张薯12"的促生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生—甘薯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类)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土壤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选取合适的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方面提供依据。共选取5个施肥处理:(1)CK,空白对照;(2)NPK,单施化肥;(3)NPK+SR,化肥+稻草;(4)NPK+M,化肥+商品有机肥;(5)NPK+P,化肥+猪粪。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NPK+SR、NPK+M和NPK+P处理均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P<0.05),其中NPK+P处理效果最好。与CK比较,NPK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和活化有机磷微生物的丰度(P<0.05),而NPK+SR、NPK+M和NPK+P处理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NPK处理对土壤微生物丰度的抑制作用。土壤酶的加权平均值(GMea)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评价土壤酶的总体活性。与CK相比,NPK、NPK+SR和NPK+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NPK+P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有所提高;对于土壤单一酶活性,NPK+P处理与CK比较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P<0.05),但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和土壤有机碳与鲜薯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土壤pH是驱动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提高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以及调节土壤pH变化在提高甘薯产量和改善土壤生物性状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总体来说,化肥配施猪粪在培肥地力和增产增收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T1)、施用普通有机肥(T2)、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3)、石灰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4)、石灰和碳铵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5),用DGGE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旨在探讨微生物有机肥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施用普通有机肥(T2)不仅不能防治烟草青枯病,还提高了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处理(T3、T4和T5)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7%~87.9%;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T2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较T1处理增加了1.1倍;T3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分别较T1处理增加了3.5倍和6.1倍,同时,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7倍和3.5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66.2%和70.1%;T5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3.6倍和5.1倍,真菌数量下降了75.0%;各处理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T1处理增加.初步研究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用石灰和碳铵预处理后再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和减缓连作生物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和降低病原菌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土壤生产力减缓黄瓜连作障碍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探索高强度连作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在减缓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平衡土壤养分、调控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生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防控黄瓜连作障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为试验平台,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设置CK (空白对照)、B10 (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10 t/hm2)、B20 (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20 t/hm2) 3个处理,于第一季黄瓜种植前将生物有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小区,于2016年12月5日、2017年6月28日和2017年11月26日,连续三季,在黄瓜成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分成两份,一份放于4℃冰箱冷藏保存,用于测定土壤生物学性质;另一份风干后过筛处理,以供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同时,调查黄瓜产量。【结果】随着黄瓜连续种植季数增加,CK处理中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土壤各肥力指标、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黄瓜产量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与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总孔隙度、pH、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其中连续种植3季黄瓜过程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9.3%~83.9%、5.98~14.2%和10.0~22.0%,而土壤电导率降低了8.57%~12.7%。同一季黄瓜成熟期,不同处理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由大到小排列均表现为B20 > B10 > CK,且连续种植3季黄瓜后B10和B20处理中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第一季黄瓜成熟期CK处理;连续种植3季黄瓜期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明显高于CK,B10和B20处理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4.26%~23.2%和21.8%~56.2%。与CK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B10处理黄瓜产量分别提高了3.93%、9.73%、10.6%,B20处理分别提高了12.9%、18.8%、20.2%。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容重、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与生物学指标和黄瓜产量相关显著,且土壤pH和电导率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氮含量和黄瓜产量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生物有机肥可改善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耕性变差、养分失衡和酸化等理化性质变劣的现象,缓解黄瓜连作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状况,还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黄瓜产量,且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指标无明显变化,从而减缓黄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肥改良连作土壤及烤烟生长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蚯蚓肥和有效微生物制剂堆置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不同配比混合施用后对烤烟生长发育及植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以生物有机肥比例为50%时最佳,70%次之,同时生物有机肥比例为50%时烤烟产量最高;纯生物有机肥施用后烤烟的生长指标和产量均优于纯化肥处理;生物有机肥比例为30%~50%时可以促进烤烟对氮素、钾素的吸收,更有利于优质烟叶的生产;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连作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2018和2019年,以鲜食型主栽品种‘济薯26’为供试品种,在山东济南丘陵区进行了两年定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单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在移栽后50、100和150天,取样分析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于成熟期,调查分析块根产量及品质,以及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标。  【结果】  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生物有机肥配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两年度移栽后150天甘薯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块根产量以化肥配合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单施生物有机肥次之,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两个年度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显著提高了第二年度块根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施用生物有机肥相比,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两个年度移栽后100天和150天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品质指标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酶活性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连续进行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促进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的持续积累,获得高产,同时保持较高的块根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是提高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添加酸解氨基酸 (AA) 对不同植物源废弃物堆肥进程、氮素损失阻控、堆肥品质和产品效果的影响。  【方法】  分别向3种含碳量不同的植物源废弃物 (中药渣、木薯渣和蘑菇渣) 中添加5%、10%和15% (体积质量比) 的酸解氨基酸,以不添加酸解氨基酸处理作为对照,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和理化指标。堆肥结束后,以辣椒和茄子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盆栽试验以不施肥和施化肥为对照,试验处理包括9个堆肥产品及其添加促生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 制备的生物有机肥产品,共24个,调查了不同处理辣椒和茄子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施化肥为对照,以盆栽效果最佳的堆肥产品及其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单施、两个产品分别与化肥配合,共14个处理,调查了辣椒和茄子的生长状况。  【结果】  添加酸解氨基酸延长了中药渣和木薯渣堆肥的高温期持续时间,而蘑菇渣堆肥的高温期持续时间随酸解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酸解氨基酸加入后,3种原料堆体的pH均有所下降,且整体上酸解氨基酸添加量越多,pH下降越显著。酸解氨基酸明显促进了3种原料堆肥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碳的分解,且促进效果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随着酸解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此外,酸解氨基酸加入后由于引入H+,使堆体的电导率有小幅上升。盆栽试验表明,3种有机物料堆肥均以添加10% AA制成的有机肥最佳,且能显著提高辣椒植株的鲜重、干重、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添加促生菌后进一步提高了堆肥的效果。以10% AA处理的有机肥及其生物有机肥进行大田试验,中药渣有机肥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为辣椒田间处理最佳,生物有机肥加化肥处理为茄子田间处理最佳;木薯渣有机肥处理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在辣椒和茄子田间试验中均为最佳处理;蘑菇渣有机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加化肥处理在辣椒和茄子大田试验中各项指标均为最优;表明10% AA处理的有机肥配合功能菌株施用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整体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和化肥处理。  【结论】  添加酸解氨基酸能够降低堆肥pH,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延长堆肥高温期的持续时间,提高有机碳降解效率及氮磷钾相对含量;该堆肥与功能菌株配伍制成的生物有机肥,与等养分化肥处理相比,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质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及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旨在研究功能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配合不同原料的有机肥,制备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防控土传青枯病以及促生的效果研究,并考察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获得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本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T-5为功能菌株,分别配合秸秆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经二次发酵分别制得秸秆生物有机肥(BIO1)和鸡粪生物有机肥(BIO2)。于江苏省南京市一处青枯病多发的番茄大棚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施肥处理下番茄的发病情况、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探究根际细菌群落的变化。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番茄土传青枯病的发病率,且BIO1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使发病率降低了94.45%。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增加了番茄地上部的生物量并提高了产量,但对于番茄果实品质并无显著提升。此外,施用BIO1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IO2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土壤有机质与番茄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与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根际细菌多样性,同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防控效果最好的BIO1处理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低,土壤硝态氮和pH与这两个门水平的细菌类群具有显著相关性。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功能菌株、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秸秆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优于鸡粪生物有机肥。该生物有机肥还可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及产量提升,并通过调控根际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土壤抑病能力,减少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减施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差异,以6个不同类型优质籼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商品有机肥和化肥按氮含量1︰1配施(SF)、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按氮含量1︰1配施(WF) 4个处理,结果表明:(1)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优质籼稻产量,但对比单施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所有品种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较配施商品有机肥呈增产趋势,但不显著。(2)相对于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通过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稻米加工品质并降低了外观品质,少数品种达显著水平。(3)配施有机肥较化肥处理具有延长稻米胶稠度的趋势,但不显著,并在配施生物有机肥下达最长,但绝大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却较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从而提高米饭的适口性。(4)配施有机肥能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虽然变化不显著,但使得稻米RVA谱特征值接近不施肥处理的水平,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配施生物有机肥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解决日光温室番茄连作障碍,必须弄清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方法  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20%有机肥 + 80%化肥(M20C80)、40%有机肥 + 60%化肥(M40C60)、60%有机肥 + 40%化肥(M60C40)、80%有机肥 + 20%化肥(M80C20)、100%有机肥 + 0%化肥(M100)。测定了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细菌和真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丰度等相关指标。  结果  M40C60处理使连作土壤孔隙度在54.38% ~ 55.61%,pH维持在7.19 ~ 7.22,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维持在49.70 ~ 59.21 g kg?1和536.1 ~ 605.5 mg kg?1的中等水平,速效磷含量则维持在680.4 ~ 783.0 mg kg?1的高水平。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分别提高芽孢杆菌(Bacillus)、土胞杆菌(Terrisporbacter)、链霉菌(Streptomyces)以及头束霉菌(Cephalotrichum)等有益菌群落相对丰度0.86%、0.60%、0.12%和47.82%,降低变形菌(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ota)等有害菌群落相对丰度3.47%和1.74%。  结论  增施有机肥改善番茄连作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同时有益于微生物群落演替,维持或提高有益菌群的丰度,抑制或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使连作土壤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番茄连作土壤病害的发生,维持良好的土壤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化肥减量10%~30%条件下,配施与所减化肥相同用量的2种生物有机肥对油菜生理代谢、产量、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系统的阐述了生物有机肥应用于蔬菜生产的优势所在。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增强了油菜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质含量(MDA、O·-2),进而提高了油菜的光合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与常规施肥(100%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4.60%~24.55%,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11.26%~210.76%和12.49%~34.09%,而真菌数显著降低了20.37%~39.68%,同时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最终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通过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来改变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环境的同时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光合能力,最终实现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地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黄河地区地黄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功效降低的问题,从改善地黄产地土壤入手,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地黄生长、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地黄的块根数和根粗,提高地黄产量和品质.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地黄块根中大量元素积累量在增加,尤...  相似文献   

20.
连作现象在香蕉生产上非常普遍,而长期连作会导致严重的连作障碍。本文针对香蕉连作障碍,选择连作香蕉13年的地块,采用常规方法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轮作茄子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高发枯萎病连作蕉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化学性状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香蕉相比,轮作茄子处理可显著降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使其数量从种植初的10~4 cfu·g~(-1)(干土)下降到10~3 cfu·g~(-1)(干土),同时提高了土壤p H,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无论是轮作还是连作种植模式,与配施普通有机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和细菌数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在轮作模式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381.2)显著高于配施普通有机肥处理(270.3)。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轮作茄子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细菌丰度、稳定性和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3.22)较连作香蕉配施普通有机肥处理(2.89)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茄子与香蕉轮作有利于连作蕉园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同时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